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九鱼亭),无授权禁转!

一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英法等国处以割地和赔款,其损失了13.5%的国土面积。在《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经济、军事都加以限制,比如陆军只能控制在10万人以内,不得拥有重武器,不得拥有空军等等。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不仅如此,德国还要赔偿战胜国1320亿马克,这些都给德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德国人在一战后并不认为自己战败,只不过是被人耍了花招,在军队在撤退时,从容不迫,根本看不出是一支战败的军队。

因为《凡尔赛和约》德国对英法等国恨之入骨,并将此视为最大的耻辱,这也是德国继续走向侵略扩张的原因之一,复仇的怒火深入当时每个德国人。在德国经济复苏的道路上美国帮了大忙,美国给德国的巨额贷款帮助德国走出了阴霾。

(阿道夫.希特勒)

1921年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工人党元首,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掌握军政大权。希特勒在当选总理后,鼓吹要消灭民主,建立独裁政权。这在英法看来并不在意,他们只认为希特勒在夸夸其谈,但希特勒上台之后真的这么做了。

希特勒制定了一系列恢复经济措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德国民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客观来讲,当时希特勒的政策是效果显著的。一战后德国的工业基础还在,很快希勒特就开始逐步废除《凡尔赛和约》,并开始扩军备战。

成王败寇的理论在当时的德国是不符合的,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德国,却仍然是欧洲最强的国家,实力决定一切。1936年,德国贸然派兵占领莱茵兰地区,这对《凡尔赛和约》是公然践踏。当时的德国实力不足,如果法国出兵干涉,那么德国就会很危险,但是希勒特这个赌徒却赌赢了。

(马奇诺防线)

法国按兵不动,英国更是没有多大反应。法国耗费巨资修筑的马奇诺防线,就是法国人心理的避风港,法国人认为只要马奇诺防线在,他们就可以能平安无事。加上法国对德国的恐惧心理,让其根本没敢出兵。

而英国当时比较同情德国,英国在一战中损伤不算太大,且当时处于全球经济危机,英国也并不希望爆发战争。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也是一名主合派领导人,他一直在和希勒特谈判,希望能获得永久的和平。英国认为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是收复其领土,是比较合理的,并不算侵略。

(备战的德国军工厂)

美国更是奉行孤立主义原则,美国没想到其资助的德国开始不受控制,那些贷款可能都无法收回来。美国和欧洲隔着大西洋,且美国并不想卷入欧洲的争端。在美国对德国的援助可以看出来,美国还是比较仁慈的,他不想因为太过苛刻的行为,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

就这样德国的扩张行动没有受到任何人阻拦,希特勒了解英法等国的心理后,更加肆无忌惮。1938年德国和奥地利合并,希特勒本身就是奥地利人,德国和奥地利可谓同气连枝。接着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的德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战争的准备工作,当年德国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其财政预算的50%,德国的海、陆、空三军业已摩拳擦掌,而英法等国已经失去了战争的最佳时机。参考资料:《超越凡尔赛》、《世界史现代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