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热血沸腾」、「鼻酸」、「热泪盈眶」…

2019年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燃爆了全网,在面临封堵的情况下,华为的「备胎」计划浮出水面,对此,无数网友在振奋、欢呼和感动。

「…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确实如此,板凳要坐十年冷,任正非的远见卓识固然让人钦佩,而背后默默耕耘的研发人员无疑也值得尊敬,我们不知道这十多年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们是怎么过来的,期间有过多少困惑、失败、迷茫和失望。

毕竟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将心比心,冷板凳别说坐十年,就是能坐一年冷板凳的人又有多少呢?

但我们的历史就是由无数坐冷板凳的英雄创造的,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2004年10月,正是「云淡风轻的季节」,任正非给了何庭波一个任务,「每年给你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给你2万人,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任务异常艰难,但何庭波责无旁贷,一切为了生存!

而5年寒暑过后,2009 年,海思发布了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处理器K3;2012 年,海思推出 K3V2,失败;2013 年,海思推出了麒麟 910;2015年,如今p30系列所用的麒麟980立项,经过36个月的研发,2017年进入SoC工程化验证,为了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69亿个晶体管,华为对7nm制程的研发投入超过了3亿美元。

除了手机晶元,海思的产品还覆盖视频解码晶元、安防晶元、伺服器晶元(鲲鹏系列)、基站晶元、基带晶元、AI 晶元等领域,其中海思占据了90% 的全球安防市场。2013年,海思营收达到了92.74亿人民币,首次实现了盈利。2018年,海思营收达到了503亿。2019年第一季度,海思营收达到17.55亿美元,同比大涨41%,在全球半导体公司排名第14位。

所以,在海思总裁何庭波发表全员信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评论称,「消费晶元一直就不是备胎,一直在做主胎使用」,他表示,哪怕早期K3V2竞争力严重不足,早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品牌和经营都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也始终坚持打造自己晶元的核心能力,坚持使用与培养自己的晶元…

晶元究竟有多重要我们都知道了,但自主晶元对我们每个家庭的重要程度却未必都了解,拿目前的家庭电视来说,几年前的智能电视有多贵,现在的智能电视有多便宜,其中核心的缘由就是智能电视晶元已经实现国产化了,价格仅为几十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手机晶元,你买个苹果手机要多花多少钱?比如小米的雷军就曾抱怨高通骁龙855晶元要花500多块,太贵了。

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没有核心技术就会被人家漫天要价。

虽然是很强大了,但海思仍然有两大局限,一个是海思作为晶元设计公司,需要交给生产商台积电去进行制造,一个是在设计上的底层构架需要采用ARM公版架构,这就像华为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上设计的。

目前有能力维持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将晶元设计、晶元制造、晶元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一条龙全包的企业只有英特尔、三星和德州仪器,而ARM、AMD、高通、海思等公司只有设计能力,毕竟建立生产厂房、购置生产设备等投入太大,从经济上很不划算,何况制造晶元必不可少的高端光刻机全世界也只有荷兰ASML阿斯麦公司能生产(以前我们拿钱都买不到,但现在我们攻克了部分技术难关后,它就开始卖了,所以,自主永远是王道)。

不过高通和三星的处理器也是用了ARM公版架构,虽然高通有自研的Kryo架构。任正非就说过,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产业都是互相依赖的,客观来说,我们在高科技通信领域的积累仍然很是不足,比如目前华为产品中大约30%到32%的部件来自美国,这也说明华为是大客户,如果华为不买,它们承受的损失会非常惨重——2018年,华为在设备和产品零部件(内存、感测器、前端模块等)采购上花费700亿美元,其中110亿美元是给了高通(2018年大约买了5000万套晶元)、英特尔和美光科技等公司。

从这点来说,日本和韩国将会由此收益,华为的订单将会转移到日韩供应商上面。

2018年,任正非在内部《励精图治,十年振兴》的讲话中表示:

希望你们科学家领导更庞大的后继队伍,努力冲锋,像美国一样具有那么多先进要素和先进理论,让我们的黑土地更肥沃一些,也能做出先进的产品,服务人类社会,自己也能生存下来。

如果美国不给我们科技制造的要素,哪怕从零开始,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创造要素!不要一听蝼蝼蛄叫,就不敢种庄稼了。

而要想「黑土地」肥沃,就必须在基础研究上有大量的投入,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才是产业诞生和振兴的根本动力,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没有基础研究,产业就会被架空。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基础科研投入是不足的。

我觉得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至少是生产方式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工业、农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工业巨大的进步来源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国家,首先要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有一个外国人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同时讲到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国防并不一定武器是最厉害的。我们国家经济上发展速度过快,有很多泡沫机会,大家都忙著在泡沫里面多赚点钱,可能在做学问的问题上,就有点惰怠了,有点儿跟不上时代。

2012年的时候,任正非就认为科技行业用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已趋近饱和,要重视数学方法的突起。他说,华为公司的优势在于数理逻辑,不在物理界面。如今华为在全球有超过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专家,六万多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对于一些杰出的人才没被华为「抢」到手,任正非还表示过很大的惋惜。

我们也有院士提出,在信息化时代,物理统治科技界基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终于数学统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说,如果仔细对比中美在人工智慧领域的投入,就会发现,中国在该领域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太欠缺了——美国更关注基础层的投入,我们却主要关注应用层。82岁高龄的徐匡迪院士就沉痛地表示,人工智慧的基石在数学,其核心关键是演算法——中国最缺的就是演算法。

「可是,我们有多少数学家投身进去了?!我恳请专家们花上三五年的苦功,潜心为我国的人工智慧开发出核心演算法,不要追求发论文——因为研究演算法是发不了论文的!」

对未来的投资不能手软

在2012年的时候,任正非就强调华为公司实际上是处在一个相对较好的时期,要加大投入,把这些优势耗散掉,形成新的优势。

任正非还说过:「我们要坚持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我们这么大的平台,去做一个鸡头很容易,鸡头对战略没有意义,会削弱进攻主战场的力量。每条战线要收缩一些边缘性投资,同时在关键领域加大投资,避免生命线被卡住。」

国际歌早就给我们唱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定要靠我们自己。

世界就是这样,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