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马云、张勇以及阿里巴巴

来自专栏王长胜267 人赞了文章

左:张勇;右:马云

第一次接触阿里巴巴,应该是2006年,参加第一届网商大会,从那时起就一直关注这家公司。2011年开始,才真正深入了解这家公司,从专访陆兆禧开始,后来又专访过张勇、曾鸣、戴珊等一大批阿里高管。最幸运的是,有机会多次专访马云,而每次都是在阿里经历大事件的时候,VIE事件、卫哲事件、天猫围城事件,以及第一次交接棒——5年前,马云辞任CEO,陆兆禧接任。那一次,我们聊的话题正是关于「退休」。

本来,马云是有机会在5年前真正「退休」的,而且那次的动静比今天这次还要大,在黄龙体育场举办了一场被外界称之为「金盆洗手」的大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马云果真「退而不休」,依然为阿里巴巴操心奔波。

3年前,陆兆禧辞任CEO,张勇接任。动静很小。但是,这一次其实才是马云动真格地要离开管理一线。陆兆禧,执行力很强,马云指哪他就能打哪,这一点很像彭蕾。彭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她的工作就是把马云的每一个决定都变成正确的决定。所以,陆兆禧和彭蕾算是马云「半退」阶段的第一批接班人。

张勇不一样,更职业,当然,并不是说他是职业经理人,马云最不喜欢的就是职业经理人,卫哲就是职业经理人。这也是阿里不同于腾讯、不同于西方国家公司的一个表征。

在支付宝VIE事件中,我专访过马云,聊过公司治理这个话题,当时,在董事会(马云、孙正义、杨致远)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马云站出来一个人扛起了骂名把事情做了。那时候,他是这么讲的:「运营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天下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制度跟人是配套的。我面临的这种状况是制度没办法完善的。这里涉及到公司的治理问题。为什么我一直说公司需要领导者而不是职业经理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职业经理人按照规则走就行了,领导者就必须承担责任。」

与卫哲相比,张勇就是那种既有职业精神,又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这就是马云想要的那种领导者、传承者。

张勇还是一个创造者。他创意与主导的天猫「双11」,已经成为现象级商业盛事;他重新设计了淘宝的商业模式,力主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使手机淘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他还主导一些列的战略投资或收购,包括苏宁、银泰、高鑫零售、饿了么;他还打造了新零售标杆盒马,以及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最终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2017年以来的全球商业关键词和重要趋势。

阿里内部对张勇有个十分形象的评价——「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马云在公开信中高度评价张勇为「中国最出色的CEO」:他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著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

所以说,马云今天宣布一年后把董事长交给张勇这件事,并不是马云的心血来潮,更不会是像某些人揣测的那样关乎经商环境之类的论调。马云对阿里巴巴的领导人体系打造是由来已久的。2011年第一次专访马云,他就谈过接力棒的问题,就像4X100米接力赛那样,他要排好每一棒都有最强最合适的人来接棒才行,不是说制定某个人,而是建立一个体系。

到2013年,他觉得条件差不多成熟了,所以,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半退,只交出CEO,还是担任董事长。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进可退。其实,在他宣布要辞任CEO之前,我就一直约他的专访,他让我别急,他要我再等等,给我一个特别的机会,到了2013年4月初,他突然跟我说,来吧我们聊聊。聊的话题正是关于「退休」。

那一次专访,聊的很彻底,没有任何遮掩。

马云说:

「我不希望对著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天天开早会。我的同事肯定也不希望被我唠唠叨叨。我不希望公司由于我老而变老。我可以随著公司慢慢变老,但公司不能随著我变老,那乱套了。我最担心公司随著马云变老而老了。「

「我还是觉得在脑子最冷静、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生儿子是最重要的。对吧?找接班人也一样,脑子很冷静时,你知道谁将来比你厉害。人到五六十岁后,不安全感就出来了。当你40岁时,你判断很多事情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你是带著思考的眼光去看。你是知道谁比你可怕,谁将来做得比你好。「

「所有人都告诉我,中国企业的创业者是不能退休的,都认为企业离不开自己,这个跟儿子离不开我有什么区别?一个儿子离不开,不是儿子错了,是你错了。如果你真爱这个儿子,从小就应该让他独立。」

「公司不能被人绑架,人也不能被公司绑架。阿里巴巴是我参与建设,但阿里巴巴不是我的。孩子是你生下来,但孩子不是你的,对吧?这一样的道理。如果你真正爱著你的孩子,就让他自己成长。更何况人一定要看明白,今天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是傻子,都比你聪明,都干得好,只是他没这个机会而已,马云有了这个机会,才变成这个样子,人家要是有这个机会,你怎么知道人家干得比你差?所以把这些想想透,跟看破红尘没关系,而且你真看透了,你才会很务实,就是enjoy每一天。」

这次专访的第二天,马云要飞回杭州给「风清扬班」(马云为集团M6以上及少部分M5高管上课)上课,我也跟了过去。五六十名阿里高管分别围坐7张桌子,马云布置的作业是让大家想像未来30年后的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子。

他讲了个开场白,让每桌讨论,然后就走开了,我跟他到门外的小河边散步。「屋里坐的都是我们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我不需要他们给我什么答案,只是启发大家要学会思考未来,看得长远。」

马云的这个题目,很明显的一层意思就是,如果马云不在,阿里未来的这些领导人会把阿里巴巴带向何方。

马云说,「就得趁著脑子还清醒,提前退休。现在有时候我的思维快跟不上了,怕过几年脑子不行了,都意识不到自己不行了,你们让我退我还不想退呢。」

回到屋里,同学们正讨论得火热。马云打断说,「好啦,讨论一会儿就够了,这个问题,给你们讨论3个月还是没有答案,现在就各组派代表发言总结吧。」

马云在屋里走来走去,时而闭目养神,时而瞪大双眼,时而找个角落坐下,时而比划太极拳……

最后一桌发言的是彭蕾,这一桌坐的都是大领导,包括曾鸣、戴珊、张勇等人。彭蕾反问道:「我在想,30年后,我们还要不要讲价值观?」

「我在想,30年后,我们在座的还有多少人在?」不知道谁插了一句,大家哄堂大笑。

最后,马云总结:「价值观,30年后一定还要讲,100年后也要讲,这是我们的根本。为什么我们要做102年的企业?我们不是要做102年,而是要横跨三个世纪。近代历史上,还没有哪个世纪不发生重大产业革命的,现在我们沾了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光,未来也许是生物科技、能源科技的时代,我们能不能依然活下来,活得好?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不开心的时候,马云会去杭州灵隐寺旁边的永福寺。这里的月真方丈年轻时和马云长得有点像,马云开玩笑说,「其实我是你,你才是我。我在外面帮你做商业,你在庙里替我修行。」月真说:「修行也不一定非要在庙里,在哪里都行。」马云说:「那当然!想通一半的人才出家,全想通了就应该还俗。普度众生在庙里怎么整?出去帮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和中小企业那才是普度众生。」

脱下了阿里巴巴董事长和CEO袈裟的马云,变回了他最初的身份——马老师。昨天教师节,朋友圈和各群都在转发马云退休的消息,包括一句调侃的话:马云一心想当老师,而老师们却都想著当马云。

这么看,人生还真是有意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