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题主这个问题提得好!其实题主的第二问就是答案。就是在接触西方音乐理念之前中国的民族乐器就没有独立发展出和弦伴奏系统!中国的音乐体系是在向西方的音乐体系学习靠拢,但具体到展示音乐的乐器上靠不上去,中国的民族乐器从制作上就有短板,基本上是五声音阶定弦,这就制约了乐器的音域,窄。音域窄,和声从哪来?古筝,杨琴,弦多,没有低音啊!大阮,低音胡,算是民族乐器的低音部了,你听听那是低音吗?充其量算西洋乐器的中音部。西洋乐器制作遵循的是十二平均律,不能比啊。所以在地方小曲,或者戏曲的伴奏上,只能走旋律,老百姓讲话了『』大齐奏『』。中国的民族乐器单拿出来演奏者技艺高超的话很『』打人『』,(震撼,受欢迎),合在一起就不行了。还是那句话,没低音,没和声。但现在有些有识之士在尽量靠技术改变这种状况,在『』编曲『』上下功夫。在民乐合奏上分部,制造一些『』假和声『』,这词是我自造的,可能不准确,大神轻点喷。这种状况咋改变?这可不是咱草民操心的事了。题主你是不是早有答案了?套?你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在前边了,不是演奏者不专业,有的是非常专业,都走出国门了。是国内的音乐理念,乐器制作跟不上。希望有识之士研究研究。


感谢邀请!

需要说明的是:三弦是说唱类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古琴并不是说唱类音乐的伴奏乐器。

三弦是我国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传统三弦因地域、民族风俗不同,有多种样式,大致可分为大、小两种三弦。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弦,是1960年和1980年经中国音乐学院萧剑声先生(三弦演奏家)改良后的现代三弦。

说唱类音乐分南北两大类:

弹词是我国南方的说唱音乐,一般有两人表演,一人弹三弦,一人弹琵琶,有说有唱,也有一个人自弹自唱的,如苏州弹词和扬州弹词。

大鼓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音乐。一般用三弦伴奏,演员打鼓演唱。也有的不用乐器伴奏,只打鼓演唱的,还有加四胡和低音乐器的,如山东大鼓、京韵大鼓、新疆曲子(国家文化部认定为曲艺)等。说唱音乐也和其他诸多戏曲艺术一样,也有它自己的一整套规律,它的伴奏并不是简单的跟著旋律,而是按照其内部的规则运行。

*以京韵大鼓为例:京韵大鼓唱腔属于板腔体,板式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其伴奏特点(1)过板音乐:是单纯的乐器音乐段落,用在唱段开头和段落之间的「过板」,句与句中间或乐逗之间「小过门」,比小过门还小的叫「垫点「。这些小过门和垫点巧妙的衬托了演唱者,使演唱人有换气和调整情绪的机会。(2)唱腔伴奏,可随腔伴奏,又可用」基本伴奏点「。伴奏旋律是对唱腔旋律的加花和伸长,对唱腔起陪衬作用,此外还有烘托气氛的作用,表现特定情节的伴奏段落,如《击鼓骂曹》中的《夜深沉》曲牌。

*又以新疆曲子为例:新疆曲子发展到今天,已经向戏曲迈进了一大步,由民间转向了舞台。最早新疆曲子也是说唱艺术(曲艺),现在在民间还存在这种形式。新疆曲子是有陕甘宁地区流传而来的,所以现在还沿用西北地区民间艺术的曲牌和曲调名称,如:《满天星》、《五更调》、《银纽丝》、《剪剪花》、《北宫调》、《东京调》、《西京调》等,而这些曲牌和曲调名称都有其内部的规律,形成了一种模式,新的剧目(剧词)是装进这种模式再演唱的。伴奏旋律变化不大,从前奏—主旋律—间奏—结束,如:《大保媒》、《张连卖布》、《钉缸》等。

任何一个剧种从产生到成型,都不是一朝一幕的,都是经过民间艺人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说唱音乐集故事、音乐、舞蹈于一身,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内容取之于民,唱之于民,是广大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好在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民间艺术,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抢救和保护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历史瑰宝。我们音乐爱好者有义务,有责任对祖国的优秀文化进行保护,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这项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您对「老陈玩音乐」的大力支持!

欢迎大家指正,提出您的看法!


谢谢邀请:三弦和古琴都是中国民族弹拔乐器, 演奏方法比较简单,音色也比较单一,此类乐器多为无民间艺人使用比较多;很多山歌戏曲也经常会用到;特别是三弦,比较容易掌握,有点像今天的吉他,在哪个年代没有其他伴奏乐器可以选择,有一件三弦就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走遍南北江湖混口饭吃了,茶余饭后来一曲自弹自唱解解闷,也不亦乐乎。古琴有点跟古筝相似,一般古代宫廷贵人,大小姐,戏院等有钱人才能享用的一种乐器,在如今这种乐器受众面已经很小了。

这一类乐器弹唱为什么是用同一个旋律,有几方面原因吧,首先乐器本身不具备演奏和弦的条件,通常专业的民族乐队演奏会用多声部来做伴奏,不过还是以主旋律为主;另外很多民间艺人也不识谱,又是单一乐器来弹唱,你让他像弹钢琴那样即兴伴奏,根本就没办法做到。

任何乐器都有它的特色,只是担当的角色不一样;如今古琴演奏已经属于古香古色的一种艺术了;随著经济的发展,西洋和电子乐器的普及,传统民族乐器显得更加有珍贵;如果用现代的电子乐器跟三弦来配合,同样会演奏出很好的音乐效果。


谢邀!这就要提到从西方引进的「和声」概念了,和声理论是西方现代音乐逐步发展而成的,中国很早就有了基本的音乐理论,但是大部分很快就被政治化,作为礼乐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不允许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造;西方音乐则是娱乐化,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涉足,所以从高产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中国古典音乐旋律优美,跌宕起伏。其旋律本身就蕴含丰富的和声是王公贵族士大夫们的娱乐和精神,往往是提现重大囯礼的雅乐,其他的则被称之为民间小调,流传甚广却记录欠缺,中国古乐旋律在向前发展时,四度、五度、八度,甚至跨度更大的音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三弦,古琴大多继承了此法。


这是我国音乐的形式的特点吧,加上人的思维特点,从古到今都更注重主旋律,而没有更加注重和声。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演奏方式。你会发现,不仅仅是三弦,包括各种京剧,越剧,川剧,等等,又或者街头的老头唱的大戏小戏,再多乐器,演奏的旋律,都是跟唱一样。音乐伴奏以及唱奏,虽然跟主旋律都不完全一样,但是八九不离十的感觉。大部分带伴唱的音乐都是差不多这样的形式。这是我一知半解的理解。有错别喷。说出你的对,就可以了。


这个不懂,不是我的专业方向。


这主要是我们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其乐曲写作多以五声音阶的曲调为主,三弦、古筝、古琴等弹拨乐器,其弹唱、伴奏多以主旋律为主,过门和乐句尾会加一些花(就是音符串),这样就形成不同音色的八度重叠,它也有很特别的音乐色彩,即:有竖向高度,但缺乏和声音乐的后度,即使偶有三音重叠的时候,但时值度短,形不成和声块块。


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族)的本来在音乐上就没有天分。 大部分精力都写诗词去了,,


如果弹乐器和唱词不是同一旋律,难度极大。


因为民族音乐没有系统的和声系统,大多数乐器都是单旋律乐器,弹唱时一般会弹旋律并加一些花 过门之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