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中國一般同質化(homogeneity)。一個13億人的國家,絕大多數人是同一個民族,有著相似的面容,講著一樣的語言,用著一樣的文字,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著一樣的思想

反觀類似的地區,現代歐洲各國,皆為日耳曼,雅利安人後裔,且思想形態上,以基督教為主,從民族以及思想上來說,他們是均質的。如今歐洲各國,各自為政。雖時有雄心壯志之人,妄圖一統歐洲,如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雖偶有成功者,都為曇花一現,到頭來也都分崩離析了。歐洲內部矛盾,總體來講也是制約了歐洲的發展,更是一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

另一人口大國,印度。歷史上大多時候時候是分裂狀態,在英國殖民統治過程中,因禍得福,實現了統一。然而宗教觀念的根深蒂固,制約了其發展,昔日印度教與回教之爭,撕裂了印度,導致了巴基斯坦的獨立。今日種姓雖除,積毒極深。最重要的,印度教所信奉的輪迴,雖幫助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大家吃齋禱告,祈求投個好胎。但更深層上,也是不利於發展,一天加班無數,不如多念幾遍經,以求來世的幸福,不求今生的達貴。

華夏大地,自始皇帝橫掃八荒,一統六合,中國也是用時兩千年才實現了現如今的高度均一化。我們所信奉的儒家可是被始皇帝紮實的坑了一把,呂不韋,李斯將法家思想深深紮根在了秦國體系里,剛剛統一的六國,所信奉的學派自然是百家爭鳴的結果。秦王在建國之初打算把法家的領導的秦國體系在全國推廣,可還是被東方學者抵觸,甚至譏笑,終無計可施,焚書坑儒,最後依然沒有統一中國的思想。但秦制的暴虐,完全掩蓋不了始皇帝對中國均質化做出的貢獻,他統一的文字,衡量單位,建立了出現在整個封建時期的三公六部制度。最重要的,他向後世無數和他有一樣理想的人證明了,大一統的中國,是可以實現的。從此統一全國成了各代帝王,士族的目標,也避免了我華夏,走上歐洲的分裂之路。

如果說秦始皇造就了中國地理上的統一,文化思想的推手就是與之並列的漢武了,當然,這種思想的統一,也是為了地理統一而服務的。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君權神授完美的符合了帝王獨裁製度的需求。經董仲舒一番融合,修改之後,百家齊黯,天下歸於儒家。為統治服務的儒家脫胎於孔孟思想,但也不是春秋時期的儒家了。這種思想,直到現在還紮根在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並且成為國人為人處事的標杆。

中國有56個民族,看起來很多樣化,實際上呢?其實他們都是華夏民族,作為一個整體,他們精神內核是極度統一的。這種均質化,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弊,能難做評判。均質化所帶來的便利也是顯而易見的,交通交流的便利,統一的巨大市場,的確讓中國的復興如虎添翼。但這種長達千年的均質化,正在讓我們的社會與輿論失去差異化的機會。社會上的主流思想正在網路上,用他們的聲音,去扼殺其他一切不同的聲音。

如今,打開任何一個社交媒體,點開任何一個發布者,無論是刻意還是無意選取的爭議性題目。其評論區,往往皆是喪失理性的侮辱,謾罵。有些人的名字的出現,必將招致一系列無差別的咒罵。而且這種咒罵,很少包含對那件事件的理性分析,若是恰好有那麼一兩人,發出一些不同的見解,必定招致別人的侮辱。久而久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終將選擇沉默。而對於那些噴子作出符合均質化內核的判斷是容易的,對於任何一件事情,無論是娛樂八卦,科學研究,國家政策,很容易被拔高到道德倫理的層面,一旦到道德倫理的層面,在均質化背景里做出符合大流的判斷,簡直就是手到擒來。接著就是擺出一副為國為民的嘴臉,大批特批當事人,以及發出異議的人。倘若不從,便與你扣上一個,道德敗壞,奸詐陰險,賣國賊,狗漢奸的帽子。

輿論的力量的巨大的,古代御史體系即輿論的代表,行駛著現在媒體加紀檢委的權利。歷史上的御史大夫,要用生命寫文章來進諫。一旦御史制度失靈,一個朝代也大概走到了盡頭。而往往失靈的表現,是出現毫無理性一面倒的聲音。現在社交媒體初步也具備了這種功能,也在一些方面,如反腐,公益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但是請各位御史們,別為一時口舌之快就將他人墮入萬劫不復。保持不沉默的成本,從未像當今時代這麼低過,說幾句話,打幾行字,什麼都不用付出。但這不代表可以舉著至高無上的道德大旗去侮辱他人的人格,尤其當這種侮辱,能讓他人為求自保而跟從時。當大多數人不再沉默,他們的聲音,會成為另一部分人的枷鎖與鍘刀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