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路一景

        再往艋舺跑,这次有特别留心了,故意挑了一个非星期一的平日。出捷运站是康定路,骑楼午后的光影好棒,来一张。

        今天来呢,是因为上回竟蒙了眼,走进三水街的新富市场里,居然没有发现里面新近整理出了一个「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在网路上发现,「哎呀!」一声,捶胸顿足。那正好顺著这由头,再跑一趟,连剥皮寮一起。

        还是从捷运站1号出口直接左转三水街比较顺,如果照指示从3号出来,反而还要两个右转才看见三水街。

 

三水街

熟悉的新富市场。

万华新富市场

寒冬里,见到冒著水气的菱角、玉米、花生摊,特别有感觉。

万华新富市场

噢,好多油亮亮的肥鸡。

万华新富市场

大概时间对了,今天的市场热闹许多。

万华新富市场

        刚走过头,觉得右边好像有古怪,又倒回来,YA!果然,新富町文化市场就隐身在市场一角。(话说另一边和平西路81巷才是正门啦)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果然也是休星期一。是是是,遵命,自拍棒和脚架我都没带。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不忙著进门,先观察建筑外观。左手边有一间木造日式房屋,现为「合兴茶亭」。因为没打算消费,所以也不好意思进去乱拍。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原来,这间独立于市场外的附属建筑,从前是管理员的事务所与宿舍。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咦?难怪叫”Umart”,真的是一个U字型的建物耶!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U字的外环,超适合拍照留念。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马蹄磁铁的SN端,是洗手间,我从这边进入。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最吸引人的,是白色的透光建材,搭配原木的门、窗框,营造出明亮整洁的印象。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墙上,有市场历史的文字说明与视频。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哈哈!我可以少打一些字,这里从前正确的名称是「公设新富町食料品小卖市场」,大致的沿革如下: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话若要讲透枝,目屎是拨未离。新富町从创始初期「绿町食料品小卖市场」的黄昏与假日市场起,历经了二次大战洗礼,在国民政府接收后达到兴盛的高峰。后来随著环境变迁、都市发展,在新型超市林立的竞争下,逐步萧条,最终沦为后场而不见天日。2006年被指定为古迹,到今日的空间修复重新面世,这中间的故事,好长好长。

至于市场建筑结构与特色,两张图解说: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目前的空间,除了管理办公室,规划有展览厅、出租办公室、教室,再者就是餐厅。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新富半仔楼,是个类似阁楼的专属展演空间。脚底下,就是办公室。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在那个没有空调系统的年代,房子的散热与通风无疑是最大重点之一,老建筑的共通特点,就是窗户特别多,这里也不例外。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来了,「MOT明日咖啡」,文化市场里最吸睛的亮点。刻意保留的老旧门框,和宽敞透亮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明日咖啡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明日咖啡

吊灯竟然是蒸笼的造型。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找到门进入中庭,太有趣了,就是一个马蹄形的天井。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抬头,一边是U形,另一边是长方形。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咖啡厅旁有个餐桌学堂没开放,隔著玻璃所以没拍,但是这个我最喜欢的老杂货舖模型却一定要带回家。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模型

        可以预期,最近才开幕的文化市场,将成为新的打卡热点。我今天,算是先来凑过热闹,也弥补了之前过门不入的遗憾。

 

Umart新富町文化市场

        好啦!这个不是星期一的非假日,继续穿过东三水市场,继续乱拍,往下一个目标去。

 

万华新富市场

万华新富市场

冬至已过,汤圆却依然处于热销期。

万华新富市场

万华新富市场

今天的天气不算太完美,但是这样的冬日阳光还是让人开心。

广州街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