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君侯,自成公以上,史書中皆失其名,從秦穆公開始才記載有名字。秦穆公,名任好,是德公的小兒子,成公的弟弟。成公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兒子被立為國君,他立了弟弟任好為王位繼承人。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任好即位,這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國歷史上的明君聖主,他當得起「五霸」的稱號。

1. 選賢任能。

秦穆公元年(前659),穆公任好親自率領軍隊攻伐茅津,取得了勝利。四年,娶晉國太子申生的姐姐為妻。五年,晉獻公滅亡了虞國、號國,俘虜了虞國國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穆公聽說百里奚有賢能,想要用重金贖回他,穆公親自從囚車中把他釋放出來,想和他討論治國的事。百里奚辭謝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還值得詢問!」穆公說:「虞國國君不能重用你,因而亡國,亡國不是你的罪過。」穆公誠懇地向他請教,兩人談論了三天,穆公非常高興,授給他掌管國家大政的權力,稱為「五羖(gǔ)大夫」。

百里奚向穆公推舉蹇叔,於是穆公派人用貴重的禮物迎請蹇叔,任用他為上大夫。這兩位都是治國良相。

2. 爭雄中原。

秦穆公十五年,秦晉大戰,秦穆公活捉晉惠公夷吾。十月,放回晉君夷吾,夷吾把晉國河西的土地獻給秦國,讓太子到秦國去做人質。秦穆公又把宗室中的女子嫁給太子圉(yǔ)為妻。至此,秦國的國土向東發展到了黃河。

秦穆公二十年(前640),秦國吞滅梁國、芮國。

秦穆公二十四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帶憑著翟國的武力攻伐周王,周王被迫出居鄭國。二十五年,周王派人到晉國和秦國,通報禍亂情況。秦穆公率領軍隊協助晉文公用武力護送襄王回國,誅殺了周襄王的弟弟帶。

3. 稱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穆公又派孟明視等人率軍去攻打晉國,在彭衙地區交戰。秦國軍隊沒有取得勝利,退兵回國。這時,戎王派遣由余出使秦國。由余的祖先是晉國人,後逃亡到戎地,所以仍能講晉國的方言。戎王聽說秦穆公有賢德,所以派遣由余作為使者前往秦國觀察。秦穆公給他炫耀官室的豪華和積聚的財寶。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國採用由余的謀略攻伐戎王,增加了十二個屬國,拓展了千里領土,最終在西戎稱霸。周天子派召公帶著金鼓去向穆公祝賀。

三十九年,秦穆公去世,葬在雍地。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有秦國的良臣子奧氏三人,他們名叫奄息、仲行、鋮虎。秦國人為他們感到悲哀,為他們作了一首名叫《黃鳥》的詩歌,其中寫道:「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後人多評論說:「秦穆公擴展疆土,使國家強盛,在東方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於戎夷地區,像他具有這樣的功勛和榮耀而沒有成為諸侯國的盟主,也是命該如此。他死後棄民於不顧,把他的良臣帶走,隨從他殉葬。以往的先王崩逝,尚且能遺留下他們的美德作典範,但是穆公卻奪去了美人、良臣及百姓所敬愛、依賴之人的性命去殉葬,由這件事可以知道秦國不能再度東徵了。


春秋五霸的說法不一,大致有七種之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種說法。

春秋五霸的七種說法都是什麼

《史記索隱》記載的五霸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荀子·王霸》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辭通》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

《漢書注·諸侯王表》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白虎通·號篇》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四子講德論》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

《鮚崎亭集外編》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從這七種記載可以看出,齊桓公、晉文公這兩位是沒有任何異議的。爭議在後面三位。

秦穆公出現5次,楚莊王出現4次,宋襄公出現2次,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各是2次,其他的都是出現了一次。

而《史記》和《荀子》由於作者的原因,流傳比較廣,這兩種說法也是大家最知曉的。

從上面這幅地圖,我們可一看到,從位置而言,北晉國,南楚國,東齊國,西秦國,這四個國家稱霸佔據了地利!

所以秦穆公是五霸之一是毫無爭議的!

史書對秦穆公稱霸的記載

秦穆公的謚號是穆,穆的含義是:佈德執義、中情見貌。

秦穆公最大的特點就是佈德。晉國的三位位國君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都收到過他的幫助。晉文公稱霸,秦穆公也是堅決的支持者。

在晉文公之後,秦穆公也啟動了爭霸的行動,顯示往東滅了滑國、梁國,和晉軍在殽之戰之後,掉頭往西,在由余的幫助下,數次大敗西戎,政府義渠、綿諸、大荔等部落。據統計,大概有二十個亡於秦之手。

之後,孟明視又率領大軍東出黃河,屢次大敗晉軍,一雪殽之戰之仇。

此時的秦國,南有漢中,東達黃河,北到現在的寧夏,西到現在的臨洮,成為西方的第一大國,在整個天下,也和晉、楚、齊並列,號稱四帝。

後世秦孝公曾和商鞅說到:「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

孔子說:「處雖僻,而其政中。.....雖王可,其霸少矣。」

司馬遷評價到:「秦穆用百里霸西戎」 。

這些都是對秦穆公稱霸的評價。

此時的秦穆公雖然沒有和晉文公、齊桓公一樣會盟中原,但是他創造的實力和霸主無異!

秦穆公的其他功績

秦穆公出了開疆闢土的功績,奠定了秦國的國土基礎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功績。

一是重用外國人才,開啟了客卿制度。秦國地處西陲,人才很少,從秦穆公開始,有了重用國外人才的傳統,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了虞國百里奚,從宋國招攬 了蹇叔和西乞術、白乙丙,從晉國挖來了丕豹、公孫支,從西戎求得由余,從民間獲得孟明視、伯樂等人,這些人都成為了秦國稱霸的棟樑。

二是外交方面秦穆公縱橫開闔,展現了一個大國諸侯的風範。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均為秦穆公用兵支持所立,同時還支援晉國糧荒,展現了政治魅力。和晉文公結盟,聯合尊王攘夷,敗楚城濮。後來又和鄭國結盟,在中原大國之間縱橫開闔。

所以,我們從歷史功績和實力來看,秦穆公當之無愧是五霸之一。

當然,除了齊桓晉文秦穆楚莊之外的剩餘一霸,以後再論說。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個關注歷史中地理,地理中歷史的無主者。


對於春秋時代的國君而言,在秦國歷史上秦穆公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國君。但是,如果在他之前列位秦國國君如果處在他的時代,未必就比他差。

秦穆公的之所以能突然名聲大噪,是因為與晉國的產生了關聯;但是秦穆公之所以沒能突破崤山,也是因為晉國。秦穆公的一生,可謂是「成也晉國,敗也晉國」了。

從《春秋》的記載來看,秦穆公之前,秦國就鮮少出現在魯國史書上。這固然是說明魯國與秦國交往稀少,但更說明秦國在這段時期還太弱小,根本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國自西周覆滅後,就一直默默地向渭河平原擴張。從秦襄公、秦文公、秦憲公、秦出公、秦武公,秦國逐步佔領了渭河平原的大部分地域,殺到了黃河邊緣一帶。

再經歷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公元前659年,秦國國政傳入了秦穆公手中。秦穆公剛繼位,就親率大軍討伐茅津(山西平陸縣西南之茅津村),大勝而歸。山西平陸,就是舊日魏國所在地。由於兩年前,晉獻公就消滅了魏國;秦穆公的進犯,讓他看到了秦國實力。公元前656年,晉獻公果斷地與秦國聯姻,將女兒秦穆姬嫁給了秦穆公。

與晉國的聯姻,是秦穆公的幸事,也是他的不幸。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開始陷入內亂:因為對驪姬不滿,大臣裏克先後殺死了驪姬姐妹所生兒子,準備另立國君。由於晉國國內夷吾黨和重耳黨爭執不下,在呂甥的提議下,大臣們將晉國國君的選擇權交給了秦穆公。

經過一段時間的詳細考察,秦穆公為了秦國利益,決心替晉國立一位不仁德的國君。因此,秦國選擇支持公子夷吾,即晉惠公。

晉惠公為人並不是一無是處,但是他執政時的任人唯親、背信棄義,讓他遭遇了晉人的高度不信任。由此,引發了著名的韓原之戰:雖然秦穆公勞師以襲遠,但卻因為晉人內部人心渙散而僥倖取得了勝利,還將晉惠公俘虜!

韓原之戰後,為贖回晉惠公,晉人答應將河外五座城邑獻給秦國。這五座城邑中,就包含西虢國舊地!西虢國位於河南三門峽一帶,這裡是渭河平原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秦國要想稱霸中原,這裡是必經之路。晉人將這些地方送給秦國,無疑是一份天大的禮物!

可是,關鍵時刻,秦穆公戰略眼光卻出了差池:兩年後,晉惠公把太子姬圉送往秦國作人質,秦穆公把這些到手的城邑又還給了晉國——從此,秦國進出中原大門的鑰匙,又回到了晉人手中!秦國還能稱霸中原嗎?


錯過了一次機會不可怕,但秦穆公錯過的,可不止一次機會。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又將公子重耳送回國為君,是為晉文公。這年,周王室發生姬帶之亂,周襄王被迫逃往鄭國,向秦、晉等等國家發出求救信。公元前635年,秦穆公率領大軍來到黃河邊,準備回合晉人出兵救援王室。而此時,晉文公在狐偃建議下,已下定決心單獨勤王,以收天下人心。於是,晉人便勸秦穆公不用勞師動眾,單獨渡過黃河勤王去了。

秦穆公不以為然,便接受了晉國建議,回師了。

可是,他卻沒意識到,秦國錯過了什麼!

晉文公此行,輕鬆平定了王室之亂,殺死了姬帶,順利地將周襄王接回了成周。晉國不但因此而獲得了太行山與黃河之間(河南淇縣以南)的大量土地,還為日後正式稱霸奠定了紮實的政治基礎!

如果秦穆公也參與了勤王,以他對晉文公的恩惠,享受到這種榮耀的人就更可能是秦穆公而不是晉文公。這次機會錯過之後,秦穆公想再挽回,就千難萬難了!


公元前630年,應晉文公之邀,秦穆公率軍隨同晉國伐鄭。但是,鄭國派出燭之武前往秦國陣營,挑破秦、晉關係。在燭之武勸說下,早就對晉國稱霸充滿妒意的秦穆公,突然昏了頭,居然單獨與鄭國達成和解後撤軍!這意味著,秦國從此與晉國不再是同路人。

但是,這一決定的惡果,兩年後才顯現出來。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秦穆公此時卻異想天開,想偷襲佔據鄭國,以求在中原取得落腳之地。從渭河平原中心地帶走到洛陽平原,古時大概需要五、六十天。秦軍要去偷襲鄭國,就需要經過原西虢國、現晉國的地盤。當年,秦穆公大方地將河外五城還給晉國,有沒想過今日之事?

結果,秦國大軍還沒到達鄭國,就已經被人給發現了。秦軍不得不滅了滑國而歸,但是在崤山下被晉人伏擊,全軍覆沒!

從此,秦、晉徹底反目成仇!

之後的歷史,秦國雖然屢次反擊晉國,對晉國造成了很大威脅,但卻再也沒能跨越崤山一步——直到戰國時代。


因此,秦穆公執政時期,秦國勢力基本就沒有擴張到崤山以東,根本稱不上春秋霸主。秦穆公之所以沒能成功稱霸,是他自身戰略眼光不足、身邊又缺乏有戰略眼光的謀臣所

謝邀

春秋五霸這個問題,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根據(荀子/王霸)所說,排序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二是根據(史記/索隱)之說,排序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有兼顧以上兩種說辭,但是以第二種說辭為主外加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

至於說秦穆公能否說是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個人見解,在春秋時代,由於秦國地處現今西北一域,在穆公之前為了生存,搶地盤,長年處於徵戰之態勢,消滅了西部弱小的國家,穩固了秦國,即便是這樣,秦國尚未有逐鹿中原之野心,國力也不許可,此時只能算是稱霸西戎吧。

穆公之時,國力漸盛,遂起逐鹿中原的野心,直到戰國時期秦滅其它六國,統一中國。穆公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說句不過分的話,沒有穆公勵精圖治,就不會有始皇統一中國之說。所以個人認為,秦穆公完全有資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有識之士一起探討,批評指正!


01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漂泊東南、輾轉數國的重耳就像一隻日暮投林的倦鳥,雖然返國心切,卻始終攀不到那條能助他青雲直上的高枝兒。殷宋小學力弱,不堪為援;蠻楚野心勃勃,慾壑難填。放眼天下,更有何方勢力可以求告?

滯留楚國的重耳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衚衕,數月之間,一籌莫展。或許重耳從來沒有奢望過秦國會主動伸出橄欖枝,尋求與他的合作

因為自公元前645年韓原戰後,秦穆公已經成功地降服了晉惠公父子,迫使他們淪為向秦國輸送利益的附庸。賺得盆滿缽滿的秦穆公又怎麼可能調轉頭來支持晉惠公的對手重耳呢?

但命運的偶然性就是這麼難測。當重耳滯留楚國的這段時間,秦穆公越來越擔心晉國會逸出自己的掌控,因為那個在戰場上被秦軍俘虜過的晉惠公已經病入膏肓,晉國眼看著又要變天了。

晉惠公病篤的消息傳入秦國,在秦國為質的晉國太子子圉如坐針氈。萬一惠公突然薨逝,秦國又扣住子圉向晉國肆意勒索的話,難保晉國羣臣不會拋棄子圉,另立新君。

為了能順利接掌大位,子圉把心一橫,撇下秦穆公許與他的妻子懷嬴,不打招呼就悄悄地潛回了晉國。果然,到公元前637年九月,晉惠公咽氣了,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

雖然在秦國生活了整整6年,但那裡只帶給子圉自卑和屈辱。在這6年裏,子圉的身份不是高貴的晉國太子,而是被扣押的戰敗國的人質。「人質」這個標籤就像刺在臉上的金印,讓子圉沒臉抬頭做人。

他的夫人懷嬴曾說:

「子一國太子,辱在此。」

——《史記·晉世家》

而岳父秦穆公也說:

子圉之辱,備嬪嬙焉。」

——《國語·晉語四》

老秦人鄙薄的目光像刀鋒一樣銳利,割得子圉的臉子熱辣辣地疼,但最讓他不可忍的還另有其事。

《史記·晉世家》載:

十年(公元前641年),秦滅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溝,民力罷怨,其眾數相驚,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滅之。

——《史記·晉世家》

韓原戰敗後,晉惠公無力阻止秦國的東擴。秦國趁機吞併梁國,將自己的勢力楔入晉國的河東地區。想當年晉惠公夷吾因驪姬之亂逃難到梁國的時候,梁伯將女兒嫁給了他,誕下一子一女,兒子正是晉惠公的太子——子圉。

秦國滅梁,滅掉的就是子圉的母家。這讓子圉對秦國蓄怨更深。子圉既與秦國有這許多夙怨,現在他登基執政,秦、晉邦交隨時都有惡化的可能。秦穆公必須未雨綢繆,設法制約這個不聽話的女婿,而制約子圉的王牌呢?

穆公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子圉的伯父,那個滯留在楚國的公子重耳。

02

秦穆公的使者抵達楚國之後,楚成王對重耳說:

楚逺,更數國乃至晉。秦、晉接境,秦君賢子,其勉行

——《史記·晉世家》

可能是因為自己早年也曾遭遇過政變流亡的苦難,楚成王對重耳多存了一份同情。不但厚禮相贈,臨別之際還送上祝福:秦公既對公子你青睞有加,事在人為,好好努力吧!

素昧平生的秦穆公真能像楚成王說的那樣對重耳釋放出最大的善意嗎?至少,在重耳剛剛抵達秦國的時候,他沒有。非但沒有,秦穆公還給重耳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

為了拉近雙方的關係,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與重耳為妻,添了一層姻親之戚。按照周朝禮制,諸侯婚嫁照例要有媵女陪同夫人過門的。

而為了顯示秦國對重耳的「隆遇」,秦穆公甚至破例送去了四位媵女(比照《公羊傳》所記載的慣例,多出了兩位)。可讓重耳感到難堪的是,他居然在這四位媵女中見到了子圉的前妻——懷嬴。

《國語》記載,婚禮的當天晚上,新娘的媵女循例應為新郎倒水凈手。可懷嬴為重耳盥手的時候,重耳難掩對她的厭惡,不耐煩地甩甩手,濺了懷嬴一身的水星子。懷嬴倍感屈辱,怒斥重耳不是瞧不起她,而是瞧不起秦國。

這話要傳到秦穆公的耳朵裏,洞房中的一樁瑣事可能陡然間升級為嚴重的外交事件!為了把自己的疏失挽回來,重耳趕緊褪去禮服,自帶枷鎖,擺出一副聽憑發落的待罪姿態。

而秦穆公呢?言語上也很客氣,他向重耳解釋說,懷嬴是他最心愛的嫡女,嫁與重耳,初衷只是要為女兒尋個好歸宿。如果重耳因為懷嬴同子圉的婚史而感覺難堪,懷嬴的去留悉聽遵命。

「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的這番話乍一聽愜理厭心,但其中能有幾分真誠?我表示懷疑。因為在《左傳》、《國語》和《史記》的這些作者們筆下,秦穆公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的。

想當年那場韓原大戰,秦軍在戰場上俘虜了晉惠公。晉國羣臣生害怕秦穆公會下令處死自己的主子,紛紛要求陪同晉惠公去秦國做戰俘。秦穆公當眾跟大家承諾:

「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

——《左傳·僖公十五年》

「你們都哭喪著個臉幹什麼呢?我把晉君帶回國去也不過是遵從故太子申生的亡靈之託。放心,我不會對他怎麼樣的!」雖然秦穆公信誓旦旦,可晉國羣臣卻將信將疑。離開前,他們做了最後的努力,他們說: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

——《左傳·僖公十五年》

「皇天后土可都聽到了您的承諾,我們也是鑒證,您切切不要食言吶!」

晉國羣臣的擔心多餘嗎?不多餘!剛一回國,秦穆公就傳令打掃宗廟,要用晉惠公的人頭祭祀先祖。

當著天地賭咒發誓又怎麼樣呢?對華夏禮儀素無信仰的老秦人就不喫你那套道德綁架。可晉惠公要被殺頭祭祖的消息一傳出來,他的姐姐、穆公的夫人秦穆姬就急眼了,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太子罃、公子弘和公主簡璧登上柴堆,揚言秦穆公膽敢傷了兄弟的性命,她立馬和三個孩子自焚而死。

聽到這個消息,穆公的口風又變了:

「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

——《左傳·僖公十五年》

穆公說,回想起戰場上晉國羣臣的憂戚,他實在不忍心就這樣處死晉君;而當著皇天后土立下的誓言更是不能輕易違背的。晉君若死,天怒人怨。算了,還是送他回去吧。中國古代官場上有句俗話,叫作「成事不諫」。

也就是說上峯一旦就這個問題做了決定,下屬們通常不會再提出異議了。可秦穆公已經表態「必歸晉君」,公子摯卻對他的話置若罔聞:

不如殺之,無聚慝焉!」

——《左傳·僖公十五年》

早在晉惠公因驪姬之亂叛逃出國,向秦國求助的時候,公子摯就是奉命與他談判的使者。也就是說,在秦穆公與晉惠公這些年的合作與鬥爭中,公子摯是全程參與的重要成員。

穆公表態要放走晉君,公子摯卻仍堅持原議,必欲殺之而後快,這不是倚仗資歷,恃功驕主,而是他把秦穆公的心思喫得透透兒的,穆公此刻根本就沒拿定主意。

這一點,《國語》的記載也可以提供旁證:

穆公歸,至於王城,合大夫而謀曰:「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之,孰利?」公子縶曰:「殺之利。逐之恐構諸侯,以歸則國家多慝,復之則君臣合作,恐為君憂,不若殺之。」

——《國語·晉語三》

既然秦穆公還在或殺或放之間徘徊猶豫,為什麼又要說出敬天畏人、必歸晉君的話來呢?因為秦穆公要竭力掩蓋一個事實:夫人對他的要挾奏效了。

「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 (《左傳·僖公十五年》),殺掉晉君,固然能讓秦穆公一償宿願,但秦穆姬要殺死太子以為報復,這可就捏住了穆公的七吋,他猶豫了。這份兒猶豫,穆公得悄悄地藏起來。否則就等於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承認自己怕老婆。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古往今來,凡能允許後宮向朝政伸手的君王多半要背上桀、紂一樣的壞名聲。既要保全兒子,又要維護自己的體面,秦穆公該怎麼辦呢?

「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只能推說自己有意釋放晉君是敬畏天地,重諾言、守信用了唄。於是乎,剛剛才被拋到腦後的皇天后土瞬間又被秦穆公給撿了回來,穿在身上當「避彈衣」使了。

03

一日三變,絕口不道忠信之言。秦穆公的虛偽不僅表現在對待晉君夷吾的態度上,對重耳和懷嬴的這門親事,他也照樣夾藏私心。穆公對重耳說:

「寡人之嫡,此為才。子圉之辱,備嬪嬙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故。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

——《國語·晉語四》

從身份上說,嫁與重耳的正室夫人文嬴是庶出,而媵女懷嬴是嫡出。庶女為妻,嫡女為媵,這個安排是顛倒尊卑的。懷嬴是秦穆姬的親生女兒,可能就是《左傳》中秦穆姬要帶著她去自焚的那位公主簡璧。

秦穆公解釋說,他原本就是想把懷嬴嫁給重耳,只是礙於懷嬴曾經許配給重耳的侄子子圉,擔心伯父納了侄兒媳婦會為禮法所不容,這纔不得已將懷嬴混在四位媵女當中送了過來。

言下之意,懷嬴纔是秦穆公與重耳聯姻的真正籌碼,而文嬴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罷了。

根據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一書的統計,伯父納侄兒媳婦為妾,重耳與懷嬴的這段婚姻是周朝絕無僅有的一例。

為什麼對先後來到秦國的子圉和重耳叔侄倆,秦穆公都這麼固執地非要讓他們娶秦穆姬的女兒呢?我認為,這是秦穆公要報復重耳和秦穆姬的父親晉獻公當年與他聯姻的往事。

秦國自東周初年獲封諸侯之後,始終銳意東進,渴望能耀兵洛水、問鼎中原。而在春秋的歷代秦君之中,又以秦穆公的野心最大,能力最強,態度最積極。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登基。

《史記》載:

穆公任好元年,自將伐茅津,勝之。

——《史記·秦本紀》

茅津渡在今天的河南三門峽附近,是秦國東出潼關、進軍洛邑的必經之地。秦穆公剛一上臺就攻打茅津,這讓坐鎮山西的晉獻公感到緊張。為了阻遏秦國的東進之勢,晉獻公在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迅速實施了第一次假途滅虢之計,攻佔下陽。與秦國針鋒相對。

三年之後,晉獻公再度假途滅虢,一舉將黃河南北的虞、虢之地全部納入晉國的版圖,同時設置桃林塞,駐兵防守。桃林塞的建立等於在關中的東大門上插了一根栓子,英勇善戰的老秦人就像野狼一樣被困在了陝西的這片四塞之地中。

可老奸巨猾的晉獻公並不打算困死這匹狼,他想要馴服它,把它變成一條溫順的看門狗。怎麼個馴服法呢?晉獻公仿照西周天子促成申侯與老秦人聯姻的故事,將女兒伯姬嫁往秦國,意圖對秦人實施血緣歸化

當穆公的新夫人在晉國陪臣的護送下抵達秦國之後,晉獻公又特別附送了一件意味深長的禮物:他將俘虜的虞國亡臣百里奚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送來了。

百里奚的到來是要警告秦穆公,虞國已成晉國的囊中之物,晉國絕不會允許秦國通過它的新佔領區向東周王畿伸手,那裡是晉國的核心利益所在。

那秦國如果不東進,又當何以自處?晉獻公的意思是希望它安於現狀,以姻親的身份為晉國守衛西疆。回想西周的時候,尚未躋身諸侯的老秦人曾經長期擔任周朝的西垂大夫,為周天子看家護院。

可幾輩人浴血奮戰,好容易博得了諸侯的名分,卻仍被周天子的同宗晉國視作護院保鏢,這讓秦穆公感到了莫大的恥辱。要不是晉獻公隨後身故,秦、晉兩國的戰略決戰可能早就爆發了。

晉獻公死後,諸子奪嫡,晉國內亂。這讓秦穆公看到了通過扶植代理人遙控晉國的希望,之所以在夷吾和重耳兩兄弟返國執政的過程中秦國始終表現活躍,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

晉惠公執政後,曾經試圖擺脫秦國的控制,但韓原戰敗,讓他喪失了抗衡秦國的能力。太子子圉到秦國為質,秦穆公將穆姬的女兒嫁給了他。

這意思還不明白嗎?秦穆公就是出一口惡氣,要把晉獻公當年用在他身上的那一套手段還施於晉國公室:你晉獻公不是拿我當個看家護院的奴才嗎?那今天我也讓你的孫子知道知道什麼才叫奴才。你要用女兒來羞辱我嗎,我就用你的外孫女來回敬你。

因此,秦穆公當年將懷嬴嫁給子圉,恐怕不僅像《左傳》和《史記》所說是為了讓子圉安心待在秦國,更重要的是為了宣示秦國與晉國之間的主僕關係。

倘若嫁過去的不是秦穆姬的女兒,這層政治涵義是體現不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子圉叛逃回國之後,秦穆公又要執意把懷嬴嫁給重耳的原因。

但對重耳來說,接納懷嬴的倫理障礙可就多了:從穆姬那兒算起,懷嬴該叫重耳一聲舅舅;而從子圉那兒算,懷嬴又是重耳的侄兒媳婦。秦穆公如果真的疼愛懷嬴,能主動把她推進這麼一段醜惡不倫的婚姻裏去嗎?不能。

可秦穆公偏偏這麼做了,因為秦國的政治利益要遠比女兒的個人幸福來得重要。當然,秦穆公這樣做不排除有部分原因是出於對已經身故的秦穆姬的怨恨——當年你膽敢要挾我,如今我就把這口惡氣都撒在你的女兒身上。

在這段充滿譎詐和暗算的政治聯姻當中,懷嬴始是最可憐的犧牲品。她不僅被自己的親生父親狠心拋棄,嫁給了舅舅之後,又因為是亂倫的結合,懷嬴在晉文公的九位姬妾中始終居於最卑微的地位。

直到多年以後,晉國的執政卿趙盾談起已故的懷嬴,還非常不屑地斥她是個「賤人」。當然,那都是後話了。

04

此時,秦穆公執意要把懷嬴嫁過來,重耳和他的羣臣們該如何解開這道難題呢?

臼季說:

「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也。故異德合姓,同德合義。義以導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今子於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

——《國語·晉語四》

古人的邏輯,同姓之人必有同德。所謂「德」,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道德,而一種專屬於某個共同體的身份屬性,類似於原始社會的氏族圖騰。

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先君去世後,他的庶子們必須與新君分家。所以早在晉惠公夷吾登基的時候,理論上他和重耳的宗族就各自獨立、互不牽連了。

賈季對重耳說,既然公子您已經與惠公分家了,不同德也就是不同姓。所以您和子圉跟陌路之人沒什麼兩樣兒,娶了他的前妻又能怎麼的?

臼季對這段亂倫婚姻的道德辯解或許牽強,但重耳與惠公父子間早已沒有了手足之情、親戚之誼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狐偃也勸重耳,江山都要奪過來,收編個女人有什麼可犯難的?秦公怎麼說就怎麼辦吧!

臼季和狐偃的話不無道理,但他們的思考偏離了問題的主要方向:憑藉重耳遺留在晉國的人脈,他只要能夠爭取到秦穆公的鼎力支持,裡應外合扳倒子圉不成問題。

所以娶不娶懷嬴,影響決定的主要因素不是子圉,而是秦穆公。這一點,趙衰看得很清楚:

「今將婚媾以從秦,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

——《國語·晉語四》

趙衰提醒重耳,迎娶懷嬴是與秦穆公達成合作協議的前提。

就像當初接受了君禮、九獻之後才能開啟與楚成王的談判一樣。可是野心勃勃的秦穆公也像楚成王似的有志問鼎,他們都是重耳未來的競爭對手,秦、晉兩國的結構性衝突短期之內是無法調和的。

如果這一次同秦穆公談判,重耳還照上回那樣把自己的戰略雄心和盤托出,「退避三舍」、硬茬兒硬接,那這場談判估計又要黃了。該怎麼辦這一趟交涉,才能既避免過分地妥協退讓,又能成功爭取到秦穆公的支持呢?

重耳心裡沒有底。迎娶懷嬴之後,秦穆公設宴相待。重耳像上回赴楚成王的宴會一樣,又讓舅父狐偃陪同。但這次,狐偃推辭了。他說:

「吾不如(趙)衰之文也,請使衰從。」

——《國語·晉語四》

片語折敵、言談機鋒,狐偃說,我不如趙衰,讓他陪您去吧。那趙衰這個臨危受命的談判高手能想出什麼手段促成秦穆公和重耳的合作呢?


關於「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裏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種說法裏,沒有秦穆公和宋襄公,而是換成了江南的兩個霸主,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部分史料還是支持秦穆公的,另外答題贈送順口溜。

春秋五霸:近聞(晉文)齊桓採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莊)。


歷史書上有兩種,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種說法裏,沒有秦穆公和宋襄公,而是改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秦穆公不算春秋五霸~但他是個明君~奠定了秦國未來強盛的基石~秦國雖在他領導的時期不算弱~但也絕對沒達到霸主的程度~他統治後期還和晉國作戰喫了大敗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