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炮像黎塞留級一樣布置,這樣可以重點加強正面裝甲,節省舷側主裝甲帶噸位。像坦克一樣,正面裝甲要求防禦敵方坦克主炮,側面卻不要求,也不側面迎敵。戰列艦這樣做相同噸位下可實際獲得更厚的裝甲防禦。當然這樣做會帶來幾個問題,但我認為都有辦法解決:

  1. 艦隊t字頭問題:由於軍艦設計改變戰略,改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一樣正面衝鋒,而不是排成一列縱隊。
  2. 遠距離下墜炮彈攻擊水平甲板:所以水平裝甲還是同樣需要,但至少可以削薄側舷主裝甲帶,節約噸位。而且無畏艦側面迎敵的思想是在水平防禦受重視之前就已經提出了,所以水平防護的考慮不是不能正面迎敵的理由。
  3. 主炮射界問題:可以像黎塞留級一樣的炮塔布置,如果是三座炮塔則可以像最上或者伍斯特級巡洋艦艦首炮塔一樣布置,射界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這樣布置因為正面投射面積比側面小得多,把舷側裝甲削薄之後補充水平和正面裝甲,衝鋒起來不是無敵一般?


首先單橫陣是不可能的,單橫陣機動性十分低下,挨打掉頭都不利索。然後是戰艦設計的問題,為什麼全前置炮塔用的這麼少?首先根據多年總結的經驗,戰艦主炮多為8門起步,全前置那就是4*2,黎塞留的方案。然而四聯裝的可靠性不說,炮塔本身也足夠更換加一寸的三連炮塔,省下的重量還能再加一個(以MK6為例)(2476t vs 1473t),到時候就是4*2 vs 3*3+1寸。

再加上其他例如艦體配重問題(納爾遜),過寬的炮塔帶來的TDS過窄的問題等等,全前置主炮的優勢並不大。


我比海軍懂設計?


算了算了。好好說一次

這是從戰列艦吧西洋前輩的帖子中摘抄下來的,希望不會被前輩婊


要使寬度遠小於長度的落彈範圍準確覆蓋到縱位戰艦上,其火控困難難度也遠比覆蓋到橫位戰艦來的大。 從火控角度看,直至二戰時期,戰艦火控系統對於大航向角、大變距率目標的解算效果也是遠遜於平行航線的。 因此在無畏艦時代,海軍戰術對嚴格意義上的T字陣型基本是持否定態度的。 皇家海軍從1912到1945年,都仍將戰列線平行態勢視為取得決定性戰果的最佳陣型。 通過包抄而集中攻擊前衛或後衛的戰術當然存在,但也其目標是集中火力,而非取得垂直姿態。 不僅如此,各國海軍也的確發展了一些類似於主動佔據豎位的戰術: 例如,美國海軍就規定,在撤退或追擊時,應當採用line of bearing—— 戰列線: — — — — line of bearing:\ \ \ \ 其原理,主要是機動能力更為優越,且並非完全處於豎位,仍能發揮火力。

戰艦火控解算的通常方法是先抓左右方位,再抓距離。

首先,如前所述,大航向角、高變距率目標的測算本來就很難;

其次,當艦首對準炮口時,由於投影寬度小,「蒙對位置」——即使散布寬度與敵艦投影寬度重合的幾率要比打側舷小得多,差不多就是長寬比的比例:1比7

如果遲遲抓不到方位,那麼火控就不能進入下一步——對打擊豎投影相對有利的抓距離。等到打擊T豎的多輪射擊抓到了方位,打擊橫位的對照組早就抓到半數必中界開始效力射了。

P.S.至於說單算裝甲盒投影,必須考慮豎位投影的重疊問題——戰艦後部裝甲盒的投影,有很大部分和前部的炮塔、上層建築重疊的。有這些部件擋路,後部裝甲盒受到炮彈挑戰的幾率並不大。


就...你戰列艦再牛逼,它的第一屬性還是:船

是船就會有橫搖,簡單來說你的船會左右晃

事實上地球上沒有哪個海軍把正向射擊當做常規射擊方式的,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

加個視頻,用垂穩自動補償艦體橫搖的艦炮

根據軍艦搖擺自動補償射角的艦炮,一秒一發速射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像黎塞留、納爾遜這種炮塔集中前置的戰列艦都是因為條約限制,要在有限的噸位內裝最大的炮和最厚的裝甲,這種設計其實不怎麼科學。

一般來說戰列艦的炮彈散步是個橢圓,遠近射界散步大左右射界散步小,所以畫個圖就知道迎頭沖時的被彈面積是比橫向對敵式更大的,那種迎頭對敵的方式是不科學的。

另外歷史上就算是納爾遜和黎塞留也沒有放棄側面防禦,因為你可以迎頭沖別人不代表別人會站在原地傻傻的跟你對射,正常的戰列艦在你沖向它的時候是會動的,不可能時刻保持正面對敵的。而且戰列艦也不是單挑,通常海戰也都是和複數敵人的戰鬥,正面防護只能對正對方向的敵人比較好,沒辦法對付各個方向的敵人。

另外從設計上炮塔集中布置也不好,因為浮力和形狀有關係,炮塔集中在前部或者後部重心和浮力中心不一樣,天生就不穩定,這對航行性能和適航能力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側面的火力更強,能發揮出艦船的所有火力,裝甲更厚,更符合當時的空間設計和作戰使用,以當時戰列艦塔台的設計不可能正面攻擊,陸上坦克這樣設計是因為當時正面迎敵幾率更大,而且坦克戰術比較強調速度,機動等,這種戰術在海上並不太實用,艦船移動速度慢,海戰主要靠射程.火力.精準度.裝甲厚度等,要直接從正面打,火力肯定更弱(火力密度上,不可能前面火炮口徑又大,炮塔更多),正面攻擊就必須在艦頭放大炮,這樣船不會太穩,火力大但火力密集度就不夠,裝甲也不能太厚(前面越大後面對船的航行穩定性更差),而且隨著炮彈的威力增大,射程可能會相對近點,這樣打仗,一邊開一邊進入敵方射程,還不一定能打著敵人,但卻落入了敵人高密度,射程遠的火炮射程內,就一下把塔台的炮火指引或瞄準幹掉,連瞄準敵人都成問題了,這在鐵甲艦時可以(當時炮射程差,精度低,沒有大型塔台),但對於戰列艦不太合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