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胆固醇,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形成细胞膜的重要生理物质,但人体的脂质物质是无法直接在血液中溶解的,因此,通常胆固醇需要与一定的载体结合,才能够使其溶解在血液中,从而由血液运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中加以利用。低密度脂蛋白就是运送胆固醇的这样的一个脂蛋白,也是我们临床上检查血脂最重要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达到了4.19的情况,严不严重呢,如何来控制呢?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首先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9这个值,明确是超标的。在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通常是3.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标,会加大血管壁的氧化应激反应,也使得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易于沉积于血管壁上,最终会形成动脉的斑块,引起动脉的硬化,狭窄等问题,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风险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但4.19这个值到底是不是严重呢?是否需要服药呢?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如果本身没有心血管疾病,也没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吸烟、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方面的问题,那么4.19这个值,属于刚刚超出边缘升高的情况,可以考虑先不服药,通过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多吃杂粮,加强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多个方面的生活调理,来加强血脂代谢能力,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情况,另外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生活调理一段时间以后,比如3个月到6个月时间,定期复查一下血脂,看看是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有时候通过严格自律,血脂恢复到3.4以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风险,举个例子:如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四十岁,血脂又达到了4.2这个值,那么经过风险评估,已经属于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超过10%的高危患者,这种情况下,在生活控制的同时,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控制,降脂的目标不适把血脂降到3.4以下,而是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6以下,才可以更有效的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更严重一些,本身就已经有了心血管疾病问题,血脂指标达到了这个值,那么是远远不够的,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属于极高危风险患者,就更应该严格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的控制,同样的,应该在生活上严格自律的同时,服用药物进行血脂的控制,降脂的目标则更佳严格,一般建议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最为理想,如果实在不行,至少也应该降低一半,对于4.2的这个值,也就是最好降到2.1以下。

因此,对于血脂的控制,不应该单单看某个血脂指标的值,而是要综合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根据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治疗,上面谈到的这3种情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对于不同的血脂水平。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血脂应该如何控制,先吃药还是先不吃药,还是要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判断,再结合自身对于药物的耐受情况,选择药物来控制好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