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名师教学讲坛」开讲


清华新闻网5月22日电(记者 徐静)5月17日下午,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活动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出席活动并讲话。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申永胜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机械系长聘教授田凌作了关于教育教学报告。教务处处长彭刚主持活动,校内师生约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邱勇在论坛上讲话 记者 张帆 摄

邱勇表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是清华107周年校庆后举行的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也是「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清华正在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是其中的攻坚任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要进一步探究「三位一体」理念的内涵,在师生中达成更广泛的共识。

邱勇提出,清华的教育教学既要改革创新,也要继承传统。慕课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能代替课堂教学,清华应该继续重视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传统教育思想,缩短师生距离,营造有温度的教育,不断推进研讨式教学和小班教学,充分调动院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

邱勇强调,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未来,清华将建立一系列标杆课程并安排青年教师听课学习,努力推动课程质量全面提升。学校还将建设一门覆盖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交流能力。邱勇引用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话「Reading make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作为总结。他表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旨在促进教师更加充分地交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教学经验,希望全体师生发挥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邱勇宣布清华将开设《写作与沟通》课,并与课程负责人刘勇(格非)教授、彭刚教授合影 记者 张帆 摄

邱勇为申永胜颁发荣誉证书 记者 张帆 摄

邱勇为田凌颁发荣誉证书 记者 张帆 摄

随后,邱勇为申永胜和田凌颁发了「清华名师教学讲坛」荣誉证书。

申永胜作主题演讲 记者 张帆 摄

申永胜以「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申永胜认为,大学的三要素应该是教授、学生和课程,清华的教育教学改革攻坚战应该从课程教学改革发力。他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做了具体阐释,包括:精心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知识为载体,注重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

申永胜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根据课程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当今,多媒体的发展让教学有了更多的方法和形式,但不能过度依赖网路教学,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方式不能丢弃,要与现代的网路教学相互结合,步步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课堂教学的目的,申永胜认为,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清华要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此,他建议增设小班研讨课,强化师生互动;增加质疑环节,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和交流深度。申永胜还列举了自己在「机械原理」课程上要求学生自己自学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结果分析的例子并指出,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这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田凌作主题演讲 记者 张帆 摄

田凌在演讲中阐述了自己对如何建设「一门好课」的思考。田凌表示,「一门好课」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一份礼物,是对教师职业初心的回归,也是落实一流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和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平台。

田凌指出,当前高校的教学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对于教学而言挑战很多,如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课程内容体系的落后几乎成为常态,教师常常困惑于讲什么和怎么讲,学生常常困惑于学什么和该不该学。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清华高度重视教学,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了教学队伍,学生也更加优秀、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这些都是把课程做好的前提条件。高校课程建设的核心要义有两方面,一是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是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建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依赖的不仅仅是培养方案,更是教师的理解和投入,要让清华的课程随著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进步。田凌列举了自己和同事教学的案例,说明了讲清楚课程体系比讲清楚知识点重要;基础课程要注重前沿性,专业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做到相辅相成、相互结合。对于「怎么教」,田凌认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创新教学方法;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技术,让全新的教学技术帮助大家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田凌表示,教师的学术水平深刻影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也决定著课程的质量,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活动现场 记者 张帆 摄

为配合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继承和发扬清华大学优秀的教学传统和文化,让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清华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重视和投入教学工作,学校启动了「清华名师教学讲坛」活动,并作为教师教学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活动是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演讲人简介:

申永胜,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曾任清华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原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原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负责人和校级核心课程责任教授,作为第一获奖人三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还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其主持的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带领的团队2007年入选首届国家级教学团队。

田凌,清华大学机械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留校至今30年,一直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承担本科生基础课和研究生学位课的一线教学任务。主讲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入选首届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新百年基础教学教师奖等多项奖励,获得清华大学「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和「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

编辑:襄楠 华山 审核:清柳

2018年05月22日 19:28:05  清华新闻网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