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強國好像都是海權國家,德國,蘇聯,陸軍強大,最後都慘敗。


海洋是不可分割的

因為之前沒涉及過這種問題,現在我要試著強答一下。

關於題主說的近代強國都是海權國家這個觀點我感覺也不能說全對,按照我的理解,應該是這麼個意思:

在大航海時代前,海軍多是江河裡的帆船艦隊隊或者叫水師,所負責的任務也大多是運送士兵,火炮出現後,可以裝在戰船上對敵艦或地方營地炮擊。當然這是近海近岸,古代時期發展海洋力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要和其他國家開闢貿易,這種類型規模最大的當屬鄭和下西洋。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先完成一定原始資本積累的歐洲國家,其本身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強大,為了獲得更多的錢和貿易,從而大力發展遠洋海軍,開始強迫其他文明地區對本國開啟貿易,對更落後的文明直接實行殖民統治。從貿易區和殖民區不斷獲取資源和利益,對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有一定程度的促進,而這種類型最經典的當屬日不落帝國的英國。

進入近現代以來,由於民族主義、主權概念等多方面因素,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紛紛自治或獨立建國。在這種情況下,若某個國家想再維持全球霸權存在就不能直接佔領另一個主權國家,至少也要師出有名。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就以遏制社會主義陣營為名,在世界不少國家建立海軍基地,以維持在全球的霸權。

回顧一下我們可以看出來,海軍的是從最開始的輔助作戰到獨立軍種,最後成為霸權手段,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然,要是說海權國家就一定會強大,這個恕我不能完全贊同,英國在一戰時期是實打實的日不落帝國,最後也拼著元氣大傷與法國、美國等國聯手才打敗德國,美國海軍軍力遍布全球,可即使如此,冷戰時期北約歐洲盟國大部分地區都是防禦性質的力量存在。而在某一階段,蘇聯甚至還蓋過了美國在全球的風頭。

聽說一帶一路的思維就是要整合世界島,從而打破某個勢力的獨霸,不知道這消息是從哪裡來的。

大意就是如此,謝謝觀看。

看了題主的說明,我想明確一下,海軍並不是強國的必要條件,海軍並完全不意味著海權,更不完全意味著成功。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失敗不是因為海軍不夠強大,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相當於大英帝國的三分之二,是世界第二,從戰爭開始到結束前的水兵起義前都沒有收到哪怕相對較小的削弱。但是,一戰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失敗完全是因為在無盡的陣地戰中耗盡了國力,最後不得不停戰。

第三帝國則是面對的對手太強大。當時僅美國一家生產的M4坦克就比德國所有坦克多,蘇聯生產的T34坦克比德國所有坦克的兩倍都多,盟軍生產的戰略轟炸機比德國生產所有的飛機都多。面對這樣的對手,第三帝國就算是有強大的海軍最多也只能防止諾曼底登陸,而面對蘇聯的大縱深突擊時還是會崩潰。

至於蘇聯,首先清楚一點:蘇聯紅海軍相當強悍,由衛星群、導彈艦、核潛艇和遠程戰略轟炸機隊組成的反航母作戰體系是打破過美軍對大洋的控制的。但是,強大的紅海軍對蘇聯尤其是經濟的幫助卻很小。蘇聯過度富饒的資源和國土導致任何擴張都基本沒有意義,同時內向的經濟形式又很難形成出口。所以從經濟上講,紅海軍既沒有進攻的必要,又沒有防守的必要,紅海軍對蘇聯經濟完全沒有意義。

而且蘇聯的解體的根本原因是經濟過於依賴能源出口,導致油價下降時經濟來源就大受影響。而直接原因是在享受著能源出口帶來的紅利時卻不思進取,等到危機來臨時亂了分寸,一場不負責任的政治改革後,蘇聯終於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刻。所以我只能說,在兩個相對依賴海運又在同一水平線上的經濟外向型國家的對抗中,海軍才有重大意義。


就問一個問題,一帶一路中,陸路和海陸的貨運能力差了多少倍?

不請自來,先佔個坑

結論:對於沿海國家來說重要,對於蒙古這種……王下七武海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海軍強大,後來都慘敗的強國也一樣多啊,羅馬、土耳其、荷蘭、西班牙、英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