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历史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历史人物更是复杂的,不是非善即恶,比如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在位38年,功勋卓著,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几千年来,秦穆公一直被塑造成了一位雄才大略、智勇双全、知人善任、宽容仁慈的君主形象。诚然,从《左传》、《史记》等权威史料记载来看,这些评价基本中肯,秦穆公确实堪称一代英主。

秦穆公在位期间,通过联姻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又用五张羊皮换回奇才百里奚,蹇叔、由余也都是秦穆公重用的谋臣。秦穆公最大的历史功绩则是灭掉了西方戎人所建立的12个国家,拓展国土千余里,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石。

在古代,特别是在先秦时期,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武器,所以一匹好马往往是价值连城。秦穆公也是爱马好马之人,历史上最著名的相马士伯乐就是他手下的臣子。

为了坐拥天下名马,秦穆公不仅派伯乐天下寻之,还在岐山设立了一个大型王室牧场,专门饲养各式各样的名马。一次,几匹名马突然从牧场中逃跑了,管理名马的牧官发现后立刻四处寻找,结果却在山下村庄附近找到了一堆白条条的马骨。

原来,当时正在闹饥荒,那几匹名马跑下山后被300村民捕获,当成救命食物饱餐了一顿。在当时,吃名马本来就是死罪,更何况这300村民吃的还是国君的爱马,于是,牧官将这300村民绑起来带到了秦穆公面前,诉说原委,等候发落。

没想到,秦穆公不仅没有因痛失爱马而大发雷霆,反而很关心岐山的灾情,秦穆公说,他的那些名马身上长得都是精瘦肉,给挨饿的灾民充饥下酒确实正好。就这样,300村民被免除死刑,全部释放回家。

几年后,秦穆公在与晋惠公作战时节节败退,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可就当秦穆公以为自己必将死于此战时,敌军的一角却突然开始崩裂,原来是一支援救队伍骑马冲了进来。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却异常骁勇善战,他们很快击退了敌军,将身处险境的秦穆公解救了出来。

等到了安全地带,秦穆公赶忙向这些援军行礼,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并询问他们是哪里来的部队。他们则回答说:“您不记得了吗?我们就是当年吃了您数匹名马的村民啊!”

这是一个关于“善恶有报”的故事,很感人,很有教育意义,故事中的秦穆公是仁慈宽厚的代表,而故事中的村民则是知恩图报的典型。

那么,历史上的秦穆公真的是如此一个仁慈无暇的人吗?后面发生的事情或许会让你跌破眼镜。

先秦时期,殉葬是普遍存在于诸侯贵族中的一种不人道制度,但是若论规模和历史影响力,却无人能与秦穆公的“殉葬大军”匹敌。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病逝,为他殉葬的总人数达到了177人之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有“秦国三良”之称的奄息、仲行、针虎,此三人都是秦穆公临终亲自指定的殉葬人选。

秦穆公一生知人善任,所以身边人才济济,他晚年时,百里奚等谋臣早已离世,而奄息、仲行、针虎三位年轻人则是当时秦国最重要、最优秀的国之栋梁,秦穆公对他们也十分器重。

秦穆公临终要求将奄息、仲行、针虎等秦国人才全部殉葬,是自私,是残暴,更是自毁长城。古人都比较迷信,秦穆公让包括“三良”在内的诸多秦国人才殉葬,是为了让他们共赴黄泉继续辅佐,但是如此一来,秦国人才殆尽,加之秦穆公的继任者也都能力平平,所以秦穆公死后,秦国一蹶不振,直到260年后秦孝公继位,秦国才以主角身份重登历史舞台。

“穆公亡马”和“人才殉葬”两个故事分别将秦穆公的“善”与“恶”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想以此表达善恶的无常,以及人性的复杂。值得深思的是,无论是秦穆公的“善”,还是秦穆公的“恶”,最终都结出了相应的“果”——因为“一念天使”,秦穆公捡回一条命,又因为“一念魔鬼”,秦穆公断送了秦国的百年基业。

正所谓“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即便是历史上最英明伟大的君主,也有昏庸糊涂的时候,相反的,即便是最荒淫无道的帝王,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

我们要以客观的眼光读历史,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回归历史背景,而不是用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去划分。比如,隋炀帝确实是千古暴君,但他首创科举开挖运河也确实是功在千古,不容抹杀。再比如,李世民确实是千古贤君,但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也确实是杀兄逼父,有悖伦理。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