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張良負責給劉邦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國師,上層智慧。


張良很清楚所有人的定位、能力和目標,並把自己的目標很好的融合進去,這樣做事不會猶豫,比如剛跟項羽談好停戰,扭頭就帶人殺過去,完全不按套路來,當然,這也因為老闆是劉邦,如果是輔佐項羽,估計很多事就算張良建議,項羽也不聽,劉邦把控的是更大的方向,具體策略張良來做,具體執行韓信這些人來做。


漢初三傑,蕭何管後勤,人材物資源源不絕,韓信管業務,攻城略地,無往不利,張良管戰略方向,什麼時候做什麼,什麼時候不做什麼,但凡劉邦戰略調整,都能看到張良身影,譬如入秦之後怎麼治理,項羽過來是戰是和,與項羽的戰略關係的調整,與其他諸侯關係的調整,具體看留侯傳就有了


主要在幾次勸諫,分別是勸劉邦還軍霸上,安定民心,這次安定民心極為成功,成功到關中百姓生怕劉邦不當王,對對後面項羽作為,劉邦可以快速平定三秦,動員人口極限了還不出現動亂,給劉邦一個極為穩定後方,很大的原因就是劉邦得民心,當然這裡還有蕭何功勞...這個主要功勞奠定劉邦集團爭取天下的基礎

第二就是勸劉邦封韓信為王,在楚漢戰爭白熱化要是得罪了韓信,韓信投靠了項羽鹿死誰手還真未可知啊。

這是我覺得最主要二個諫言,一個奠定基礎,一個保證戰爭天平不倒向項羽。

比較重要的分別是諫言分別是勸劉邦別亂分封,和議和之後追擊項羽,讓劉邦統一中華.


外交,結識項伯,在鴻門宴對弈佔據先機,並且白得了一個漢中。寫信穩住項羽,讓劉邦能低調發展。沒有張良就沒有劉邦。


張良在戰略上有兩個很出名的建議,一個制止劉邦立六國之後,另一個是垓下之戰前建議劉邦劃地以召諸侯援軍,都是戰略決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