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912年六月,朱友貞的兄長朱友珪發動政變,殺死了朱溫,並假傳遺詔,讓朱友貞殺死了朱溫的養子朱友文。而後朱友珪登基稱帝,封朱友貞爲檢校司徒、東京留守,並代理開封府尹。然而朱友珪是因爲弒殺親父上位的,所以很多老臣並不擁戴朱友珪,覺得他是一個不忠不孝之人,並且朱友珪並沒有帝王的能力,自己和朱溫一樣,荒淫無度,造成民怨四起。這個時候就給了朱友貞一個可趁之機,可以推翻朱友珪。

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13年,朱友貞聯同自己的姐夫趙巖、表兄袁象先開始密謀政變,衝入宮城內,誅殺朱友珪,而當時後梁的都城是洛陽,而朱友貞則在東京,所以當趙巖去東京讓朱友貞去洛陽繼位時,朱友貞堅持在東京稱帝。朱友貞做了皇帝后,就取消鳳歷年號,複稱乾化三年,然後追朱友珪爲庶人。

雖然朱友貞做了皇帝,但是情況並不容樂觀,當時的晉王李存勖以復興唐朝的名義來攻打後梁,並且在後樑內部也不安生,因爲當時的太師楊師厚居功自傲,十分張揚跋扈。可以說當時的後梁是四面楚歌,形式是十分的嚴峻。在楊家將的故事中,第一代創世祖就是楊師厚,這位從唐末到樑末赫赫有名的武將,曾經令樑末帝戰戰兢兢,卻又不得不好吃好喝好伺侯的軍界大佬,居然被楊家拉來做了祖師爺。楊師厚死而有知,如果真有楊家將這樣的後人,豈不樂翻了天?可惜,老楊同志儘管生前威風八面,死後卻後繼乏人。

在公元915年,楊師厚病逝,朱友貞就將楊師厚的勢力分割,準備削弱藩鎮的勢力,但卻引發了魏博兵變,叛附晉王李存瑁,然後就開始長達近十年的兩國拉鋸戰,兩國多年打仗,互有輸贏。

貞明四年(918年),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等鎮軍隊,準備一舉滅樑。晉軍沿黃河東進,屯於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麻家渡。樑將賀瑰、謝彥章則進駐濮州以北的行臺村,與晉軍對峙。是年十二月,賀瑰因私怨襲殺謝彥章,樑軍自相火併。李存勖決定奔襲汴州,遂進兵臨濮(治今山東鄄城西南)。賀瑰率軍追擊,與晉軍在胡柳陂(在今山東鄄城西北)交戰,結果先勝後敗,傷亡近三萬。東京震動,進入戒嚴狀態。但晉軍因此戰元氣大傷,無力進攻東京,只得撤歸河北。

貞明六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陝西大荔),請求以其子朱令德爲忠武節度使,被朱友貞拒絕。不久,朱友貞擔心朱友謙心懷怨望,打算命其兼鎮同州。但朱友謙卻已投降李存勖,並遣使求援。朱友貞遂命劉鄩、尹皓、溫韜、段凝征討同州,結果被晉國援軍擊敗。河中鎮、忠武鎮從此脫離後梁,歸附晉國。

龍德元年(921年),成德鎮兵變。大將張文禮殺死節度使王鎔全家,只留下其兒媳普寧公主(朱溫之女),自立爲成德留後。他向晉國稱臣,但私下卻又暗通後梁。敬翔認爲這是收復河北的契機,主張出兵援助張文禮,但卻因趙巖的阻撓,其建議未獲採納。

後唐建立時,朱友貞正對昭義鎮用兵,樑軍主力遠在潞州、澤州一帶。鄆州因守軍多隨戴思遠屯駐黃河前線,城中防守空虛。李存勖趁機出兵,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鄆州失陷,後梁腹心暴露無遺,東京已無天險屏障可守。朱友貞忙起用王彥章爲北面行營招討使,率軍阻止唐軍西進。王彥章兵出楊村寨,攻克德勝南城,進圍楊劉城。楊劉守軍頑強抵抗,李存勖又親率大軍來援。王彥章屢戰不勝,被迫退回楊村寨。朱友貞將王彥章調離前線,命段凝接任北面招討使。

八月,王彥章與張漢傑統領禁軍,屯軍兗州,伺機收復鄆州。四路大軍計劃在十月向後唐發動總攻,但造成兵力分散,東京防禦空虛。不久,樑將康延孝投降後唐,將後梁軍情盡數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東京。九月,王彥章率軍渡過汶河,進攻鄆州,結果被唐軍擊敗,撤退至中都(治今山東汶上)。

十月,李存勖率軍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張漢傑、劉嗣彬等樑軍將校,繼而攻取曹州(今山東定陶西南),長驅直入徑逼東京。朱友貞得到曹州失陷的消息後,驚慌不已,急忙召集羣臣商討對策,衆人無計可施。朱友貞日夜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召來老臣敬翔詢問退敵之策,敬翔數落一番他用人過失後,說縱使張良再生也無法挽回敗局了,抱定殉國的決心別他而去。

朱友貞的臣子紛紛逃離,連傳國玉璽也被部下盜走,守兵不少人開了小差,衆叛親離。朱友貞束手無策,他對身旁的都指揮使皇甫麟說:“姓李的是我們樑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們,與其等着讓他們來殺,還不如你先將我殺了吧。”皇甫麟忙說:“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麼能動手傷害陛下呢!”朱友貞說:“你不肯殺我,難道是準備將我出賣給姓李的嗎?”皇甫麟拔出佩劍,想自殺以明心跡。朱友貞說:“我和你一起死!”說着,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劍柄,橫劍往自己頸項一揮,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

時爲龍德三年十月初八(923年11月18日),朱友貞終年三十六歲初九早晨,李嗣源的騎兵到達汴州城下,守軍開門獻城投降。次日,唐軍進抵東京,王瓚開城投降,後梁滅亡。聽說李存勖攻入東京後,聽聞朱友貞自盡,悵然而嘆道:“古人云,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唐樑之間的一切仇怨,皆起於朱溫,與朱友貞無關。我和他對陣十年,只可惜未能在他活着時見其一面。實在是可惜了!”李存勖命收葬朱友貞,將其首級藏於太社。李存勖命處死趙巖、張漢倫、李振等後梁大臣,拆毀後梁宗廟,並追廢朱溫、朱友貞爲庶人。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