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文涉及的史實,《左傳》、《史記》的記載同《國語》多有衝突。《國語》所載雖然貌似詳盡,但疏漏牴牾之處實多,故本文的講述以《左傳》和《史記》為準,不從《國語》。

1 政出多門

如果忽略私生活上的混亂,晉獻公應該算得上晉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在他繼位之前,晉國只不過是周王朝甸內的一個偏方小侯,正是獻公的苦心經營,讓晉國開疆拓土,蔚然大國。

在26年的執政生涯中,晉獻公「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戰十有二勝」(《韓非子·難二》),不但將整個山西南部納入了晉國的版圖,勢力範圍還翻越中條山,侵入河南。

領土擴張的速度如此之快,應該採用什麼方法鞏固對新佔領區的統治呢?

作為周王室的同姓諸侯,擺在晉獻公面前現成的「樣板房」就是西周封建——通過分封血親進行武裝拓殖。

但是要仿效周公的遺法,以「親親上恩」的方式分封公族子弟,晉獻公卻面臨著現實的困難:

在獻公的父親晉武公以前,晉國曾經歷過一段長達67年的分裂歷史——晉穆侯的嫡長子一系以晉侯的身份控制著國都翼城,他的少子一系則以大夫的身份割據於曲沃。

大宗與小宗長期敵對,直到晉武公即位,才終於領導小宗吞併大宗,重新統一了晉國。

鑒於這樣一段同宗相殘的血腥歷史,晉武公的兒子晉獻公對曾祖曲沃桓叔和祖父曲沃莊伯遺下的旁系親屬深懷疑慮。

公元前669年,晉獻公接受了大夫士蒍的建議,以鐵血手段清洗曲沃桓叔和曲沃莊伯的旁支後裔,除少數人僥倖逃亡虢國之外,晉國的同姓公族在這次大清洗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同姓公族的毀滅迫使晉獻公在擴張領土、實施分封的過程中採取變通的方式。

一方面晉獻公大力提拔異姓軍功貴族,將位於河津的耿和位於芮城的魏分別封給趙夙和畢萬,讓他們在西部組成抵擋秦國東侵的藩籬;

另一方面又重用自己的三個兒子,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讓他們各霸一方:申生獲命鎮守宗邑曲沃,重耳和夷吾則分別駐紮蒲城和屈城。

雖然《史記·晉世家》中說晉獻公將這三位公子派駐遠方,而讓少子奚齊留在國都絳邑是出於對驪姬的嬖愛,想要扶立奚齊為新太子。

但這樣做的實際後果卻實實在在形成了三位公子尾大不掉,晉國政出多門的亂局。

曾經為晉獻公策劃清洗桓、莊之族的謀士士蒍當時就看出了這一點:

初,獻公使士蒍為二公子築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蒍。士蒍謝曰:「邊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卒就城。

——《史記·晉世家》

晉獻公親自為太子申生修築曲沃,又命士蒍為兩位公子重耳和夷吾修築蒲城、屈城。深溝高壘,金城湯池,本身就是割據一方的資本。

因此主張君主集權,反對公族坐大的士蒍為了防止國家分裂,選擇了消極怠工,藉口說邊城少寇,沒必要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可是他的善舉卻遭到了公子夷吾的投訴。

可能是出於對構建晉國分封新格局的通盤考慮,也可能是因為偏疼奚齊,將三位公子發配遠方的做法讓晉獻公心生愧疚,晉獻公對士蒍的辦事不力發了脾氣。

在君權的高壓下,士蒍最終屈從了獻公的決定,修築了蒲城和屈城。

但完事之後他卻說:現在的晉國就像一件皮毛雜亂的狐裘,君臣之序,尊卑之秩已然紊亂。三位公子都已羽翼豐滿,今後無論是誰坐上國君的位置,想要終結這一國三公、政出多門的亂局,都將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

第一個站出來嘗試整合多方政治勢力的人是奚齊的母親驪姬。她的打算是要將三公子的勢力斬草除根。

為此她先是精心策劃了一樁投毒案,誣陷太子申生陰謀鴆殺晉獻公,誤導獻公逼死了太子。緊接著,又把重耳和夷吾兩位公子牽扯到案中,誣告他們也是太子的同謀,迫使重耳出奔西北,投靠戎狄,夷吾逃亡西南,尋求秦國的庇護。

雖然驪姬用陰毒的伎倆成功地扳倒了三公子,但她卻無法徹底剷除他們的黨羽。

晉獻公剛一去世,太子黨的兩員幹將裏克和邳鄭就齊齊對晉獻公留給少主奚齊的顧命大臣荀息發難了:

獻公卒。裏克、邳鄭欲內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亂,謂荀息曰:「三怨將起,秦、晉輔之,子將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負先君言。」

十月,裏克殺奚齊於喪次,獻公未葬也。荀息將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齊弟卓子而傅之,荀息立卓子而葬獻公。

十一月,裏克弒卓子於朝,荀息死之。

——《史記·晉世家》

裏克要挾荀息的話說得明白:「三怨將起,秦、晉輔之。」驪姬對三公子下手迫使他們的黨徒在國內結成同盟,聯合反擊,而國外則有太子申生的胞妹秦穆姬在鄰國遙相呼應。

失去了晉獻公這個大靠山,驪姬與奚齊這對孤兒寡母已是內外交困,眾叛親離,除卻一死,再無出路。

可是,當14歲的奚齊和他3歲的弟弟卓子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擺上血淋淋的祭臺之後,又該由誰來收拾晉國的這個爛攤子呢?

2 近水樓臺

逃亡國外的重耳和夷吾都在密切關注著晉國政局。少主奚齊和悼子的死為公子重耳和夷吾的君位競賽鳴響了發令槍。

一開始,命運的天平似乎向重耳傾斜了。就在裏克殺死了奚齊和悼子之後,他第一時間便向遠在戎狄的重耳發出邀請,派專使迎接他回國即位。

但是對這個邀請,老成持重的重耳卻選擇了婉言謝絕。他說:

「負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禮侍喪,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

——《史記·晉世家》

話說得很客氣,客氣到虛偽。

重耳的這番話並不表示他真心退出與夷吾的競爭,放棄君位,而是表明,雖然他和太子申生曾經共同遭受過驪姬的迫害,但對申生留下的太子黨,重耳仍不免猜忌防範。他不敢輕易接受邀請。

因此司馬遷說:

重耳畏殺,因固謝,不敢入。

——《史記·晉世家》

重耳的選擇是審慎的。因為無獨有偶的是,公子夷吾的追隨者也同樣對太子黨投去了懷疑的目光。

得知重耳拒絕回國的消息,裏克轉而邀請夷吾。夷吾的親信呂省和郄芮警告他說:「國內尚有別的公子可以扶立,裏克卻捨近求遠,邀請您回國,恐怕別有居心!」

裏克、重耳和夷吾三方勢力的僵持猜疑其實已經預示了晉國今後政治勢力整合的艱難前景。

因為申生在世的時候曾經長期執掌兵權,太子一黨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要穩坐君位,駕馭住勢力龐大的太子黨,重耳和夷吾的力量都嫌不夠,他們都需要倚重外國勢力來協助自己掌控全局。

局勢發展到了這一步,在爭奪君位的競爭中夷吾其實就已經領先重耳一個身位了。

因為他先前鎮守的屈城與秦國為鄰,正方便他結交秦穆公這個強援。至於重耳,他的駐地屈城近翟,翟人雖是重耳的母家,但力量無法卻與強大的秦國相提並論。

接下來的問題是:夷吾能開出什麼籌碼來換取秦穆公的支持呢?

為了打動秦穆公,夷吾可是咬了牙,下了血本的:他向秦穆公許諾,只要秦國發兵,助他回國登基,即位之後他就把黃河西岸的八座晉國城池全部割讓給秦國。

對地處關中的秦國來說,河西八城的戰略價值太重要了(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見舊文《秦穆公究竟算不算春秋五霸之一?》),這是一筆秦穆公無法拒絕的交易。

最終,正是夷吾用河西八城開出的「支票」換來了秦國的合作。在秦軍的護衛下,夷吾回國即位,成為了晉國的新君——晉惠公


其實,同為被父親拋棄的兒子,公子夷吾與公子重耳原本是同病相憐,彼此相互理解、心心相惜。這一點,從公子夷吾剛剛逃出晉國時的表現就看出。

剛開始,公子夷吾也想投奔狄人,卻被郤芮給阻止了:「不行。在重耳之後出逃,卻逃至同一地方,就有串謀之罪!」

雖然公子夷吾沒能逃到狄國,而是去了梁國,但從這件事可看出,夷吾與重耳兩人在國內時感情還是不錯的。

但是,隨著裏克殺死奚齊和卓子,晉國國君出現空缺,夷吾與重耳二人第一次面臨利益衝突:國君位置只有一個,立了其中一位,另一位就必須繼續流亡。在兩人的智囊團主導下,最終公子夷吾先回到晉國,成為國君,是為晉惠公。此時,晉惠公並沒有將哥哥重耳視作太大的威脅。因此,雖然重耳在狄國呆了七八年,卻始終沒有生命之憂。這也證明兩人雖然一度成為對手,但晉惠公對哥哥還是有親情在。

這一切在韓原之戰後,突然就發生了變化。

韓原之戰晉惠公遭遇了慘敗,被秦人俘虜,這使得他聲望大跌,晉人也紛紛開始懷念公子重耳。晉國國內的這股思潮,立刻讓晉惠公感受到了巨大威脅!所以,在被秦穆公放回國後,晉惠公於公元前644年派人去刺殺重耳。只不過,他這次刺殺未能成功。

因此,晉惠公之所以要刺殺哥哥重耳,是因為自身實力的急速下降,讓他失去了安全感。為穩固自身地位,晉惠公已無法顧及親情了,作出了要殺死哥哥的決定。


至於秦穆公為何要插手晉國內亂,其實得分不同時期來分析。

在裏克殺死奚齊和卓子後,秦穆公是被動插手晉國內亂。此時,晉國國內分成了「夷吾黨」和「重耳黨」,雙方爭執不下。最終,身為「夷吾黨」的呂甥就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請秦穆公代為選擇國君。無論是「夷吾黨」還是「重耳黨」,都對此表示贊同。其後,呂甥立刻派人暗地裡告知夷吾和郤芮,讓他們重賂秦國以換取秦人的支持。

但秦穆公選擇晉國國君的標準,卻是選擇誰對秦國更有利,而不是誰給秦國的賄賂更多。最終,秦穆公選擇支持明顯更輸一籌的公子夷吾。

可是,秦穆公沒想到,夷吾是位毫不講信用之人:回國後不但沒有將答應的賄賂給秦國,甚至還企圖趁秦國饑荒之時討伐秦國!如此恩將仇報的行為激怒了秦穆公,就先行率兵伐晉,結果在韓原一舉擒獲了晉惠公。之後,秦穆公繼續施恩於晉:晉國饑荒時救濟晉人;在太子圉到秦國做人質後,還將侵伐所得晉國土地全部歸還給了晉人!作為晉惠公姐夫,做到這種地步,秦穆公已是仁至義盡了。

然而,當晉惠公病危之時,太子圉卻不顧這種情義,私逃回晉國,再次背棄了秦穆公。晉惠公父子先後忘恩負義,這引發了秦穆公高度不滿,決定主動介入晉國內亂,改立晉國國君——這時,他唯一的選擇,就只剩下公子重耳了。最終,在公元前636年,成功地將公子重耳送回晉國為君,是為晉文公。

所以,前期秦穆公介入晉國內亂,是被動參與;後期插手晉國內亂,卻是主動介入。當然,不管是被動介入還是主動介入,秦穆公都不可避免地要考慮秦國利益。畢竟,秦穆公並不是「活雷鋒」,願義務幫晉人忙。這也是後期秦、晉反目成仇的根源。


當時晉國王位空懸,晉國朝廷重臣找到重耳,希望他能繼承王位,可當時重耳的幕僚,不希望重耳回去(重耳當時因為受驪姬的迫害,逃亡在外),因為當時重耳父親去世,重耳沒回去盡孝,這時候回去繼承王位,百姓不會接受這個王,晉國朝臣沒有辦法,找到重耳的弟弟夷吾,來繼承王位,但同時又找到了秦國,秦國當時國君是秦穆公,希望秦國給他們推薦一個新國君,至於為什麼幫晉國,這個就是一個利益問題了,你的國君是我幫你立的,你當然得感謝我了。聊回來,秦穆公派人考察了這兩個人,重耳穩重,夷吾輕率,秦穆公不希望未來自己多一個敵人,自然選比較差的嘍。

夷吾繼位之後,為什麼要殺重耳,因為當時晉國朝野,重耳的威望遠遠超過夷吾,夷吾害怕呀,派人追殺重耳,重耳也因此逃亡數十年!但是到最後還是繼位了,更是成為了有名的晉文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