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四个多小时马拉松式的赛德克巴莱电影,每个人都急著问我好不好看,说实在,很难用好看与不好看的二分法来道尽,因为这支片所代表的有太多的意义,你我甚至都参与其中。从03年第一次在网路上看到魏导的5分钟试拍片起,其中代表的不只是台湾电影史重要里程碑,更是一段快被遗忘,要被唤起台湾悲壮史,光这段过程就足以成就一部精彩绝伦的好电影。

已经一天过去了,深陷电影其中不能自己...,脑中不停地播放电影片段,深受感染一天的不停疯狂google雾社事件的历史始末,填补脑中这段遗漏的空白。不停的阅读史料与导演的电影侧写资料,著实佩服导演对于电影细节的考究与完整的史料搜集。找来了日本美术团队重金打造雾社街景,片中每一景都在在地宣扬台湾美好的风光,影片中每一个细节都是魏导提升台湾电影拍摄格局的卓越贡献,将台湾电影从纯爱系、小人物故事的小品电影,提升至具有意义、挑战性的历史大剧。

   

赛德克巴莱不是一部「娱乐片」,看完后完全没有情绪释放的痛快感受,相反的觉得相当疲惫。或许是魏导刻意不预设立场的剧情设计,让上集在交代历史过程上略显繁琐,拉长了剧情的节奏,但也可以说是导演对于历史细节的重视更显史诗的气魄。也或许是剧情上少了较为细腻的人物情感刻画,让观众少了对角色的情感依托,对于剧中的日本人并不觉得特别可恶,也不觉的赛德克族特别壮烈,感觉像是镜头特别精彩的历史纪录片?! 

不过,到了下集,赛德克族以血祭祖灵为由,抗日的浩大杀戮剧情、精彩的丛林战斗与部落族人生死与共的情感牵动,电影的精彩体验好像回来了。非常值得赞扬的是饰演莫那鲁道的两位演员(饰演青年时期的游大庆与壮年时期的林庆台),上集的青年莫那鲁道矫捷、利落的动作令人惊艳,更不用说壮年的莫那鲁道具备十足的头目领袖特质气概,一个眼神就足以令人颤寒,剧中莫那鲁道说:「如果(日本人)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那一刻,深深为导演识人之明深感感到佩服,林庆台更是将剧中莫那鲁道受日本统治这三十年来,在族人期盼与现实的矛盾下,那只能借酒浇愁、抑郁不伸的情感表现相当出色。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部落中叫巴万的少年,尚在肯定自己的年纪里,为争取个人荣誉、为在战斗中保护族人,成为日人眼中像鬼魂般令人难以捉摸的头痛人物,虽然最后结局难过,但巴万的古灵精怪也让整出电影多了些活泼、轻松的气氛。素人角色的专注且投入的表演,与同场演出的资深演员相较毫不逊色,更有超出水准的表现呢!

   

台湾电影鲜少在镜头设计上著墨,而魏导在镜头上的丰富设计与精彩的场景安排,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另一项值得一提是「音效」的运用,没有好莱坞、港剧的罐头矫情刀光剑影音效,每一段声音都听得出来是实实在在的「真实」。而导演对于音乐的催化情绪上,大量的启用赛德克族母语的衬乐(很多是魏导亲自填词的),气氛上增添了民族悲愤的效果。也许是希望透过音乐的运用来强化剧情的氛围,而让音乐的份量与画面相比略显过多,甚而到后面有不及消化过多的情感而显得痲痹。导致有时在字幕上,眼睛不知该看配乐的歌词还是看人物的对话(片中赛德克族人几乎讲母语,偶尔穿插日文),但仍旧无损一部好片的观赏品质。 

就像片中插曲歌词「为实现梦想需要吞下许多遗憾」般,赛德克巴莱整部片仍是值得一看的。但请不要抱著任何预期心理去观赏,请彻底成为观众、成为剧中一角,用心品味魏导潜藏于剧情后的细节,每一景的镜头设计与拍摄表现方法,去认识这块土地不曾见过的美,也去聆听那些唱出触动心灵的歌声,去认识不在课本上的英雄.... 争取灵魂自由的莫那鲁道。

   

感谢奇摩摩人事务所提供的大好机会,让我们有一机会能成为少数领先全台观赏赛德克巴莱的观众。 

 (图片节选自) 赛德克巴莱  官方部落格 |  粉丝专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