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依據2009年版教材,

原載於本課精品課程網站,僅供參考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第2頁) [日期:2012-06-24] 來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網 作者:admin 閱讀:19次[字體:大 中

小]

參考答案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體系。

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既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2、簡述馬克思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及其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而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包括極為豐富的內容,幾乎涵蓋了全部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是對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繼承和創造發展,其中,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國、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直接的理論來源。

3、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1

1/44頁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它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自然科學前提和理論來源。

(1)社會歷史原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以及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需要。

17至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取得了勝利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這一矛盾的發展引起了週期性的經濟危機。

怎麼消滅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將向什麼方向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為了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必須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論斷。

由於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在根本利益上是對立的,所以,資本主義社會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這個鬥爭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自發到自覺的過程,從,,世紀,,年代起,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當時在歐洲爆發了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的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震撼了資產階級的統治,表現了無產階級打碎舊世界,創造新社會的決心。儘管這三次工人運動都失敗了,但它標誌著無產階級已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為了使自己的鬥爭目標更明確、方法更科學、更有成效,無產階級迫切希望得到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需要而創立的。

(2)自然科學前提: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即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2

2/44頁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離不開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及各種物質形態之間聯繫和發展的辯證性質,為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識基礎。對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科學依據。

(3)理論前提: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就其直接理論來源來說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國、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總之,19世紀40年代,時代的發展已經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準備好了各方面的條件,所以說,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第2頁) [日期:2012-06-24] 來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網 作者:admin 閱讀:19次[字體:大 中

小]

1、簡述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兩個方面內容。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2)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維或物質和意識何為世界本原,誰是第一性的問題。對這個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大基本哲學派別。

第二方面是我們意識能不能正確反映現實世界?世界是可以認識的還是不可認識的?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2、什麼是辯證法,什麼是形而上學,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什麼,

(1)辯證法是主張用聯繫、發展和全面的觀點看世界,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的世界觀。

3

3/44頁

(2)形而上學是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世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的世界觀。

(3)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聯繫和發展。

3、簡述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

(1)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集中體現在列寧的經典論述中,即「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2)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確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首先,它指出「物質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明確了物質對意識的獨立性、根源性和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派生性,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其次,它指出物質「是通過人的感覺感知的」,能「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界限。

第三,它指出「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這就既肯定了哲學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聯繫,又把它們區別開來,從而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侷限性。

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揭示了自然和社會的物質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建立起統一的說明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的唯物主義原則。

4、如何理解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運動之所

4

4/44頁

以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因為運動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表現在:

第一、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沒有不運動的物質。

全部科學都證明辯證唯物主義這個原理: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整個物質世界從宏觀到微觀、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生物界到人類社會都在運動、變化、發展著,絕對不動、凝固不變的東西是沒有的。

第二,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運動必然有它的物質主體,從簡單的機械運動到複雜的社會運動和思維運動,都離不開物質主體。

7、簡述實踐及其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性活動。

(2)實踐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徵:客觀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3)實踐主要有三種基本形式: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和科學實驗。

其中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8、為什麼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 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和發源地。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自然世界中分化出來的人類世界,因此

,各種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實際上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歸根到底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的產物。

第二,實踐形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人們的實踐活動,包括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以及科學實驗。

這三種實踐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的經濟生活、

5

5/44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