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岭:首府城市与首位城市的高度合一时间:2010-11-03 10:02:39  来源:  作者:

宋俊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房地产报·建筑与城市评论》专栏作家、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诞辰百周年国际研讨会秘书长

中国城镇化史馆的建设体现了城市本身一个基本功能:流传文化、教育人民。我主要有三个观点:

首先,城镇化进程始于零的突破,这个突破标志了人类文明的破晓。历来认为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的进程,甚至同时发端。这是个误解。理论上说,当今全世界城镇化量化进程,始于这个百分比零的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当今约丹境内址耶利哥(Je richo)古城遗址。该城始建于公元前七、八千年新旧石器文化之交的中石器文化时代。是约书亚率犹太人出埃及过约旦河攻打的第一座城市,当时居民2000-4000人,有很高的石砌营垒。这在《圣经》中有记载。那么,为什么学术界往往忽略这很古老的渊源呢?因为,农业革命只让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才使城市开始主宰世界,成为人类主要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视野,也具有了学术价值。就连英语中 urbanization 也属新词,形成于二十世纪中叶,且含从村野向文雅转化之意, 英语辞汇中urban(都市的)与urbane(文雅的)同源。今天重提这一古老渊源,目的在于重申一个基本原理:城市以及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类文明开端,城市是文明的铸模,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途径。它标志了人类物种脱离动物状态走向开化征途,是继语言形成后又一次重大飞跃,文化人类学意义的飞跃。因此,文明的历史进程理所当然要成为城镇化展览馆的主线。

第二,城镇化既是过程,就有其方向、终局及评价标准。城镇化既然是人类走向文明、创造文明的进程,必然要严守这一基本方向,遵循这一基本评价标准。坚持这一方向,就能创造出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和文明人类。以此观之,以往一万年城市发展史,除屡创辉煌也曾屡入深渊,除了成就赫赫也曾经满目疮痍,这正是人类应当总结的教训。否则会陷入长期的无意识状态。所以,城镇化除量化指标外,还应有合理的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违背质量标准的城镇化,问题成堆的城市,或仅能解决衣食住行而不能实现「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的城市,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是个很大的议题。

第三,当今城镇化态势与紧迫任务:依照纳瑟姆城镇化曲线,我国城镇化水平1998年达30.40%,越过第一临界点30%,开始进入快速时期。这一年,我写出《我国现代社会发育进程未来三十年基本预测》的研究报告及基本对策,提出我国由此进入「高活力、高速度、高灾变、高不确定性」的长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人类活动趋于最大化、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动员趋于最大化,资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趋于最大化;我国社会将面临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的客观过程和尖锐挑战……中国地区首位城市与首府城市高度合一的现象,就是这种矛盾的集中表现之一,它与多元社会结构中首位城市与首府城市高度分离的现象适呈对照。

今年秋季两节期间,从沿海大都市到内陆城市,包括成都、重庆、兰州、西安……普遍长期塞车,交通阻塞……夜晚一片红灯,一座座大城都变成浩大缓慢流动的停车场!这是给中国城镇化的警示灯!此前,一系列城市问题已经扎堆而来,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这样的局面下,看到淮安的新生面,令人为之欣喜振奋。理由是,淮安用它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慎重、对民众的关爱对自己的约束和决心,通过出色设计建造,举起一面旗帜:要将世界上唯一最久远且从未中断而当今却很有可能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中国城市文化传统―永远延续下去!这就给人以信心,乐观其成,这是应当为之呼喊的好事!

各位或许已经感觉到了,我们当今除面临种种压力、困境,还来到了全面更新知识的历史关头。或者说,中国人来到了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课堂,该共同对以往是非曲直、功过得失重新予以讨论、总结和评价了。这个时刻奠基的城镇化历史展览馆,就应该不负众望,备好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文化、最炽烈的心肠,奉献国人。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