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20年前的今天,甲午戰爭的關鍵性戰役——大東溝海戰爆發。在這次蒸汽時代最著名的海戰中,被國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水師大敗於日本聯合艦隊,五艘戰艦沉沒,一時讓人大跌眼鏡。但再後人念念不忘的海戰細節背後,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是,號稱當時中國軍隊最近代化的北洋水師,本質上與李鴻章的陸軍底牌——淮軍有太相似,不過是海上與陸上兩隻團練。這樣的軍隊,與日本發展的真正近代海軍作戰,大東溝海戰自然沒有獲勝的道理。

布陣迷思背後:北洋水師建軍即與近代海軍無緣

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排出的陣型是否失誤一直是這場海戰聚訟不已的焦點之一。

有論者以為1866年的利薩海戰對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海軍理論產生的巨大影響。北洋水師的基本戰術和艦型選擇充分吸收了當時流行的利薩海戰經驗:橫陣、追求火炮的艦首直射以及用沖角撞擊。因此海戰中北洋水師擺出這一陣型是合乎戰術也符合北洋水師戰艦特點的。

此說確有道理。但正因為此說成立,反倒體現出北洋水師的建設,離近代化海軍尚有相當的距離。

清朝本沒有近代海軍傳統,因此北洋建軍,艦船是向西方購買的先進艦船,人員也是派往西方學習先進的理論和技術。

但甲午戰爭的對手,日本,也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力發展海軍,也同樣是向西方購買先進艦船,也派留學生去西方學習近代海軍李軍和技術。為何同時期的日本海軍,卻並未同北洋水師一樣迷戀所謂利薩經驗的橫陣、追求火炮的艦首直射以及用沖角撞擊戰術呢?且不說日本在1880年代後期購買和製造的新艦,就是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早期與北洋水師同時期購進的軍艦,也未見有受到橫陣直射戰術的明顯影響。

難道利薩海戰的經驗英國人完全沒有教給日本學生嗎?

箇中原因,卻頗發人深省。

1877年,清廷自福建船政後學堂第一、二屆畢業生中,選出12人作為第一批海軍留學生,啟程赴英留學。就在這一年,北洋水師核心「定遠」級鐵甲艦的母形之一,德國岸防鐵甲艦「薩克森」級首艦「薩克森」號下水;而此前一年,「定遠」級的另一母型英國鐵甲艦「英弗萊息白」號下水。

1882年,清廷派出第二批海軍留學生,就在這一年,與「英弗萊息白」號同為中央炮塔鐵甲艦的英國鐵甲艦「巨像」號下水,而此前一年,「英弗萊息白」號正式服役。

1886年,清廷派出第三批海軍留學生,與此同年,英國海軍最後一艘中央炮塔鐵甲艦「愛丁堡」號服役。

從第一批海軍留學生赴英到第三批海軍留學生赴英的這不到10年時間,確實正是中央炮塔鐵甲艦在英國海軍最風光的時代,而中央炮塔鐵甲艦的特點,正合適利薩海戰經驗:橫陣,艦首對敵。

北洋水師那濃重的利薩味是怎麼來的,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可歷史開了個大玩笑。

從1859年第一艘鐵甲艦出現到1906年無畏級戰列艦出現,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近代海軍經歷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各種新理論層出不窮,而在它們的指導下各種實驗性新艦不斷被製造出來。但新艦、新技術、新思潮出現後四五年就不免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很不幸的是,中央炮塔鐵甲艦正是這一段時間內曾風靡一時但又很快被淘汰的一曲伴奏,卻正好撞上了清朝大興海防的節骨眼,從而變成了北洋水師的主旋律。

但問題是,這段時間雖然技術更新極快,各種奇思妙想惑人眼目,但真正的主旋律還是存在的。從清朝汲汲以求的鐵甲艦一項上,卻奏的是與北洋水師不同的曲調。

今天我們回顧十八世紀鐵甲艦的發展,正可以看出,從英國1871年首艦下水的「蹂躪」級,到1879年完工的「無畏」號(與1906年出現的無畏號戰列艦不是一艘),到1882年開工的「海軍上將」級,到1886年的「特拉法爾加」級,最後到1889年開工建造的最早的近代戰列艦(「前無畏艦」)「君權」級,這是一脈相承的鐵甲艦發展的真正主旋律,而它們的基本特點正是兩個主炮塔沿艦體中心線分別置於艦艏與艦艉,側舷安排大量副炮。這樣的布局正是適用於縱陣、側舷對敵以發揚火力戰術。換言之,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英國,從沒有放棄傳統的縱陣戰術。

但無論是採購時負責選型的清朝大臣李鳳苞、徐建寅,還是後來軍艦的使用者,此時正在英國學習的留洋海軍學生劉步蟾、林泰曾們,卻似乎對同時英國建成和正在開工的這類鐵甲艦沒有任何興趣。目光完全盯在利薩經驗和中央炮塔鐵甲艦上。從作為技術專家的徐建寅對「因弗萊息白」號的稱許「式最新、甲最厚、炮最大」可以看出他們的思路:新式、厚甲、大炮的炫目光輝晃暈了他們。而海軍發展的脈絡:對不起,他們從來就沒有關注過這麼專業的問題。

更奇特的是,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的購買,主要來自當時遠非海軍一流強國的德國,無論是兩艘炮塔對角線布置的鐵甲艦還是第一送防護巡洋艦「濟遠」,都是德國人之前未曾有過建造經驗的。北洋水師的造艦實則成了德國免費實驗海軍新技術的試驗田。而實驗的結果是:德國海軍絕不選擇定遠級的火力布置方式,而問題多多的「濟遠」實際上是德國船廠掌握穹甲技術的試手產品。

相比之下,同時期的日本海軍也一直在計劃著採購足以對抗北洋水師「定遠」級的鐵甲艦。但卻一直遲遲未曾購買這一時期的鐵甲艦。直到劃時代的英國「君權」級前無畏艦成型,日本才趕在甲午戰爭開戰之前,在英國一口氣訂購了兩艘。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海軍按准了世界海軍發展的脈絡,而這,是從1870年起日本海軍始終不斷派出留英學員,長時間悉心學習什麼是近代海軍的結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