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分峡谷和地缝两区块,总长十公里,属喀斯纳地形,也就是石灰岩地形,长时间河水冲刷成绝壁、山谷、溶洞和地缝等多样化的地形,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峡谷,虽然我觉得拿这两个地方比根本是苹果比柳橙,不管是地质形成方式到风景,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而且各有各的特色和美丽,拿来比较,对比输的那方都是不公平的,但是可能没去过美国的中国人来说,没机会去美国,看看恩施大概也算是跟美国沾上边,算是行销的方式吧。
 
早上车子开到恩施大峡谷,几百米高的岩壁延绵数公里,在阳光下映著银光,非常震撼!但是早上走在没有遮蔽的山顶,景色类似昨天看的野三峡,只觉得普通。
 
 
 
中午在景区内的摊贩搭建的棚子用餐,卖简单的饭菜,旁边还摆了一些中药材,老板娘说药材是老板上山采的,我们看到烫熟的全鸡小小一只,不像圈养的,问鸡也是山上抓的吗?老板说是,他说抓鸡夏天用陷阱抓,冬天就去追它,它吓一跳就会跳到雪堆里,卡著跑不掉,只要捡起来就可以了。村民的生活就是在山里拔菜抓小动物吃,买猪肉腌腊肉,到山里面拔中药材卖。我点了腊味竹筒饭,跟台湾的味道不太一样,有淡淡的竹香,但是没有一层竹子薄膜,竹子的香味也不会在嘴巴里旋绕。可以说就单纯只是把竹子当容器盛饭罢了。
 
路上卖东西的小贩要上工
 
居然有腊狗肉!
 
 
大峡谷步到尾端的景色比早上美,继续往前走,会走过古代的河床,古代的河床现在变成步道,但是宽广的河道能够想像几百万年前的雨季,水量是多么的充沛。到尾端有台湾看不到的大绝壁和巨大的石柱,走在里面会觉得自身的渺小,行程结束前回头看刚走过的大岩壁,还是觉得很震撼。
几百万年前是像太鲁阁峡谷的河床
 
照片实在拍不出那样的巨大
 
走在古河床上
 
 
 
 
走到峡谷尾端只要付十元就可以搭电梯下山,以景区来说有点便宜,预计路途应不会太远,谁知峰回路转,走太多楼梯,膝盖还有点痛。这段是自己走的,在交通转乘处等其他同团伙伴后,一起搭车到地缝。地缝的地貌同团伙伴都啧啧称奇拼命照相,但是那样的景色在台湾真的很普遍,快速走完步道就先到集合点等大家离开。
 
晚上就住峡谷附近的农家乐,农家乐类似台湾观光区的家庭民宿,设备简单,没什么装潢,但是便宜。特别备注的是,先前提到台湾人在大陆旅游只能住指定的旅馆,但农家乐却不在此限,台湾人可合法入住。农家乐还算干净,晚上气温颇低,对我来说比较需要克服障碍的地方是浴室厕所是蹲式的,也是唯一的排水孔,洗澡的时候很蹲式马桶排不够快,就一直盯著看怕他满出来,这件事是我这趟旅途当中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
 
 
接著的这一天住在鹿院坪,并在坪内活动。遗世独立的天坑小村庄鹿院坪,亦称鹿苑坪,没车进出,只能靠走路,下来一个半小时,上去两个半小时,也有另外一条步道是翻过两座山的哑口出去,会需要一天的时间。
 
在过去唯一通往坪内的小桥
 
真的有种走进桃花源的感觉
 
360度被山环绕,出坑的唯一方法就是走无止尽的阶梯或爬山
 
坑内的农家乐
 
村里的人都背这个,拄著一根拐杖,这拐杖除了有登山杖的公用外,走累了无法坐下,可以坐在棍子上或是撑著竹篓
 
我们住的地方
废弃的房子
 
传说明末清初朝廷计划性进行人口移民至四川及湖北,有对裴式兄弟,到了湖北,发现海拔太高,稻米结不了穗,发现鹿院坪这处天坑,于是接了三十六匹白布下来探视,却不幸被困住出不去。正值绝望之际,看到山鹿,跟著山鹿走而找到水源。之后又有其他口移居,形成一个不到百人的小村落。鹿院坪资源丰富,因此居民也没有出去的欲望,因为隐密,又产硝,抗日时期还是中方制造火药的秘密工厂,去的时候还看得到火药工厂遗址。
 
此地吸引著各处喜好户外探险的人探索,慢慢声名大噪后,也变当地政府想要发展的计划观光区。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有缆车运送施工器具至坑底,准备开始基础工程,天坑进出口也开始大兴土木,建造游客中心,另外也在岩壁上建楼梯及栈道方便游客观光。领队说,数年前鹿院坪刚被户外圈「发现」的时候,他来过一次,一进坑底的时候,仿佛到了桃花源,比起天坑外的世界,鹿院坪的树特别翠绿,植物的颜色特别丰富,因无人车喧嚷,整个村庄宁静到能够听到远处的鸟声鸣叫,感觉就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我们去的两个月后,鹿院坪就开始正式收费且开放观光。当下真不知道自己应是「庆幸幸好先来了」还是「失望来的不够早」。
 
鹿苑坪很美,整个村庄三百六十度绕一圈看到的都是绝壁,到了之后,我们从客栈出发,沿著河流观赏风景,沿路有瀑布和峡谷,当然还见到了火药工厂遗址,这遗址并不是一座四方建筑的工厂,而是在河道边,有硝石的地方作出槽穴,作为提炼火药之用。另外一个值得一书的景点是鹿饮潭,当年裴氏兄弟就是跟著鹿走到这个潭,找到水源的,水色碧绿,一住瀑布从天而降,在潭边则是无比沁凉。在台湾只要有自然潭水,不管多冷大家都还是会脱下鞋子泡个脚玩个水,大陆似乎没有这样的习惯,大家也只是在潭边拍照而已。而这样一走,也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
 
 
 
产硝石做火药的地方
 
产硝石做火药的地方
 
 
传说中的鹿引潭
 
 
 
回程我们在一户民居稍作休息,这边可乐或红牛一罐要二十人民币,原先觉得贵,后来得知这些都是村民从外面背进来的,想到进村之路的折腾,就觉得二十元不算什么。民居好像也是回到过去,客厅贴著毛泽东的像,还有一些共产党三四十年前的文宣及标语。
 
 
回到客栈,太阳还没下山,大家在院子里吹著凉风,嗑瓜子喝茶,仿佛回到小时候台湾乡下那种悠闲,觉得很惬意。同队两个同伴,体力似乎还没消耗够,指著对面的山说想去看看,就出发了。
 
吃饭前,这两个同伴才回来,说花了一个小时才到对山的哑口,在出入不便利的状况下,哑口旁居然有间木屋,木屋住了一个老人,老人悠闲的坐在院子里。老人看到有人经过似乎很讶异,就邀请同队两个伙伴到他家坐,热情的从冰箱拿出沁凉的啤酒请两个伙伴喝。在这边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大多房子都还是用太阳能,每家每户能有的东西,不是自己种的,就是从村庄外背进来的,包括冰箱和啤酒,能想像两个伙伴手上拿著沁凉的啤酒时有多么讶异。
 
原先预计六点吃晚餐的,到了七点都还没开动,走了ㄧ天的路,大家都非常饿,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为了张罗我们的晚餐,要走到天坑外采买,有点耽搁了。吃完饭,不到九点,和湖南室友累得躺下来就睡著了。
 
老板娘妳终于回来了!我等的妳好苦啊!
 
一大早准备出山,走几个月前才见的新栈道,非常新且完善,之字形沿著岩壁上去,仿佛参加101登高赛。栈道在最好的位置,可以看到天坑全貌,晚上的湿气遇到早上的太阳,水气在空中蒸腾,村庄仿佛蒙上一层薄纱,让人想驻足多看几眼。
 
出了天坑,是一大片的工地,工人忙碌的修马路和盖游客中心,准备两个月后的营运。领队说,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户外游客通常需要留宿一两晚和做饮水及食物的补给,于是村民把住家改成农家乐留宿。未来交通方便后,天坑会变成一日游景区,对村内经济影响很大,村民曾经抗议,在政府决策的执行大于民间意见的情况下,工程仍维持进行。
 
要出天坑了,回头看一眼
 
出山后,需要搭数小时的车至下个目的地利川,到了利川,同队伙伴们要去腾龙洞,而我只想好好的洗个澡,吃个饭。
 
湖北湖南餐餐都是辣椒和面,肉都是各种腊肉,非常不适应,常常人家都说这腊肉特别好吃,或特别香,对我来说吃起来都一样。前天「丰盛的早餐」居然是白面条、稀饭配酱菜、馒头。我已经爬了快两个礼拜的山了,感觉就是没力气。人也不会累,精神状况也很好,就是懒懒的,爬山不酸不喘,但是腿就是抬不起来,后来发现其他团员也是同样状况。到了利川,约了同团年纪相仿的四个女生跑去大吃重庆火锅。
 
利川离重庆很近,虽然在湖北,可是口味偏川菜,人也操四川口音。当年读书的时候,住过法国阿尔卑斯山区,非常靠近瑞士日内瓦,当时虽是法国属地,但是那边的人比较像瑞士人,不像法国人。有时候旅行久了,对于「边界」的概念会变得很模糊,甚至当在不同文化中生活久了,浅移默化当中行为及思想都会开始改变,有段时期会有归属感和自我认同的挣扎,但又过了一段内化的时间后,对边界的概念模糊后,就比较能坦然接受个体文化的差异性。
 
这边火锅真的好吃,肉是温体肉,肉丸都是现揉的,牛肉丸是先把牛肉打成绞肉,和上新鲜香菜,捏成丸子,因为太久没吃新鲜的肉,我们点到餐厅来不及准备,像饥民一样狼吞虎咽,老板娘还跑来问说妳们是东北人吗,我们说南方,她还自言自语的说吃那么多肉,是东北来的没错。
 
吃饭谈笑间,同伴分享了很多在中国参加户外活动的种种,同团很多人都有沙漠徒步的经验,一直推荐我走腾格里沙漠,他们说沙漠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然后要去寒带的,骆驼毛比较长,很漂亮。也说一定要跟大部队,因为走沙漠很花钱,大部队因为众数的关系去分摊GPS、设备、医疗等分用,比较能负担登的起,人多也安全,有个女的就说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英国团,只有三人,加向导四人,等到回到乌鲁木齐,已经听说他们失踪了找不到。
 
另外就是因为我的旅行咖啡机回老家,快一周没碰咖啡因,身体转变很奇妙,先是一直很想睡,头痛,最后变的头脑很清楚,精神好,前天从晚上九点半睡到早上六点,昨天是晚上八点半睡到早上六点半,我已经很久没有睡超过七小时了,肩膀肌肉也很放松。
 
原先行程走完清古河床后,要去重庆看武陵三峡,现在只想去重庆找自助洗衣店,好好把衣服洗一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