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𬘘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徧。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上片前六句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历来诠释有纷说,到底是东坡梦中所见?抑或是描写实景?

我认为应是描写梦中之景。

 

题为「彭成夜宿燕子楼梦盼盼」,虽秦观戏之「只有下片提到两句盼盼」,

然而前六句若视为东坡梦境,除了「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丽景色之外,

跳鱼与泻露映衬出深夜静默,更显露出寂寞的关盼盼藏身在此清景中无人见。

也许惊叹于关盼盼与自身之寂寥与共,

东坡「梦云惊断」之后,才会在迷茫之中欲探寻梦中之景,将小园行遍后却发现「重寻无处」。

古人喜欢藉著今时风景,凭吊古往之事;燕子楼人去楼空,映衬出东坡现在的人生苍凉。

东坡想要寻找那份旧时身在故园的感动,然而怎么找也无法回到过去,一如梦醒后无法寻回梦中之景。

因此东坡才会在下片感叹:「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李白有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我认为,如果将上片前六句解释为梦醒后所见景象,将与下片之意象不连贯,

若只是看到凄凉之景备感寂寞,为何有浮生若梦之感呢?因此我认为解释为梦中之景较为恰当,也让此词更加余韵无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