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科技】“996”讨论,包括从业者、创业者、人力资源专家、法律专家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看法。自马云发表内部谈话在阿里巴巴官方微信上发布后,引起更多关注和更大范围的讨论,人民日报对马云996言论表示应该反思,并连续追问。而马云也及时再谈996,对前述言论进行补充说明,或者修正。

所谓996,就是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周休息一天。在奉行996文化的企业中,员工每周要工作72小时。这与常规每周基本工作时间40小时,要高出近80%。

当然,从回报上看,996公司员工或许可以得到更多报酬和晋升机会。如马云所云,年轻时不996,以后就没有机会了。马云在内部谈话中表示,BAT应该感谢996,能996的员工是有福报的。人民日报通过官方微博评论称,网络热词996折射不少企业加班常态,令人反思:什么才是健康向上企业文化。适者生存竞争中,诚如马云所言,“不付出超越别人的时间和努力,怎么成功”。

人民日报还发问:但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成功值不值?有没有提高效率的更好办法?最后强调:企业由大到强,葆有奋斗精神、敬畏法律底线、重申劳动权益,一个不能少。

996企业中,肯定有为公司使命感驱动,从中可以找到巨大乐趣和成就感的人。同时,对996被动接受也大有人在。时代已经变化,90后乃至95后,对待工作的投入,并非马云那一代60后和70后乃至80后那样,公司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向60后年代人看齐。同样,高管996,得到的回报比一般员工也更高,高管在公司愿景驱动下,肯定会付出更多,但要求每个基层员工也如此付出,连续疲劳状态下,且不谈是否真有效率,也未必公平。

人民日报提出严肃的问题就是,996是否保障劳动权益。言下之意,周六加班是否有加班费,是否是双倍,9小时以外的工作是如何保障员工合法收益。

官方媒体连续两问,马云再度发表长文。关键点是:他不是为996辩护,是向奋斗者致敬。马云认为,真正的996不是简单加班,不是单调体力活。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马云长文,大家可以去搜索,不过多引用。

马云这种看法确实没有错。问题在于,当你身边人都在996时,只有你不996,是否可以在环境中立足?倡导996同时,是否也在否认不996员工的价值?更有甚之,用996作为考核员工是否合格,是否与公司“一条心”,并在公司裁员时作为重要参考,现实中也不鲜见。

确实有真正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的人,其实他们不是996,只要眼睛睁着都是在工作状态,一天16个小时也不在话下。这类人应该是老板和公司高管居多,当然也包括销售和处理危机公关的市场人员,但不会在公司中占大多数。

大众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除了在工作成就感意外,还有就是健康生活,多陪伴家人。当不断有40多岁创业者因为太过劳累而猝死新闻传出时,引起大家惋惜外,是否应该更加思考,单纯追求事业的成功,是否是最幸福的方法。

笔者同意马云这句话:理性社会标志就是,客观理性讨论比结论更为重要。但笔者并不认同阿里人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认真工作,快乐生活,才是更好的状态。

关于996,你怎么看?谩骂从来不是武器,欢迎大家理性发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