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读后感

4 人赞了文章

有一句话必须声明:任何观点,都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思考之后才能形成的。但是,让人思考既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的义务——所以这里我只是把我思考的结论分享出来——但是请注意,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自己的答案。

你自己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导语

Kevin Dutton 的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 ,我只读过第一册,而且还是中译本。

这本书一开始我也没啥感触,因为我遗忘了很多关键性的、我自己参与过的事情。现在反观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很多观点有可取之处。


#1 如何读这本书

Kevin Dutton(以下简称KD)这本书,需要这么看待:这本书对于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用途。

对于普通人:你首先要知道,你的大脑结构,内分泌水平,基因,等等,决定了你是个完完全全的神经正常人,这意味著:

  • 很多只有精神病态倾向的人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你做不到。

比如面对强压力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比如对奖励特别敏感,比如痛觉承受力更强,等等——这些能力,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训练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但你必须牢记,这些能力你光靠读KD这本书是做不到的,这本书也没有试图教会你这些东西。

  • 你可以学会精神病态者的思考方式

你具有正常的思维能力。因此理论上你能够借鉴任何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把它变成你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一如它的英语副标题,希望教会普通人的是精神病态者的思考方式,在必要的时候,用精神病态者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而人的思路嘛——是任何人都可以借鉴、模仿的。普通人能够模仿精神病态者的思考方式(比如,最简化,利益最大化,目的优先,不「怕」试错……还有其他的我怕是一时想不起了)

对于精神病态倾向的人:这本书有完全不同的用法。当然其中不少你肯定早就知道了。

废话少说,两个关键点

第一,「旋钮理论」

第二,好的精神病态者 VS 坏的精神病态者。


#2 普通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Kevin Dutton这个程度。

不要笑。Kevin Dutton有个精神病态倾向的老爹,还有个精神病态的基友,而且还见过采访过大量精神病态倾向的人,但他自己是神经正常人。

好吧这个画风我估计真的能做到的人也不多。

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讲。

实际可以达到的效果,第一,比如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尝试更简单的做法;第二,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特别是后悔啊,沉没成本啊,犹豫啊,这类事情;第三,必要的时候你得无情(好吧Dutton可能没有讲这个,但是James Fallon肯定讲过)

——这些都不重要(有人要掀桌了)

这些都是「思路借鉴」,记住,思路借鉴。

但是胜出不能光靠「思路借鉴」,而是要靠绝对优势。

普通人真正要在竞争中胜出,靠的是什么?

计划性。

你想了,你学会了这本书上乱七八糟的东西(事实上并不难),然后你还有计划性……你想不胜过精神病态者都难了好吧。

至少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做到这一点的普通人,不少——而且他们从中获利很多。


# 3精神病态倾向的人

说出来不怕被笑话:我是一直搞不清楚「旋钮理论」的人。

——直到最近。

(NT请无视下面这段话……)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所谓的「调节旋钮」指的是合理分配你的注意力

比如你把注意力往情绪体验、同情心上分配了90%,往「完成目标」上分配余下的10%,这时候你的同情心就是10格满,情绪体验是1格,冷血就是1格。

然后比方说你换了一个场合,面对kb分子。这时候你就不能按照上面的配比,原封不动照搬否则找死。你需要颠倒一下,把你的注意力100集中在「保护自己」这个任务上,这时候你可能冷血就是10格满,同情心和情绪体验就是0了。

再比如,一个严肃点的话题,你生在一个暴力横行的地方。

这时候你不能把你的100%的注意力全部分配在「我要攻击我的敌人」这个目标上。你可能需要把你的注意力调整为「我要保护自己」+「我要努力去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之类的。

这个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很好懂,因为他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读的时候,确实搞不清楚它究竟怎么回事——不妨先读读Joseph Newman的论文。等理解了注意力模型下的精神病态特性,这个问题没准就不攻自破了。


# 4 精神病态倾向的人真的很容易成功么?

我对此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高功能、精神病态倾向的人。精神病态倾向的人,在一些特定领域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在这些领域,本来就有吸纳这些人的「天性」。另一方面,(高功能)精神病态倾向的人,非常懂得做「最优选择」,所以也会主动往这些领域靠。所以,你可以理解为,王八瞧绿豆,对上眼了。但是如果是门不当户不对,去了错的专业领域,那么对不起,不会有发达的可能。并不是所有领域都适合精神病态者。不过我想,对于精神病态倾向的人来说,也不需要专门提醒这个吧,不小心说了一句废话。

第二,低功能精神病态者。按照KD的说法,低功能精神病态者的「旋钮」卡死在某个地方动不了(无法合理的调配注意力——Newman的观点)。事实上如果稍加推广,按照相对高功能和相对低功能的观点来看问题,每一个精神病态倾向的人都会有高功能期和低功能期。所以,如上所述,旋钮理论很重要,而另一个理论,就是「好的精神病态者」和「坏的精神病态者」


# 5 「好的精神病态者」和「坏的精神病态者」

(这个理论,说实在的,我都有点记不得了,所以如果细节上有出入,我的错。)

这里并不是指「全世界都说我做的不对,但是我毫无根据地认定我做的对」——这个只能叫做自恋。

这句话,对于普通人,对于精神病态倾向的人,按照不同的方式解读会更好些。

(1)普通人。

对于普通人看来,最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恐怕是「自我实现预言」。你想著一个「坏目标」,你就不知不觉地往坏的一面思考,往坏的一面去处理问题。

(2)精神病态倾向者

首先,解读思路完全不同于普通人。这是个纯奖励驱动问题

精神病态者盯著什么,就会完全忘记身边的干扰、惩罚效应,全神贯注向著这个目标靠近。也就是说,当你盯著「好的精神病态者」时,你就会忘掉「坏的精神病态者」而全力向好的精神病态者靠拢;但当你盯著「坏的精神病态者」的时候,你就会忘掉「好的精神病态者」,而不断向「坏的精神病态者」趋近——为什么呢?因为你在一片批评中,本身已经陷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怪圈,这时候你又只盯著「坏的精神病态者」,你说,你能注意到「好的精神病态者」存在么?

可能有NT会问:为什么会盯著「坏的精神病态者」看?

因为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而且不会对惩罚起反应啊!

所以——无论如何,盯著「好的精神病态者」看。


#6 不要拘泥于「精神病态」

因为作者是研究这个的。所以这本书的主题无非是精神病态倾向(Psychopathic)。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

如果真的要专门研究某一专题的专家,怀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心态来写书的话,出现

The Wisdom of NT

The Wisdom of Narcissism

The Wisdom of Sociopath

之类的书,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我想说的是,按需而定。

比如我。从我个人的角度,说真的我不是特别关心这个问题,Wisdom也好,Stupid也好,我不是特别的关心,因此对于The Wisdom of Psychopaths兴趣就不大。但是如果有The Wisdom of NT或者The wisdom of Asperger的话,也许我会更感兴趣一点。

所有这些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结尾

有一些事情必须说明一下。

第一,我自己从未实践过Kevin Dutton这本书上任何一个观点的(也许以后会借鉴一下)。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从「回过头来看」的视角,觉得这本书有不少可取之处,值得借鉴。

第二,Kevin Dutton这两本书(这篇文章介绍的只是第一本,后面还有一本,我也没看过),背后有大量的实验和理论依据。但是Kevin Dutton的论文我没怎么读过。对Kevin Dutton的研究感兴趣并且心存疑惑的人可以了解一下。

第三,我希望快速结束掉这个任务,所以我没时间翻英文版原书甚至没时间再翻一次中文书——只是快速的写一下关于书中核心观点的理解。

第四,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领域有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如果某个问题成为难题,并不代表这个问题本身很困难,也许是没有找对方法。我想一部分精神病态者,最终成为低功能精神病态者,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从中有所收获。

完。

真·结尾

差点忘了……

书中有一些(据说是)「精神病态者的智慧」的东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