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简介

韩宝惠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内科学主任医师。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多中心协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肺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肺癌组组长。

肺腾导读

本期原文来自《肺常零距离》访谈采访韩宝惠教授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干货较多, 值得收藏哦。

问题一

主持人:肺癌耐药之后,为什么还要做第二次检测?

韩宝惠:过去二三十年,肺癌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晚期不开刀的病人,生存期往往低于一年,而现在进入了靶向精准治疗时期,患者生存期得到提升,也就能接受一线、二线、三线和后线治疗,通过反复活检,来获取肿瘤组织的生物学信息给治疗做参考。之所以会产生耐药,是因为通过化疗、靶向药或是免疫治疗等手段,杀死大批肿瘤细胞之后,一些抵抗力强的细胞就留下,成为肿瘤的主要细胞群,就有了耐药性。

正因如此,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来做肿瘤生物学的再分析,才能判断耐药的产生机制,再针对性进行下一步治疗。活检为什么做了再做?因为经过治疗之后,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生长方式已经产生了较大变化,所以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主持人:所以当医生推荐进行二次检测,应当感到庆幸还有治疗手段,千万不要认为是重复检查。

韩宝惠:二次活检是后续精准治疗的基础,以往医生只能根据文献和大概数据选择治疗方案,但通过活检,能够实现个性化方案制定。对耐药发生机制判断更加精准,治疗也更有效、更安全。

问题二

主持人:目前二次活检主要方式有哪些?

韩宝惠:肿瘤在进展过程中非常复杂,二次活检的方式跟肿瘤发生PD(Progressive Disease,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确进展))有关。根据不同的转移地位,采取不同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我们概括为用穿刺来做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测。

经气管穿刺活检,经皮进行CT定位和超声波定位下的病灶组织穿刺活检,而浆膜积液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腹腔积液,都可以通过穿刺法来取得细胞学标本,进行二次检测。除此之外,如果体表淋巴结转移或是病灶可切除,也可以通过外科微创手术获得标本,来判断肿瘤复发机制。

问题三

主持人:患者都有哪些关于二次活检的误区?有人说穿刺多了会造成癌症转移,产生并发症,这种说法怎么看?

韩宝惠: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穿刺有极低的几率(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带来并发症,但是它的利益远远超出弊端,穿刺能够利于后续治疗、克服耐药,所以千万不要顾虑。癌症晚期肿瘤主要是通过血管和淋巴道,以肿瘤细胞的扩散来进行转移的,肿瘤的转移和穿刺并没有强关联,更何况在穿刺后的精准治疗,受益远远大于穿刺造成微小转移的概率。

问题四

主持人:当患者转移的部位较多,有原发灶、转移灶,有胸腔转移后的胸水,那么这种不同组织活检,应该选取哪些组织?

韩宝惠:当病人出现了失控(PD)的状况,对于活检部位的时间顺序并没有定义。但临床实践中,应当尽可能多次活检。肿瘤存在异质性,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可能存在差异,有的有突变、有的没有产生突变,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所以应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对多病灶进行活检,多点取样来获取整个肿瘤进展的全貌,得以指定更合理的方案。

问题五

主持人:血液检测如今很热门,但会不会产生假阴性甚至假阳性的问题?

韩宝惠:血液检查是相对无创的新兴技术,未来可期,但目前血液检测技术离临床应用还有差距,它的敏感、特异性、假阴性率高,假阳性率相对第一点。目前各种检测方法都会将假阳性率控制到最低,目前和组织学精标进行比对,达到50%至60%的一致率。因为费用昂贵、耗时长,所以血液检测进适用于驱动基因的检测,不能检测到细胞类型转化、免疫组化等信息。如腺癌在治疗后转变为小细胞癌,就只能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进行精准检测。

问题六

主持人:当患者发生耐药以后,没有条件做检测,能否根据经验进行下一步治疗呢?

韩宝惠:实际上治疗指南强调,任何治疗决策都要有依据,依据就是根据肿瘤耐药之后的生物学行为来选择下一步治疗策略。

当患者没条件做检测时,这种情况并非常态,所以当许多病人因为年老体弱等情况「试用」某种治疗方案,医生和患者都要以安全第一、疗效第二的前提下来进行下一步决策。

答患者问

主持人:我们搜集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患者提问,这些提问更加细一些。

问题一,络氨酸激酶抑制靶向药能不能和血管抑制靶向药一起应用?如患者在服用易瑞沙时能不能同时注射贝伐珠单抗?

韩宝惠:可以,但要注意贝伐单抗的禁忌症,贝伐单抗有毒性,高血压、蛋白尿出血、鳞癌大空洞都不建议使用。那么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病人来说,用上TKI又没有血管靶向的反指针,在安全前提下,加上抗血管的贝伐珠单抗和TKI联用,就能获得比单药更高的疗效,单用TKI 9-11个月,加上贝伐珠单抗可达到16.8个月,接近17个月。

主持人:问题二,通过一代靶向药中途更换其它一代靶向药,如易瑞沙和凯美纳换著吃,能否让耐药延长?中断靶向药采用化疗能不能延迟耐药反应?

韩宝惠:同一代药,机制相同,耐药的原理也相同,所以这样做不能使耐药延长。但化疗和靶向药轮替也不太推荐,它没有延长耐药和控制时间,反而让疗效大打折扣。

主持人:谢谢。问题三,是患者因为恐惧耐药,所以对活检比较信任,是否可以间断使用活检来发现耐药问题的出现?

韩宝惠:不建议在靶向药物有效的情况下进行反复穿刺活检,这样做没有意义。只有在免疫治疗时,当免疫细胞进入,导致肿瘤暂时扩大,为了区分它是真性进展还是假性进展,这时就需要通过活检查看淋巴细胞是否有所增长,但对于化疗和靶向治疗来说,不存在这种情况。

主持人:问题四,患者在一代药物耐药以后先化疗,是等化疗耐受不了了进入三代还是直接进入三代呢?

韩宝惠:我们国家三代药物刚上市,国外也仅仅早一年左右,还没有相关研究。如果一代耐药又有790M突变,不建议先用化疗而是建议用9090奥西替尼进行后续治疗。从两者对比来看,奥希替尼的R率(客观缓解率 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 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包括CR+PR的病例)、疾病控制时间和生活质量都高于化疗,所以应该优先奥希替尼等出现耐药后再考虑其它治疗。

主持人:在现场互动时我们收集到了问题五,患者在服用靶向药时效果不错,但最近出现了肺栓塞,靶向药和华法林在服用上有什么要注意的?

韩宝惠:靶向药产生肺栓塞行为较少,但抗肿瘤血管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恩度、多血管靶向治疗都容易产生肺栓塞和血塞时间。靶向药作用于是肿瘤细胞的VEGF或突变的基因,因此肿瘤是有高凝状态,但是TKI 或者靶向治疗非常有效的话,高凝状态会由于治疗有效得到缓解,所以他的肺栓塞治疗关系不大。而且我觉得华法林治疗和这个靶向药物是不矛盾的

主持人:提醒患者,如果不是使用血管内皮抑制剂这种靶向药,那么其它靶向药还是比较安全的。最后一个问题由现场提出,一位患者问,她游鳞癌的皮下转移,这种情况有什么建议?

韩教授:鳞癌是和吸烟相关的的细胞学类型,所以最好对皮下转移和鳞癌原发病灶做一个基因检测。据报道,鳞癌发生基因突变的比例不低,在10%左右,如果有基因突变,用上靶向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手段更多。

我的建议如果有皮下转移,可以把转移病灶通过小手术切除,再进行基因测序。如果有靶向治疗,那么要用靶向治疗,如果是野生型的,没有驱动基因,则以化疗为主。

而化疗失败以后还有二线化疗,二线后如果有可以考虑对鳞癌疗效不错的免疫治疗。

主持人:谢谢韩教授今天给我们带来这些宝贵的经验,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