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说学目前不能下定论易字从早期甲骨文来看,易字半边是云,半边是气,云气积为旸,字云在左边,气在右边,叫做阴,字气在左边,云在右边叫做阳。由此可见,易字有阴阳的形意,即是「阴阳变幻」的意思。由出土的古代甲骨文记载,古人常会以龟甲牛骨问卜,预知天气晴雨,天晴为昜,天雨为易,可见太古时代的阴阳,乃是指天气的晴雨变化,及源自灼龟甲占卜时的裂纹。日月重叠而成易字:易字象征日月互相推移,日推为月,月去为日,日月反复相互推移,记录者四季的变化及阴阳互相消长情形。亦象征人生变化反复无常。「易」字的组合结构,下方不是「月」字而是「勿」的本字,这表示「不可」及「注意」的标帜,古人于外出狩猎或外出农耕时,气候的好坏会有著相当大的影响,藉著预卜天气情况的好坏,以期避免损失或掌握机会,这正是教人们进退有节、攻守有序,掌握时机之意思。说文解字将「易」解释为蜥蜴的象形,蜥蜴有多变的神奇天赋,借「易」字表达卜筮之中的种种变化。古人观察到有蜥蜴有著特有保护色,一天可随著所处的环境变换身体颜色高达十二种之多,「易」字上面的「日」是代表其头部,下面的「勿」代表其身躯、尾巴和脚,提醒人们要懂得通权达变,知所进退,形成所谓蜥蜴学说。「易」是日月的组合,古人认为日为太阳,主阳,月是月亮,主阴,阴阳相重是为「易」,亦就是蕴含阴阳的哲理。1、【易,飏,飏】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汉字的来历和演变易:(说文解字 篆体字)

(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密码】易:鸟高飞。飏:飏=风+易。【其他解读】甲骨文金文简化,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模糊不清的写成明确的"日"形,至此"易"的字形形象消失,以致篆文、隶书字形费解。附 文言版《说文解字》: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易,蜥易,又叫蝘蜒、守宫。字形像蜥易之形。《秘书》上说,日、月二字合成"易",象征阴阳的变易。另一种说法认为,"易"采用"旗勿"的"勿"作边旁。所有与易相关的字,都采用"易"作边旁。文言文名句摘抄①动词:鸟高飞。②动词:交换。 易手 易货协定 /交易 贸易 以物易物寒暑易节。------《列子 . 汤问》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 . 魏策》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 . 哀公八年》易寡人之璧。------《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 . 五蠹》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 柳宗元《童区寄传》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 刘基《郁离子 . 千里马篇》③动词:改变,变更。 易经 易名 易帜 易主/ 变易 周易 不易之论 移风易俗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 . 系辞下》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④形容词:做起来轻松不费劲的。 易于 易如反掌 / 简易 浅易 轻易 容易 平易近人 显而易见 得来不易 来之不易贵货而易土。------《国语 . 晋语七》审容膝之易安。------晋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易如反掌,何往不至。------《北史 . 裴陀传附裴矩》⑤副词:轻松地,不费劲地。 易爆 易燃 易变 易哭 易怒 易拉罐 易攻易守 易上易下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 . 乐记》易者使倾。------《易 . 系辞下》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 . 应帝王》吏民慢易之。------《汉书 . 王嘉传》2、「易」是「锡」的本字。易,甲骨文

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

中的液体

(水),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

中。有的甲骨文

(器皿的手把,代表有把的器皿)

(倾倒的液体),虽然字形已经大大简化,但仍保留了「注液」的含义。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造字本义: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金文

像一个有手的字形中,器皿、手把、熔液等形象特征消失,以致篆文

、隶书

字形费解。当「易」的「低熔点金属」本义消失后,再加「金」另造「锡」代替。把的盛器

里装著锡液

(水),字形进一步简化。有的金文

将盛器形状

简化成了

,误将抓柄形状

写成了似「日」非「日」的形状

。篆文

则将金文字形

中模糊不清的

写成明确的「日」形

,至此「易」3、易字的象形这两年对老子思想思考深入了一点,不可避免要涉及老子思想的起源。起源这种题目总是很大,历史环境、人文背景、社会知识积淀深度等等,不容易入手。不过,中国文化的研究有一优势,历史相对连续,且表意文字能包含最多的历史信息。T生稍加处理原来的知识积累,就得到了切入点——《易经》。后世,道、儒两家都奉《易经》为先,本身也是一个历史证据。《易经》少时便读过,以玩的心态。边玩占卜算命边读,时不时体会一下先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以及普遍联系。这次思考,不再细读,选了从题入手,无意间得了点新认识。无论《周易》还是《易经》,不用看历史,就知「周」和「经」都是后世的修饰语,原题该是《易》,所以易字的起源,事关中国文化的起源。这里逻辑有些跳脱,略解释一句:表意文字是很典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有所指,要相互传递,才创造了表意符号。理解表意文字当时的现实所指,对于理解它开始试图传递什么信息,以及后世发生怎样的衍生和转化,非常重要。文字对于文化的基础作用,不用多说。易字的象形究竟是什么呢?前人对易字有很多注解,以《说文解字》中的「蜥易,守宫也」最为常见,这是本义象形,然后「日月为易」,以阴阳为象。历史上还有各色注解就不介绍了。老实说,T生不满意这种解释。以蜥易为易字的象形,无论是守宫,还是蜥易是变色龙(所以易有了变化之意),都有些突兀创造的感觉。前者太附会,后者建议去学习生物知识,看看变色龙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蜥易本身我认为是壁虎(人们常见的生物),守宫说也符合壁虎的实指。至于,易字是否是蜥蜴的象形,非常值得怀疑,毕竟易字长得不像壁虎。认为易字由日月图像组成,象征阴阳变化,这看上去比较靠谱,有象形有衍生,还符合《易经》这本书的内涵。恰恰是最后这句又让T生起了疑心,这个解释会不会是后人根据《易经》这本书附会了易字的起源呢?这完全有可能。易字肯定比《易》书起源早。女儿生出了母亲,就算形式上逻辑再自洽也是荒谬。这次怀疑还有其他知识作为背景。一、汉朝人做学问,我注六经的事例太多,干脆我写六经的也不少。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逐步确立的过程中,竞争会十分激烈,从辩论到杀戮都可能。托古扬己说,拉祖宗来帮自己站台也在情理之中。后世文人一样这么干。二、中国表意文字最大的一次断代,发生在焚书坑儒。也就是说,到了汉朝,很多古文字及内涵是靠活人记忆才传下来。是记忆就可能有脱漏,想不起来或不知道也可能编造(小人之心了,不过历史证据不少)。这种权威全知不能错的思维习惯,今天也普遍。那么,易字的象形究竟是什么呢?4、「易」易字的定型是从毛公鼎的金文就完成了,所以小篆易字是金文易字的继承。所以许慎关于易字的解释可以被看做是自周到东汉人们的一贯认识。《说文》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很多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者都指出许慎的说法不是易字的远古本义,我赞成《说文》不是本义的观点。许慎在文中实际上表达了易字在东汉时的三个本义:一,是一种动物:蜥蜴、蝘蜒、守宫(壁虎)之类;二,日月两字的上下结合。本义是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三,上日下勿。本义是什么?许慎没有说。卜辞和金文:易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十二:易高鸿缙解释金文易的本义:日光时晴时阴形《金文诂林》孙常叙解释金文易的本义:「易,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周客鼎考释》我们看毛公鼎的金文易字确实「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但是这些解释的疑问也是明显的。疑问一是:卜辞造字的方向性是明确的,这里甲骨文金文易字的翅膀都是向下的。参见卜辞「羽」可以看出,卜辞:羽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十二:易鸟在表示飞翔意义时翅膀的方向应该向上而不是向下。疑问二:卜辞中凡鸟兽均为独体字,其身体各部分与字的整体是紧密相连的。而易字的三点是分开的。疑问三:卜辞和金文易字中均没有一日一月的象形,所以其主体只能是一个而不是日月两个。疑问四:说易字中三点是勿没有根据。这个易字的本义注解在甲骨文金文中很有代表性。就是专家们仅仅是拆字解字,把一个字拆成若干部分,然后根据基本单元的意思作出自己一厢情愿的解释。很多对本义的解释是对该字的长期以来使用的本义的一种附会。例如这个「易」的本义是变化,所以就有上面诸多解释。除了许慎「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解释有一点根据以外,其余都是在本义既定的前提下作出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而许慎的解释也是存疑的。按照甲骨文的造字原则,我们先来琢磨这个金文易字。象形是一只鸟,说明在周代初期人们对易的理解和鸟有关,金文是从卜辞发展而来,所以卜辞易应该是与鸟有关的。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易字的本义是和鸟相关的。金文易的上部正是鸟首的象形。易字中三点的表意是什么?请看,无论在卜辞还是在金文的易中,三点都是离开主体(鸟)的。如果这三点表示「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那么,按照卜辞造字原则,这三点应该和鸟这一行为主体连在一起。看一看卜辞的「马」「鹿」「象」「兕」「豕」无不如此。所以这三点一定别有本义的含义。既然这三点已经离开了鸟这一主体,方向又是向下的。鸟的羽毛离开主体就意味著脱落。我们能不能把这三点看作是从鸟身上落下的三片羽毛呢?我的结论是:这三点就是代表鸟身上脱落的羽毛。我的根据是,在卜辞的造字中,重复代表多,三片羽毛代表鸟身上所有的毛,而作为鸟的主体已经没有毛了。而且,所有的毛方向都是向下的,说明什么?说明鸟正在解羽。解羽就是鸟每年一度的换毛。《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卜辞易的本义:鸟类解羽(换毛)。请比较一下卜辞的羽字。首先,它的所有的毛都附著在翅膀上,其次它作为羽毛作用是向上的,这才叫「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所以,易字中的羽毛是脱落的,向下的,全身的解羽。甲骨文易字与金文易是等值的。甲骨文的易字中的鸟是张开双翼正面向我们飞来的。而金文易中的鸟是全鸟的象形。但是在羽毛脱落的本义上两字没有区别。所以等值。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易,鸟类解羽也。用我们今天的白话解释就是鸟换羽毛。把这个本义引入对卜辞的解释,我们来看两条卜辞:例一,乙亥卜,宾,贞:翊乙亥酒系易日。(前7·4·1)例二,壬子卜,贞:翊甲壬不易日。(铁3·2)例三,庚戌……贞:易多毋有贝朋。(后下8·5)例一中易日可以理解成为「晴转阴雨」。例二中不易日可以理解成为「继续晴天」。其中的易都是改变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对易字的解释相同。例三中易是「赠给」「易主」「变更」的意思。是后世汉字赐的辞源。【甲骨文字本义小结】:卜辞易 本义:鸟类解羽换毛。引申义:一,变更,改变。二,易主,通赐。音训:从隹从羽,隹羽切。读若:yi。「易」字的篆体字:

金文大篆体易字

汉仪小篆体易字

方正小篆体易字

经典繁角篆易字

叶根友新篆易字

迷你娃娃篆易字「易」字的金文:

B14514

B14515

B14516

B14517

B14518

B14519

B14520

B14521

B14522

B14523

B14524

B14525

B14526

B14527

B14528

B14529

B14530

B14531

B14532

B14533

B14534

B14535

B14536

B14537

B14538

B14539

B14540

B14541

B14542

B14543

B14544

B14545

B14546

B14547

B14548

B14549

B14550

B14551

B14552

B14553

B14554

B14555

B14556

B14557

B14558

B14559

B14560

B14561

B14562

B14563

B14564

B14565

B14566

B14567

B14568

B14569

B14570

B14571

B14572

B14573

B14574

B14575

B14576

B14577

B14578

B14579

B14580

B14581

B14582

B14583

B14584

B14585

B14586

B14587

B14588

B14589

B14590

B14591

B14592

B14593

B14594

B14595

B14596

B14597

B14598

B14599

B14600

B14601

B14602

B14603

B14604

B14605「易」字的甲骨文:

J22039

J22040

J22041

J22042

J22043

J22044

J22045

J22046

J22047

J22048

J22049

J22050

J22051

J22052

J22053

J22054

J22055

J22056

J22057

J22058

J22059

J22060

J22061

J22062

J22063

J22064

J22065

J22066

J22067

J22068

J22069

J22070

J22071

J22072

J22073

J22074

J22075

J22076

J22077

J22078

J22079

J22080

J22081

J22082

J22083

J22084

J22085

J22086

J22087

J22088

J22089

J22090

J22091

J22092

J22093

J22094

J22095

J22096

J22097

J22098

J22099

J22100

J22101

J22102

J22103

J22104

J22105

J22106

J22107

J22108

J22109

J22110

J22111易字的定型是从毛公鼎的金文就完成了,所以小篆易字是金文易字的继承。所以许慎关于易字的解释可以被看做是自周到东汉人们的一贯认识。《说文》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很多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者都指出许慎的说法不是易字的远古本义,我赞成《说文》不是本义的观点。许慎在文中实际上表达了易字在东汉时的三个本义:一,是一种动物:蜥蜴、蝘蜒、守宫(壁虎)之类;二,日月两字的上下结合。本义是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三,上日下勿。本义是什么?许慎没有说。卜辞和金文:易破译甲骨文字之二十二:易高鸿缙解释金文易的本义:日光时晴时阴形《金文诂林》孙常叙解释金文易的本义:「易,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周客鼎考释》我们看毛公鼎的金文易字确实「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但是这些解释的疑问也是明显的。疑问一是:卜辞造字的方向性是明确的,这里甲骨文金文易字的翅膀都是向下的。参见卜辞「羽」可以看出,卜辞:羽破译甲骨文字之二十二:易鸟在表示飞翔意义时翅膀的方向应该向上而不是向下。疑问二:卜辞中凡鸟兽均为独体字,其身体各部分与字的整体是紧密相连的。而易字的三点是分开的。疑问三:卜辞和金文易字中均没有一日一月的象形,所以其主体只能是一个而不是日月两个。疑问四:说易字中三点是勿没有根据。这个易字的本义注解在甲骨文金文中很有代表性。就是专家们仅仅是拆字解字,把一个字拆成若干部分,然后根据基本单元的意思作出自己一厢情愿的解释。很多对本义的解释是对该字的长期以来使用的本义的一种附会。例如这个「易」的本义是变化,所以就有上面诸多解释。除了许慎「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解释有一点根据以外,其余都是在本义既定的前提下作出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而许慎的解释也是存疑的。按照甲骨文的造字原则,我们先来琢磨这个金文易字。象形是一只鸟,说明在周代初期人们对易的理解和鸟有关,金文是从卜辞发展而来,所以卜辞易应该是与鸟有关的。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易字的本义是和鸟相关的。金文易的上部正是鸟首的象形。易字中三点的表意是什么?请看,无论在卜辞还是在金文的易中,三点都是离开主体(鸟)的。如果这三点表示「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那么,按照卜辞造字原则,这三点应该和鸟这一行为主体连在一起。看一看卜辞的「马」「鹿」「象」「兕」「豕」无不如此。所以这三点一定别有本义的含义。既然这三点已经离开了鸟这一主体,方向又是向下的。鸟的羽毛离开主体就意味著脱落。我们能不能把这三点看作是从鸟身上落下的三片羽毛呢?我的结论是:这三点就是代表鸟身上脱落的羽毛。我的根据是,在卜辞的造字中,重复代表多,三片羽毛代表鸟身上所有的毛,而作为鸟的主体已经没有毛了。而且,所有的毛方向都是向下的,说明什么?说明鸟正在解羽。解羽就是鸟每年一度的换毛。《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卜辞易的本义:鸟类解羽(换毛)。请比较一下卜辞的羽字。首先,它的所有的毛都附著在翅膀上,其次它作为羽毛作用是向上的,这才叫「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所以,易字中的羽毛是脱落的,向下的,全身的解羽。甲骨文易字与金文易是等值的。甲骨文的易字中的鸟是张开双翼正面向我们飞来的。而金文易中的鸟是全鸟的象形。但是在羽毛脱落的本义上两字没有区别。所以等值。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易,鸟类解羽也。用我们今天的白话解释就是鸟换羽毛。把这个本义引入对卜辞的解释,我们来看两条卜辞:例一,乙亥卜,宾,贞:翊乙亥酒系易日。(前7·4·1)例二,壬子卜,贞:翊甲壬不易日。(铁3·2)例三,庚戌……贞:易多毋有贝朋。(后下8·5)例一中易日可以理解成为「晴转阴雨」。例二中不易日可以理解成为「继续晴天」。其中的易都是改变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对易字的解释相同。例三中易是「赠给」「易主」「变更」的意思。是后世汉字赐的辞源。【甲骨文字本义小结】:卜辞易本义:鸟类解羽换毛。引申义:一,变更,改变。二,易主,通赐。音训:从隹从羽,隹羽切。读若:yi。易的字形解说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