思考軍隊訓練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各國在二戰中自然都有爆兵,但嚴格來說海軍規模極速膨脹的只有美國,陸軍空軍都是爆兵量很大消耗也很大,爆的兵靠老帶新和殘酷的實戰很好獲得訓練,而海軍有些不一樣,首先海軍是個水兵都需要不低的技術培訓,而且很難靠實戰獲得充足的經驗,畢竟很容易有優勢很大隨便打或者一浪就團滅的情況,ijn打了幾場敗仗就沒人了,可見人員積累很困難。而看看美國這邊,前期海軍新補充的艦隻不多還好處理,後期海軍老兵都在前線拚命,後方二十幾條埃塞克斯級航母,四幾百條驅逐艦,怎麼快速獲得能開這些船的熟練水兵的,開戰時美國海軍雖然規模不小但和末期根本沒得比啊


電影《珍珠港》開頭有一段,兩個小破孩把其中一個小孩父親的飛機飛起來了,雖然只飛了幾米,但是這麼說明一個問題,30年代的美國農場就已經有飛機或者說飛機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事物,雖然那只是一個簡陋的農藥機,同樣的,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數據超過2010年的中國,雖然那只是汽車,而除了這些之外,二十世紀初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同時還收穫了超大規模的商船隊。

雖然農藥機比不上大嘴巴P-40,福特卡車也不能跟謝饅頭比,但是培養一個農藥機飛行員開戰鬥機總比培養一個只會騎自行車的人快,偷開飛機而挨打的雷夫和丹尼長大後也成為了玩"老鷹捉小雞"的大佬(感謝大佬 @jayliu 指正,此處的play chicken意思是「膽量遊戲」)。


稍微修訂一下:

1.題主如果不放棄這種遊戲式的輕佻(老帶新,爆兵,空軍陸軍就是損失大,IJN就是浪一波………這種語言)思維,那麼干想是怎麼也想不出答案的。

2.大部分還是民間人士+預備役人員在戰時能夠迅速轉入現役的功勞。

海軍的組成人員,看你怎麼分,一種分法是海航人員和水面艦艇人員,一種分法是官和兵,也就是officer和enlisted,後一種是水兵。

海航人員中的官,美軍從三十年代初就開始以一定的力度建設海航,雖然沒有特別重視。形成了一批大致堪用的海航中層軍官,他們開戰表現可以特別垃圾,但人只要不傻就是會學新東西的。一個很典型代表馬克米切爾將軍,後期優秀。

海航人員中的兵,老飛行員轉入後方訓練新飛行員是一個很好的規定。老飛行員的學生們素質也是有保障的,因為可以從本來就對機械、飛行器感興趣的民間人士中招收,很多都是專業比較對口的,如特技飛行員,農藥機駕駛員,美國工業很發達。

官和兵各自內部的晉陞之路相對平滑,能力為主,裙帶不能太多,才能保證大量吸收人員同時維持基本素質,USN軍官的晉陞從單純的熬工齡變成還算得人心的方案,改革過程其實並不早,也不算先進(落後一點RN),但能改就好。一些低中級軍官如表現優秀,上級對其的信任度會有驚人的提升,令其在更高級,指揮規模更大的崗位上顯身手。如著名的約翰薩奇,戰爭末期為麥凱恩手下快速航母編隊規劃作戰行動;麥克拉斯基自44年中開始指揮一條護航航母(雖然政治上這是一種冷遇)。

水面艦艇部隊上的官,美國有Naval Reserve Officer Training Corps,訓練預備役海軍軍官,戰時面對出於義憤參軍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應徵者,也提供相對速成的海軍學院軍官課程。

水面艦艇部隊上的兵,除了商船水手和預備役士兵(都被納入美國海軍預備役相關項目,自美西戰爭後,美國海軍預備役相關一直都不算被完全冷落,換句話說搞得始終不特別差),就是一般應徵者。一般應徵者文化水平尚可,有一定操作機械的能力就可以,沒有題主想得那麼有文化水平。不太會游泳都是可以現練的。此外太平洋海況整體較好,所以對部分人員來說,當一個合格水兵只要你的下限達到就可以(培訓成65分和培訓成75分差不多),如果大西洋那種高海況就會有點困難。

另外相對於德日,美國沒有白左PTSD(笑),二線工作可以大量吸收女性完成。如通訊,後勤,行政,美國海軍有專門的女性服役人員組織WAVES。二戰海軍中女性要守的死規矩無非是女人不能上船去一線(不吉利),在陸地上都未必。出名的血戰太平洋英雄巴斯隆的老婆叫Lena Mae Riggi, 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女性服役人員的一名預備役中士。夫妻如果願意是可以玩個雌雄雙煞的。這就又給一線人員減輕了壓力。

3.工資不錯,吸引力就高。一戰期間(1913-18年)美國海軍的工資標準中,海外服役人員/一線服役人員(at sea)的工資顯著高於同級別其他人員,這是一種不錯的激勵,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間戰期海軍挺窮,好在預備役工作做的不錯,大不了先退役賺錢開戰再回來;二戰參戰後不久(1942.6開始)又實施了一套新的工資標準,油水也很不錯。

有空再補充細節。


米海軍在和平年代通過預備役人員/大學生後備軍官團得以保有大量航空專業人士員,而米帝在戰間期成熟的大學體系和海軍職業教育系統可以提供大量高學歷懂技術的青年,所以戰爭期間膨脹之後新訓並不受影響。

反之和平年代天天在預備役沒事幹的人有大把,因為大蕭條時期有相當部分人結束了航空學員訓練之後被「精簡」進預備役—米政府一沒錢就會壓縮軍隊的一貫操作,這個時期甚至還有人被趕回家種地.....

日後的米海軍一號王牌、曾在菲律賓海上空一日九殺的戴維·麥坎貝爾中校在大蕭條時的1933年剛從安納波利斯畢業之後直接被海軍轟回老家,這位日後擊落了34架日機的大手子當時曾淪落到在老家阿拉巴馬一個建築公司當技工。

著名表情包出處,這張照片拍攝十年前此公曾在一個飛機工廠流水線上當裝配匠

這些人在戰爭爆發之後如果能活過最初幾個月的艱難日子,有可能會被調回後方的海航站擔任教學任務進行傳幫帶,而海航站中戰前有經驗的人員在戰時擴軍中則會被委以新部隊指揮官的重任。由於這些老兵的帶頭作用,海軍新組建的飛行部隊往往只要5-7個月就能形成戰力。陸戰隊更猛:個別由後方老油子組成的部隊只需要1個月,比如著名的214「黑綿羊」戰鬥機中隊,1943年8月組建,9月10日開始作戰任務(這個海軍就是遜啦)

而對於戰爭爆發後迅速擴充的新飛行員,在學歷要求上比戰前放寬了一些,本科畢業以下學歷的也可以進入飛行員隊伍,使得應徵人員基數又擴大了許多。一個41年之後的海軍飛行員的人生軌跡以轟炸機飛行員喬治·W·樹叢先生為例,他佬作為某優等私立高中(幾乎算是耶魯預科)畢業生應徵入伍:

1942年6月12日,當兵

1942年7月-1943年5月,飛行訓練

1943年6月,進入航空站,實戰訓練

1943年9月,結訓,下部隊

樹叢和他的飛機

由此可見一個白板兒青年在接受了一年零三個月的訓練之後便可以上前線了,體現了海軍的猛火快攻—海軍的新訓只要十個月就可以把飛行員從五大湖區的訓練航母送進航空站,陸軍需要一整年,陸軍學員還需要在地面飛行學院先上幾個月才能開始飛行訓練(這個陸軍就是遜啦)。

對比一下作為樹叢同行的陸軍轟炸機飛行員,死板的要求應徵者至少要上過兩年大學,加上各階段訓練周期普遍較長,從而使一個新人從入伍到上前線需要近兩年時間。以陸航重爆7大隊的一位飛行員為例,1942年7月入伍,直到1944年7月才從訓練基地走上前線......

7大隊長期在中印緬戰區作戰,活動範圍包括江西遂川機場這種條件惡劣的前線基地

二戰時的美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主要談談我曾經了解過的美國高校對二戰的支持:


當時的美國高校面臨如此的窘境:年輕人都去參軍了,平民學生入學人數急劇下降,直接給大學的財政帶來了危機,1942-1943學年,普林斯頓大學赤字竟達85萬美元之多。為了緩解這一危機,美國軍方和校方合作,依靠強有力的組織能力,將學生編入到一些訓練計劃當中,讓他們受到良好的軍事訓練,並走上戰場。當時最有號召力的是陸軍專業訓練計劃(ASTP)和V-12海軍學院訓練計劃。

陸軍專業訓練計劃ASTP (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

陸軍專業訓練計劃(ASTP)是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滿足戰時對具有技術技能的初級軍官和士兵的需要而設立的一種軍事訓練計劃。該項目共耗資1.27億美元,為美國陸軍提供了20萬兵源,由227所美國大學為他們提供工程、外語和醫學等領域的培訓。該計劃於1942年9月獲得批准,同年12月實施。

ASTP的徽章

ASTP的入學要求很高,候選人除了需要完成了基本訓練,智商測試還必須不低於110分(後來達到115分)。如年齡在22歲以下,則必須完成高中或同等程度的數學課程;而如果超過22歲,則至少要上一年大學,掌握一門或多種外語,或有一年的數學、物理或生物學專業背景。

ASTP的課程分為若干學期,每個學期為期12周,各個學期之間有一周時間休息。主要分為三個不同的專業:

1, 工程學。

基礎課3個學期,教授:

英語、歷史、地理、地質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和工程製圖。

進階課包括:

海上運輸(1個學期),

土木工程(3個學期),

化學工程、機械工程、製藥工程(4個學期)。

2, 醫學、獸醫、牙醫。

普修課5個學期,教授:

英語、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普通化學、有機化學。

專業課根據各個醫學院的課程設計而有所不同。

3, 外語

最多3個學期,包括:

阿拉伯語、孟加拉語、保加利亞語、緬甸語、中文、捷克語、荷蘭語、波斯語、芬蘭語、法語、德語、希臘語、北印度語、匈牙利語、日語、義大利語、韓語、馬來語、挪威語、波蘭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俄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西班牙語、瑞典語、泰語、土耳其語、越南語等。

斯坦福大學的ASTP

V-12海軍學院訓練計劃

蘭德爾*雅各布斯海軍中將在1943年5月14日發表講話:「先生們,我們即將開始一項教育計劃,它將對美國的大學、海軍產生重要影響,最重要的是,它將對美國成千上萬最優秀的年輕人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我們必須好好教育和訓練這些人,使他們能夠在戰爭和和平中出色地為國家服務。」

V-12海軍學院徽章

兩個月後,一項V-12海軍學院訓練計划出台,這是為了補充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服役軍官的力量而設計。從1943年7月1日到1946年6月30日,該計劃從美國131所高校里共招收了12.5萬多名學生。

V-12計劃的目標與ASTP不一樣,ASTP培訓軍人但不要求他們成為軍官。而V-12是要培養海軍軍官,以滿足快速擴張的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需求。

海軍軍官候選人需要完成一個被稱為「V-7」的美國海軍後備軍官候補學校計劃,該計劃為期8個月。第1個月是在教導學校度過的,這是一個為海軍陸戰隊訓練指導員的軍官候選人舉辦的「新兵訓練營」。接下來他們將進入海軍軍官候補學校,教授4個月的軍事技能,如航海、航海、軍械以及如何表現得像一名軍官。最後3個月在海軍軍官學校里學習學術技能。通過8個月學習的畢業生被委任為美國海軍預備役的少尉,他們中的大多數加入了美國艦隊。

這幾個學校是「V-7」海軍後備軍官候補學校中的主力: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西北大學、聖母大學、史密斯學院。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雖然ASTP和V-12的初衷是為了緩解高校的財政問題,然而最終這個目的絲毫沒有達到。

其他學校的表現

芝加哥大學除了參與到ASTP中,還有一個民用飛行員培訓項目。後者其實在1939年就已經存在,目的是教授大學生飛行,戰爭爆發後,它被轉變為一項針對軍人的教學計劃,為海軍作戰飛行員、陸軍滑翔機飛行員和陸軍飛行教官提供指導。學員參加了為期兩個月的課程後,即可有機會進入美國空軍。

哈佛大學也參與到ASTP和V-12兩個項目中,到1942年5月,哈佛大學陸軍和海軍預備役軍官訓練隊的人數達到1600人。許多文科課程已從目錄中刪除,只保留了最主要的文科課程,由各自領域的頂尖人士講授。暑假已經取代了其他和平時期的樂趣,在正常的兩學期制基礎上增加了第三個12周的夏季學期。

哈佛大學的女學生正在研究軍事科技

普林斯頓參與V-12項目,原計劃為約750名新服役的軍官提供為期兩個月的強化課程。然而,出乎學校的意料,最終數千名學員湧入校園,普林斯頓被迫擴招,並開設了除了海軍以外的其他課程,到1943年7月,在普林斯頓大學各軍事單位接受訓練的個人總數已接近2萬人。普林斯頓大學的教務長發給每個教師一張課程表,將所有增開的可能對戰事有幫助的選修課列出,讓教師們挑選自己可以教的額外科目。

二戰時期的普林斯頓

詳情請參閱:

魯超:二戰期間的美國高校?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以產生了拿鯨魚當潛艇的菜逼de艦長啊……

建議吹大英戰前造船業和海員數量,在這方面吹美國基本屬於想當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