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歷史是複雜的,不是非黑即白,歷史人物更是複雜的,不是非善即惡,比如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國君,在位38年,功勳卓著,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幾千年來,秦穆公一直被塑造成了一位雄才大略、智勇雙全、知人善任、寬容仁慈的君主形象。誠然,從《左傳》、《史記》等權威史料記載來看,這些評價基本中肯,秦穆公確實堪稱一代英主。

秦穆公在位期間,通過聯姻與晉國結成秦晉之好,又用五張羊皮換回奇才百里奚,蹇叔、由余也都是秦穆公重用的謀臣。秦穆公最大的歷史功績則是滅掉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12個國家,拓展國土千餘裏,爲日後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石。

在古代,特別是在先秦時期,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戰武器,所以一匹好馬往往是價值連城。秦穆公也是愛馬好馬之人,歷史上最著名的相馬士伯樂就是他手下的臣子。

爲了坐擁天下名馬,秦穆公不僅派伯樂天下尋之,還在岐山設立了一個大型王室牧場,專門飼養各式各樣的名馬。一次,幾匹名馬突然從牧場中逃跑了,管理名馬的牧官發現後立刻四處尋找,結果卻在山下村莊附近找到了一堆白條條的馬骨。

原來,當時正在鬧饑荒,那幾匹名馬跑下山後被300村民捕獲,當成救命食物飽餐了一頓。在當時,喫名馬本來就是死罪,更何況這300村民喫的還是國君的愛馬,於是,牧官將這300村民綁起來帶到了秦穆公面前,訴說原委,等候發落。

沒想到,秦穆公不僅沒有因痛失愛馬而大發雷霆,反而很關心岐山的災情,秦穆公說,他的那些名馬身上長得都是精瘦肉,給捱餓的災民充飢下酒確實正好。就這樣,300村民被免除死刑,全部釋放回家。

幾年後,秦穆公在與晉惠公作戰時節節敗退,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可就當秦穆公以爲自己必將死於此戰時,敵軍的一角卻突然開始崩裂,原來是一支援救隊伍騎馬衝了進來。這支隊伍雖然人數不多,卻異常驍勇善戰,他們很快擊退了敵軍,將身處險境的秦穆公解救了出來。

等到了安全地帶,秦穆公趕忙向這些援軍行禮,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並詢問他們是哪裏來的部隊。他們則回答說:“您不記得了嗎?我們就是當年喫了您數匹名馬的村民啊!”

這是一個關於“善惡有報”的故事,很感人,很有教育意義,故事中的秦穆公是仁慈寬厚的代表,而故事中的村民則是知恩圖報的典型。

那麼,歷史上的秦穆公真的是如此一個仁慈無暇的人嗎?後面發生的事情或許會讓你跌破眼鏡。

先秦時期,殉葬是普遍存在於諸侯貴族中的一種不人道制度,但是若論規模和歷史影響力,卻無人能與秦穆公的“殉葬大軍”匹敵。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病逝,爲他殉葬的總人數達到了177人之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有“秦國三良”之稱的奄息、仲行、針虎,此三人都是秦穆公臨終親自指定的殉葬人選。

秦穆公一生知人善任,所以身邊人才濟濟,他晚年時,百里奚等謀臣早已離世,而奄息、仲行、針虎三位年輕人則是當時秦國最重要、最優秀的國之棟樑,秦穆公對他們也十分器重。

秦穆公臨終要求將奄息、仲行、針虎等秦國人才全部殉葬,是自私,是殘暴,更是自毀長城。古人都比較迷信,秦穆公讓包括“三良”在內的諸多秦國人才殉葬,是爲了讓他們共赴黃泉繼續輔佐,但是如此一來,秦國人才殆盡,加之秦穆公的繼任者也都能力平平,所以秦穆公死後,秦國一蹶不振,直到260年後秦孝公繼位,秦國才以主角身份重登歷史舞臺。

“穆公亡馬”和“人才殉葬”兩個故事分別將秦穆公的“善”與“惡”體現得淋漓盡致,筆者想以此表達善惡的無常,以及人性的複雜。值得深思的是,無論是秦穆公的“善”,還是秦穆公的“惡”,最終都結出了相應的“果”——因爲“一念天使”,秦穆公撿回一條命,又因爲“一念魔鬼”,秦穆公斷送了秦國的百年基業。

正所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即便是歷史上最英明偉大的君主,也有昏庸糊塗的時候,相反的,即便是最荒淫無道的帝王,也有人性光輝的一面。

我們要以客觀的眼光讀歷史,讓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迴歸歷史背景,而不是用簡單的是與非、對與錯、好與壞、善與惡去劃分。比如,隋煬帝確實是千古暴君,但他首創科舉開挖運河也確實是功在千古,不容抹殺。再比如,李世民確實是千古賢君,但他發動玄武門之變也確實是殺兄逼父,有悖倫理。

參考資料:《左傳》、《史記》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