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IP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作者 / Kevin老师

从被行业追捧到备受质疑,仿佛坐上过山车的IP只用了两年。

力捧者津津乐道《甄嬛传》、《琅琊榜》等剧集的成功改编,而唱衰者则举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大IP改编影视的口碑欠佳。早年一些大公司扬言唯IP论,以及「IP+明星+概念」的票房收入公式,一下子得罪了编剧群体而遭到抵制,认为「IP干死的不只是原创剧本,还有中国人的文化多样性」。

其实IP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曾有业内人士认为,IP是被市场验证过的用户情感载体,而非简单的有知名度。而且即便是再优质的IP,影视化的过程并不比原创剧本更轻松,如果完全尊重原著,观众觉得没有新意;如果大刀阔斧偏离原著,书迷又会有意见。

IP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真如某些人所期望的那样,人人喊打、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会经过凤凰涅槃后重新焕发青春?

  • 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是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经过了几年的探索,业界买到的一个教训也许是:不是所有的IP都适合被改编成影视剧。

总体来说,在女性观众主导的影视剧市场,女频IP改编的影视剧天然比男频IP改编更容易成功。

男频IP多是升级打怪型爽文,更符合游戏或热血动漫的逻辑。而且出于读者催更压力和YY的需求,作者难免会「注水」加入更多副本剧情,因此动辄数百万字的小说在男频IP中极为常见。

主人公开挂打怪的套路在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一来冗长的剧情需要大幅删减,二来平移式的故事略显小儿科,不符合影视剧层层铺垫的规律和复杂的套路。

还要面临情感线的尴尬:女性观众不喜欢男频IP里后宫种马流的元素,但如果改编成男主只爱一个人,又不符合原作男性读者的期待。最后呈现的效果只能是妥协,让男主与几位红颜知己搞暧昧,谈过家家式的恋爱——可能也只有少不经事的未成年观众们才愿意为这样的剧情买单。

例如,网文大神猫腻的大IP作品《择天记》改编影视剧后,虽然热度极高,但是口碑却不尽人意,就是这个道理。据说《择天记》还要继续开发第二部,以及还有电影的开发。如果改编得当的话,依旧可以吸引人,毕竟IP基础在那摆著。

漫改真人影视同样是比较难讨好观众的类型。受制于二次元与三次元受众的审美差异,改编影视如果过分保留原作,会让观众觉得跳戏;但若完全改成常规影视的逻辑,又丧失了动漫IP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怎样的动漫进行改编是关键。比如最近徐静蕾担任监制的《一人之下》,在谈到改编初衷时,她表示虽然这是二次元世界的漫画作品,但人物的思考方式以及世界观很真实,没有架空于生活,因此更适合改编成真人剧。

同样以主要角色来划分,大女主IP成功率也比大男主IP要高一些,比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烈火如歌》。因为女性观众虽不能接受杰克苏,对玛丽苏却是乐见其成。今年火爆的《延禧攻略》,本质上也是爽文的设置,但因为主角为女性,一路开挂复仇、收割一票男性倾慕的戏码,就变得更容易被接受,甚至觉得新颖。

经典美剧《权力的游戏》也是有IP基础改编,这是一个纯男频剧,并没有为了照顾女性观众而加入所谓玛丽苏情节,但女性观众也照样喜欢看。

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如今再去翻阅不少经典网文IP,其价值观、人物设定、故事架构已经落后于当今主流的电视剧逻辑,与当下社会观众的心理和情感诉求不符。比如不少青春文学里的车祸和堕胎梗,在近几年影视作品中已经泛滥成灾,再没有人想看。而霸道总裁爱上我、白莲花女主惨遭女二陷害的情节,也让观众渴望更多反套路。

为什么美国迪士尼、漫威还有变形金刚等IP都有数十年历史,今天改编起来依旧不过时?

这就是专业制作团队妙手回春式改编的力量:按照专业的改编体系,并保留了原IP的内涵。这些内涵也正是这些IP能畅销的原因:它里面有某种能击中人的东西,满足了大多数读者的想像。很多编剧在改编的时候,其实并不明白这也不愿意去明白这些内核,可能觉得自己更专业,一定要高于原著。所以大刀阔斧把这些内核给丢了,结果改的两头不讨好。

因此,并不能简单说IP不行了,它将继续更新换代,从1.0时代向2.0时代进化。2.0时代的IP将更成熟,更套路,更内涵,更适合影视剧的改编。

  • 所谓IP之争,其实是编剧和作家两个不同工种创作者的话语权之争

IP与原创之争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不少行业内资深编剧轻看IP,一方面是因为不少网路文学作品虽有流量,但文学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IP和原创剧本互为替代品,IP的出现稀释了编剧本就被边缘化的话语权。

其实,并不是大IP挤占了原创作品的市场空间,或者是大IP让编剧失去了创作的土壤和动力。IP的盛行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原创力量不足的结果,优质原创作品稀缺,让片方只能去上游寻找已被读者检验过的大流量网文,再配以自带粉丝的鲜肉小花,以试图撬动资本和市场的青睐。

也正是因为IP太好使了,所以让一些外行有了走捷径的想法,用「大IP+小鲜肉」模式快速变现,或者囤积IP等待升值、当二道贩子。如今潮水落去,随著IP市场回归理性,盲目购买IP、没有改编能力的公司恐怕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真正考虑长远发展的大公司都不会这样短视。首先开发IP和做剧本一样都需要遵循影视创作的规律,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前一阵,腾讯影业的陈英杰在采访中提过,他们开发的漫改剧《从前有座灵剑山》,前后经历了两年多的剧本开发,尝试从各种角度来改编这个项目。原本计划网台联动,但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电视台和网路的受众是两个群体,因此决定只做网剧。

而国内另一部成功的漫画IP《快把我哥带走》,也取得了网剧和电影改编的双成功。他们没有一味迎合市场常见的学生早恋和日系禁忌之恋这些元素,就是提取了当今独生子女都希望有一个照顾自己的好哥哥的心理,用生活化、日常化、真实化这些元素,也取得较大成功。

其次,内容品质越来越成为片方挑选IP的关键,而非平台数据。有业内人士告诉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如今IP的价格其实并没有明显下降,但大家挑选IP时越来越看重故事本身的可改编性,如果是好的题材与内容,即便IP本身知名度不够也会抢先下手。

  • 关于IP开发的一些思考

首先,IP的精神内核要与时俱进。

仙侠剧这些年走低根本原因,就是丢失了其精神内核——侠义精神。

武侠小说曾经是最大的IP影视类型,如今逐渐被更年轻化的仙侠取代,在《仙剑奇侠录》开始走向巅峰。但之后出现一大堆粗制滥造的仙侠作品,在更像是披著眼花缭乱特效皮的低俗言情剧,让这个品类开始没落,不少观众感叹现在的仙侠剧「只有仙,没有侠」。

天马行空的异世界和升级打怪、五毛特效并不能定义仙侠剧,它失去了武侠最宝贵的侠义精神。正所谓《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所倡导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者,行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替天行道,为民除害。这些价值观都是具有江湖道义甚至家国情怀的,也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而不是打打杀杀,逞一时之快。

一定要给IP赋予当下的时代精神。例如迪士尼这些年的的作品,无论是《白雪公主》、《灰姑娘》还是《美女与野兽》,里面女主人公都不再是弱女子,依靠白买王子来拯救,都是具备独立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又例如,《冰雪奇缘》的真爱之吻不是来自王子,而是来自家庭,来自姐妹亲情。

其次,IP应该从1.0升级到2.0版本。

如今适合改编影视剧的IP,往往要具备经典的文学框架。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就列出过一个IP改编公式:「爆款=主流情绪+超级人设+经典叙事模型」。

例如从剧作上,《琅琊榜》小说的框架,就是《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路线。改编起来更容易上手,这类高智商,逻辑性强的小说将成为精品剧集的开发模板。如果面向大众,《延禧攻略》也是讲述复仇,但其中融入了更多情感戏,以及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等当代价值观,则是经典靠近主流市场的优秀范例。

作为IP大户的腾讯影业,这次年度发布会上就一口气推出几十个IP改编作品,甚至还有《还珠格格》的重新开发。虽然已经过去了20年,但小燕子勇闯清宫的人设与故事架构并没有过时。新一代的小燕子也应该有符合当今女性的精神内涵,这类故事比较值得市场期待。

最后,IP运营要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今年,腾讯互娱宣布与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达成10年全系列全版权战略合作。

在这之前,市场上的热门IP如《盗墓笔记》、《鬼吹灯》分别卖给了不同公司。导致改编水平参差不齐,风格也是迥异,没有像漫威公司一样形成统一的规划。应该说,由一家公司统筹开发运营IP的模式,比分散的开发模式成功率更高。成立了三年的腾讯影业,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IP开发的体系:有敬畏心,重视编剧,放低姿态。把自己变成开放平台,和业内专业团队一起开发。

此次腾讯影业公布了「古龙新影像计划」,除了与合作伙伴进行多维度的改编,对于古龙经典作品改编,他们还利用旗下大数据与用研体系,挖掘年轻用户对于武侠的关注点,从而指导IP规划与开发,以及开拓下游衍生授权的商业价值。

这种版权打造模式,在国内也就腾讯影业这样的平台型的「大树」才敢尝试。虽然还不确保未来一定能成功,但是其逻辑是成立的,勇气也值得赞赏。最起码这样的模式下,探索出来更好作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简言之,IP不会死,但IP开发市场的变革呼之欲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