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惡露是什麼?

胎兒在肚子時,被羊膜、羊水、胎盤、臍帶等組織包圍著,等小寶寶從肚子生出來後,胎盤、羊水、血液會跟著很快排出。但子宮裡仍殘留著很多東西,分娩造成產道分泌物,胎盤剝離的血液,細胞組織碎片,脫落的細胞等等,都需要從陰道慢慢排出來。

這些產後陰道分泌物,就是常說的惡露;惡露是分娩後獨有的。

二、惡露多久走?

惡露一般在產後的2-6周同乾淨。看個人體質每個人恢復速度不同,恢復時間會有長有短。

第一周:量最大,鮮紅色血,沒有血塊

第二周:逐漸變成褐色漿液狀

第三周:逐漸變成淡紅色,再變成黃白色,最後變成白色分泌物,並漸漸減退

哺乳期的媽媽,受哺乳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促進子宮收縮,會縮短惡露時間。如惡露未完就斷奶,可能會引起惡露「反彈」,由淺色惡露再次轉為鮮紅色,再逐漸減少變乾淨。

三、惡露不盡,需要清宮嗎?

正常惡露不盡不需要清宮,清宮不是小手術,且容易傷害子宮,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可以不做。

如媽媽在產後兩個月左右仍持續惡露不盡,側需到醫院做B超檢查,看宮腔內是否有殘留,如沒殘留,則可能是由於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的出血,可使用縮宮素治療。

如有少

四、需要引起關注的異常信號!

個別因素有些媽媽惡露排出時間會較長,但一般不會超過6周,如出現時間延長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

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1、出血一直為鮮紅色,且量很大,在最初幾天後,依然每小時需要換衛生巾,連續超過4小時。

2、排出大的凝塊或大股鮮紅的血。如是在母乳餵養時偶爾洶湧出大量鮮,出血後很快就會停止,這是屬於正常。

3、惡露渾濁,帶有惡臭氣味,或出現腹痛或發燒癥狀。

4、持續性的頭暈目眩,臉色蒼白,心跳很快,感覺濕冷。

五、如何預防產後惡露不盡的發生?

1、做好產檢,積極治療各種併合症

產檢能在早期發現引起妊娠風險的情況,如妊高症等,降低分娩時和分娩後的風險

2、母乳餵養

分娩後及時餵養,新生兒吸吮過程可改善母親體內激素分泌,幫助惡露排出和子宮復原。

3、注意個人衛生

產褥期,注意外陰清潔,預防產後感染。產後應每天用溫水洗外陰,上、下午各一次,去除外陰部惡露和污垢。勤換衛生墊、內衣內褲,確保外陰清潔乾燥。

4、有選擇的吃

科學進補,避免油膩湯水,油膩不利於消化,對惡露排出沒有幫助。

5、適當鍛煉

分娩後第二天就該下床不活動,根據恢復的體能進行適當活動,有利於子宮復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