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郑和」骑车行——访我国首支东南亚自行车信使队本报记者 胡洪江《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04日 第02 版)

图为骑行途中。信使车队提供当代「郑和」骑车行——访我国首支东南亚自行车信使队本报记者胡洪江74天,以自行车骑行的方式,由北向南穿越中南半岛,途经寮国、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6国,总行程达6300多公里。我国首支东南亚自行车信使队在圆满完成友谊信件传递后,于3月23日晚返回昆明。「我们以骑自行车这样低碳、环保和健康的方式,把昆明的友谊传递到途径的东南亚各国,增进了昆明与各国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领队金飞豹说。不拿工资的「国际快递」「昆明非常有必要扩大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以往这种交流更多是官方的,我们觉得,也可以用民间的方式进行——骑自行车到东南亚6个国家去,每个国家挑选一座城市,把昆明市长张祖林的亲笔信送交过去。」金飞豹这样介绍信使骑行活动的由来。友谊信件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昆明的基本情况,表达昆明希望与所到城市进行旅游、文化、经贸等友谊交流并希望结为友好城市的愿望。1月9日,由8名队员组成的信使车队从昆明出发。「我们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钟准时开始骑行,每骑两个小时休息一次,一直骑到下午六七点钟,平均每天要骑100多公里。」金飞豹说,原本以为很浪漫的骑行活动充满了挑战,生病、摔跤、找不到饭吃,是常有的事。惟一的女队员李元说:「云南境内山高坡陡,刚开始那几天,腿都会抽筋。」「进入东南亚国家后,阳光特别辣,刺得看不清前面的路了,大家一直咬牙坚持骑。」领队费宣说。「我们都开玩笑说,我们是不拿工资的国际快递。」金飞豹笑谈。1月27日,信使车队到达第一站——寮国的琅勃拉邦。「当地人给予我们热情的迎接。」金飞豹说,「我们送出了第一封信,表达了昆明对寮国的友谊问候,感到特别高兴。」感受多彩的东南亚风情不少队员曾经去过东南亚,但此次以自行车骑行的方式,还是让他们觉得非常新鲜。在寮国吃「烤鸟」(音)让队员们记忆深刻。「『烤鸟』不是抓一只鸟来烤,是寮国常见的饮食糯米饭,装在竹篾编的小饭盒里,不用筷子吃,要用手抓。吃完一盒,一整天骑车都不会觉得饿。」金飞豹说。到达新加坡时,正巧赶上了当地印度人的洒红节。「人们把水和各色颜料,互相往身上泼洒、涂抹,寓意为驱魔除灾,有点像我国云南佤族的『摸你黑』。当时,很多人载歌载舞地抹,看到我们过去,也把我们满身满脸涂得花花绿绿的。」费宣回忆说。信使队员、26岁的美国小伙杰西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印度的、华人的、马来人的、欧美的……那么多文化交织在一起,交流得很好,很有意思。」一路上,信使队员们还与许多动物不期而遇。「蛇、蜥蜴、猴子啊,都看得到。在寮国、柬埔寨、缅甸、泰国,眼镜蛇特别多。」金飞豹说,「我们看到有人在路上弄蛇,觉得很好奇,但走近又很害怕,怕被咬到就骑不了车了。」「海外华人把我们送到新加坡」沿途各国人民的善良、友好,给队员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马六甲市市长说了一句话:600年前,有一位中国人来到马六甲,他叫郑和,是云南昆明人。600年后,又从云南昆明来了一队信使,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费宣说,信使车队到达马来西亚距离吉隆坡约70公里的芙蓉镇(音)时,当地一所华侨中学的2000多名学生列队敲鼓欢迎信使队员。「许多华人不认识我们,但给我们安排吃住,还打电话给下一站城市的朋友,海外华人就这样一站一站把我们送到新加坡。」金飞豹说,新加坡有个华人叫托尼,在网路上看到对信使车队的报道,主动邀请队员们住到他开的青年旅社里去,还为队员们安排了游览活动和讲座。骑行归来,队员们对幸福的理解有所改变。金飞豹说,「骑行过程中,40多摄氏度的高温,突然一阵凉风吹来,这就是幸福;能一直骑车,平安健康,是幸福;路人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也可以是幸福。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幸福——能感受到别人给你的幸福,并且把这种幸福传递下去,这也是幸福。」图为骑行途中。信使车队提供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