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台中慈济医院
摄影/陈冠霖

对大人来说的小事,往往是孩子世界的大事,台中慈济医院身心科萧亦伶医师提醒父母,建议利用暑假,多跟孩子练习承接情绪方法,讨论处理问题方向,别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情境。

最近发生女高中生疑似受不了同侪言语霸凌自杀憾事,孩子走上绝路,家人怀疑社团同侪言语霸凌,但事前却没有蛛丝马迹。萧亦伶医师指出,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回家不敢告诉父母,确实会让家长十分难受,在诊间也不乏案例,透过咨商与练习,可以增加亲子互动,减少遗憾发生机会。

萧医师举临床案例说明,一位小学六年级男生,跟欺负他的同学打架,回家却没跟家长说起只字片语,直到老师写联络簿才知道出了大事,伤心的妈妈不知道如何协助孩子处理后续问题,找上身心科医师。

萧医师问孩子为什么碰到困难,没有告诉妈妈?「以前讲了都被骂。」孩子这么说。萧亦伶表示,孩子不愿意把发生的事告诉家长,常常是挫折经验累积的结果「每次妈妈找我都是要念我,不管讲什么都会被教训」久而久之跟妈妈讲话形成压力,孩子选择不如不要讲。

萧亦伶医师指出,上一代家长从小被教养的经验,许多事不容许有负面情绪,因为「有情绪等于不好、等于受伤」,孩子的情绪不是被处理而是被停止,当他们自组家庭,复制这个模式,结果孩子知道情绪不会被理解,因为怕被骂,决定根本不讲,将情绪隐藏起来。

个案后来透过家族治疗介入,让妈妈、孩子互相练习理解、同理技巧,亲子讨论过程中,孩子更容易说出心情的纠结,学习让情绪找到出口。妈妈则体会到「家庭」对孩子的情绪有足够的支持与理解,十分重要,可以不同意打架的行为,但要先忍一下说教的冲动,同理在他们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情绪。

萧亦伶医师表示,承接孩子情绪是为人父母很重要的功课,家长不妨多利用暑假期间,亲子比较多相处时间,练习四个协助孩子处理事情的情绪与方法。

一、不论孩子说了多情绪的字眼,不要急著教导孩子正确的方式:「你怎么可以跟人打架?」在孩子心目中的感受是你不懂我、你不想听我说,自然就不想再往下讲,不如先试著同理,「遇到什么事,让你生气到需要跟同学吵架?」让孩子知道你是愿意理解他之所以生气的情绪。

二、了解事情完整的经过与原因,亲子讨论后续策略。

三、相信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让孩子自己说看看,如果再发生一次 ,有没有其它期待的处理方式:即使天马行空、无厘头都好,列出愈多方式愈好,千万不要一厢情愿的要帮孩子解决,以免跟孩子期待不同,反而以后不敢跟父母再讲事情。

四、亲子共同讨论,找出孩子最期待的结果:用幽默有趣的方法提供建言,列出用那些方法,一起讨论有那些结果,反复练习改变互动的模式。孩子其实知道每个方法最后都有要面对的结果,例如:被打之后要打回去吗?结果是两个人都被罚站,明明是对方先打人,却是两个人都要罚站,家长可以让孩子思考「这样会不会感觉不舒服?所以是你想要的吗?那么有其它的选择方式吗?」

此外,家族团聚常会拿孩子的学业成绩、才艺做比较,萧亦伶医师说,不论什么年龄,被拿来比较都会让人不舒服,尤其不要强迫不想秀才艺的孩子公开表演,可以事先询问子女的意愿,不必为了炫耀让孩子为难。称赞其它亲戚孩子的努力,明确的说出「某某人『很认真』学小提琴,所以可以拉得那么好」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比较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