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啦


.

北宋第一吃货,贬到哪吃到哪,还超爱损友坑人、开段子,这个人叫苏轼!

如果能穿越,一定要去北宋,因为可以偶遇苏东坡!

也许你会问:历史名人那么多,三国有周瑜曹操,唐朝有李白杜甫……为啥非要偶遇他?

因为他实在太有意思了,正如余光中大师曾说:如果要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不要找李白,他太狂傲,不负责任;也不要找杜甫,他一生太苦,会很丧;

要找就找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

先简单介绍下苏轼,他可是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除此他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地全能才子。

这么厉害的人,竟然不会自负清高,给人距离感?多亏了他满腹经纶下还藏著一颗有趣快乐的灵魂。

即使坎坷不断,挫折连连,也照样吃好喝好,幽默段子张嘴就来,就算「仇人」在前,也能一起谈笑风生……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乐天派的宝藏男孩。


Part 1 贬到哪,吃到哪

众所周知,苏东坡很倒霉,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海南……哪里穷苦他就被贬到哪。

若换成心灵脆弱点的官员,早承受不住「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就算坚强的也多半整日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偏生苏轼是个例外,失意绝望?没时间,异地美食这么多,他还要忙著研究「吃吃吃」呢。

于是,这段被贬谪的落魄岁月,硬生生被他个吃货变成了美食的「创作之旅」。

元丰二年,42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可刚上任三个月便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差点掉脑袋,后来被贬到了黄州。

那日子叫一个苦,无权无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没办法,他只能揣著钱袋紧巴巴地过日子。那时在当地,猪肉很便宜,个个都不愿意买,只有他买。

但猪肉买回来,他可没因为廉价就随意煮著吃了。生活对他不温柔,他就自己对自己温柔,特别是在吃这件事上,绝对不能马虎。

既然赋闲没事做,那就研究猪肉的新做法,没想到他各种捣鼓加工后,竟发明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

还将「东坡肉」的烧制过程写了下来,取名为《猪肉颂》,教大家一起烹煮: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吃完散心,首选黄州城外的赤壁山,在游山写诗间,顺便纾解被降职的郁闷心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他还会带著家人一起去城东的荒地里种田,自种自食,还给自己取了外号——东坡居士,日子过得美滋滋。

但东坡居士没耕几年田,就被调离了,虽然是升迁,可他根本无心争权上位,看透了官场黑暗的苏轼,一度只想远离京城,三番五次地恳请外放。

尽管如此,在宿敌上位后,他依然摆脱不了被针对、流放的命运。这次,他被贬到了惠州,已57岁高龄。

别看岭南地区现在繁荣昌盛,当时可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惠州,穷到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钱人能买到之外,普通人几乎吃不上。

苏轼被剥了官职,日子过得特别拮据,就算向弟弟苏辙要了七千钱,也经常缺米断酒……

可他很想吃肉啊!但不敢和权贵们争,就想了个办法,让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故技重施,再次发挥改造美食的天分。

他先将羊骨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盐,再放到火炉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无比。苏东坡吃得津津有味,说「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除了烤羊骨,他还看上了广东特产——荔枝,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看,有了荔枝,他都不在意被贬官的事实,还「不辞长作岭南人」,难道真是吃货都心大嘛!

正当他以为可以在惠州吃著烤羊骨,鲜荔枝安度晚年时,一封调令又来了,可怕,是海南!

那可是蛮荒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到底有多苦?

《与侄孙元老书》里说:「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闻子由瘦》里写:「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

说白了,海南就是久旱不雨,粮食不能自给的「鬼地方」,百姓的主食多半是切碎成粒的甘薯,生活艰苦,连年轻人都难以忍受,而苏轼此时已是个60岁的老头。

换作常人,可能就天天望著大海发愁等死了,可苏轼倒好,直接蹲在海边,咚咚咚地敲起生蚝,研究这新鲜东西该怎么吃。

竟然真的又被研究出来了:一是将蚝肉与浆加上水、酒一起煮;二是取出蚝肉,在火上烧烤,熟后直接塞进嘴里。

吃上一口,那叫一个过瘾,便迫不及待告诫儿子,说:这种贼好吃的美味,可千万别让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可要抢著被贬,过来和我争著吃了。

这就是苏轼,他总有能力将「失意人生」变成「诗意人生」,纵然有一千种挫折,他也能有一千种对抗挫折的方式,将它们全都变成美味佳肴。

后来他终于等到了赦免,离开海岛时他还很得意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贯平生」,这豁达乐观的性格真是绝了。

不过还是忍不住「吐槽」一句,苏轼呀,你也太爱吃了吧!


Part 2 不记仇,真君子

苏东坡的豁达精神,不仅体现在乐观应对人生变故上,还体现在日常交友中。

他曾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就算是曾经排挤他,迫害他的人,也都是值得真诚相待的「好人」。

比如,曾「害」他贬谪黄州的「罪魁祸首」——王安石。

当初,苏轼和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变法派,皇帝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年轻气盛,总觉得变法各种不好,得罪了一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追随者。

便借著「苏轼写诗,暗藏祸心」为由,将他贬到了黄州。所有人都以为,自此这俩人结上了仇,待狭路相逢之时必有一伤。

他们真是小瞧了苏轼的豁达胸襟,人家不但不记恨,还和王安石成了相谈甚欢的好朋友。

在黄州贬谪期满后,苏东坡曾特意去看望已退休在家的王安石。

后来他又被贬路过金陵时,也去拜访了王安石,俩人一起谈论诗文、游览名迹,开心得很。

正当两人聊得不亦乐乎时,苏东坡突然严肃地说:「荆公,我有话对你说。」

王安石还以为他要算旧账,心里一咯噔,不料却听苏东坡问:「当今国家动荡,荆公为何不上书改变这种局面?」

王:「我已经退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苏:「那是君臣之礼,皇帝以非常礼对你,你又怎么能拘于常礼。」

王安石年老,虽久不问朝堂之事,但被苏轼一说,又燃起了报国之心,激动不已,说:「你不必再说,我一定向皇上进言。」

面对这样一位知己,王安石真舍不得他走,甚至还想资助苏东坡在自己家旁建楼盖房,一起当邻居。

《苏东坡品古图》作者:华冠

还有,曾「害」他贬谪惠州和海南的「罪魁祸首」——章惇。

年轻时,章惇和苏东坡原本是好友,但后来因为政见不同,俩人渐行渐远。甚至新帝登基,章惇被封宰相后,直接将苏东坡视为仇敌,将他一贬再贬。

但官场里起伏莫测,章惇晚年时失逝,也遭到了贬谪,去了广东雷州,一个同样穷苦的边陲小岛。而此时,苏轼已经被赦免,并有传闻说皇帝打算传他回身边。

大家都以为苏轼会伺机报仇,一雪当年之辱,特别是章惇的儿子,害怕苏轼会「回报」父亲当年对他的迫害,便写了封信给苏轼,求他放过自己的父亲。

俗话说:「有仇必报」,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回信趁机羞辱,然后继续报仇。但苏轼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回信安慰章惇的家人,说:「地虽远,无瘴疠」。

还说:「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意思是:我和章惇认识四十多年,虽然中途我们曾政见不同,但我们之间的友情没有任何变化。

一句云淡风轻的「虽中间出处稍异」,便带过了多年遭受的迫害和委屈;一句「交情固无增损也」便释怀了当年所有的芥蒂,这便是苏轼的豁达与温柔。

苏轼的温柔和豁达不止对老友,也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那时,他被释放出海南后,决定在山明水秀的阳羡(今天的宜兴)定居,并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上了一套房子,四处凑钱用尽积蓄刚好买下,很快便入住新家。

喜得爱屋,他高兴坏了,经常到周围闲逛。有一天,他走到了村口,听到有个老太太哭得很伤心,他便上前问原因。

老太太说,自己那套传了几百年的祖屋被儿子卖掉了,怎能不痛心?再问下去,苏轼明白了,原来老太太被卖掉的祖屋正是自己刚买不久的房子。

按理说买卖合法,苏轼并无不对,但他还是马上叫人拿来房契,对她说:「你别难过,你的房子是我买的,我今天就还给你。」然后毁了房契,还丝毫不提退钱的事。

很多人爱苏轼,就是爱他这份「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豁达与温柔,无论世界对他有多么不公,他都能以一颗赤诚之心温柔相待。


Part 3 北宋第一段子手

能和北宋第一段子手一起生活,天天被他的幽默鬼马逗笑,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你还会发现,这个段子手是个不折不扣的「损友」。

宋朝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刘贡父,因晚年患病,导致头发眉毛大量脱落,连鼻梁都断了。有次,苏轼和刘贡父等几个朋友小聚,觥筹交错之际,大家决定相互引用前人的诗句来助兴。

轮到苏轼时,没想到他巧借了刘邦的《大风歌》,损了好友刘贡父一把,他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引得席间满堂哄笑。

但这种「损」人痛处的幽默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大家千万别跟风模仿啊。

龙丘居士陈季常,也是苏东坡的朋友。这俩人趣味相投,经常「聊通宵」,可偏偏这个陈季常是个「妻管严」,有个厉害又爱吃醋的妻子,叫柳月娥。

有一次,苏轼又和陈季常聊天聊到忘记了时间,就突然听见柳月娥一声大吼,把正说到兴头上的陈季常吓得柱杖都掉了。

于是,苏轼便作了一首诗送给好友,笑他有个会「河东狮吼」的妻子。

这首诗名叫《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其中两句这么说道: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估计陈季常听后,内心在想:难道我不要面子的吗!

苏轼遍交全天下,朋友多,趣事也多,其中最特别的一位莫过于是个叫「佛印」的和尚。

这个和尚有点意思,虽然崇尚佛教,却从不忌酒肉,碰上好吃的苏轼,便成了一对天造地设的酒肉朋友。

日常的相处模式便是「互坑」。一次,苏东坡去探望佛印,刚进门就闻到了鱼的香味,但放眼过去,一条鱼也没看见,只有一个大磬摆在那。苏东坡知道,佛印肯定是把吃的藏起来了。

于是他灵机一动,出了个上联给佛印对:「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听后大笑,说:「「原来磬(庆)里有鱼(余),还不快拿出来?」佛印这才反应过来「中计」了,便拿出大鱼,俩人一起大快朵颐,谈天说地。

还有次,恰逢京师有僧人设场剃度,佛印本来只是个爱好佛学的书生,却被苏东坡「坑」去剃了度。

从剃度场里出来后,苏东坡看著脑袋光光的佛印笑个不停,说:「诗里通常都是用僧对鸟,例如『宿池边树,敲月下门』,还有『时闻啄木,疑是扣门』,怎么你今天就对著僧人,当了只鸟呢?」

「鸟」在宋朝,是粗话,佛印听了,直接怼了回去:「我现在也是僧人,僧对鸟也,我不就正对著你吗?」

苏东坡吃瘪,败。

他还将自己命途多舛,各种不顺的原因归罪到星座身上,都怪自己是摩羯座,韩愈也是摩羯座,所以我们俩个才这么倒霉。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

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

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是不是没想到,这个命途坎坷,本该在深夜痛哭的人却是个幽默爱闹,分分钟能找到生活乐趣的段子手。

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能力,才能将「20岁丧母,28岁丧妻,29岁丧父,47岁丧子,晚年不断贬谪」的痛苦生活依然过得热气腾腾,趣味十足。

看完忍不住说一句:如果能和苏轼这个乐天派当一回朋友,该多有意思啊。

(图片来源于网路)

(以上内容摘自作文纸条App,转载请联系纸条君)

.


做过整理,有一些可能不算有趣,分享如下:

1.东坡吃草

苏轼和佛印是好友,经常互相调侃。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不料佛印不在,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苏轼半开玩笑地问:「佛印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指著远方说:「就在东坡吃草!」

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

2.「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在河边聚餐,边吃东西边闲聊。突然,佛印拿出一把题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楞了一下,夹起一块骨头扔到河边上,让狗过来啃,然后笑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适用主题:调侃,机智回击

3.东坡说文

苏东坡曾经教人写文章,他说:「假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种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文章、华丽的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各种物品;立意,就像钱一样。写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众多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给我用。你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适用主题:立意与选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苏轼感激韩琦爱人以德

苏轼科举高中后,显露出过人才华,宋英宗想让他进翰林院当值,授予重任。宰相韩琦表示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引人嫉妒,让人猜度,反让苏轼受牵累。因此,应该缓著来,不宜突然重用。宋英宗于是授予苏轼史官类的基础职位。苏轼听到韩琦的话后,非常感激,认为韩琦爱人以德,是真正的关爱自己。

适用主题:爱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互相理解(知己)

5.苏轼退房

苏轼曾在常州花大价钱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时,偶然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就是自己所买的房子。于是当即焚烧了房契,把房子还给了老妇。

适用主题:善良,慈悲

6.苏轼相人

章惇曾和苏轼一同游山,到了一处紧挨著万丈深渊的石壁旁边。章惇要苏轼到石壁上题字,苏轼不敢。章惇踩著险石爬过去,在石壁上题字。 苏轼大为惊悚,认为章惇以后要是做了官,一定会杀人不眨眼,因为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果如其然,后来章惇做了宰相,对政敌大开杀戒,甚至提议把已死的人开棺戮尸。

适用主题:爱惜生命,见微知著,预知(预判)

7.苏轼改诗

有一回,苏轼去拜访王安石,恰遇王安石外出。他看见桌上摆著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觉得不合常理,于是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改完后颇为得意。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黄狗」是一种虫子,而「明月」是明月鸟。到此时,苏轼才明白自己改错了。

适用主题:对与错

8.苏轼为民请命

有一年元宵节,皇帝下令让京城百姓购买花灯,四处悬挂。苏轼上疏说:「陛下并不喜欢灯,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太后开心。可是不宜让百姓因买不需要的东西,浪费他们衣食所必用的钱财。」皇帝认为有道理,随后下诏免去此举。

适用主题:正直,为名请命

1.更多作文素材,请关注寨主的微信公众号:中高考作文。

2.也可以关注我解读作文的微信公众号:作文导写。

3.如果需要素材文档,请加寨主微信:yuwenlizhaizhu


苏轼在写完《江城子·密州出猎》后,自己甚为满意,于是,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这里的「呵呵」是苏轼自己写的,而且「呵呵」一词曾在苏轼的书信中大规模出现过。


众人眼中的苏轼是个全能型才子,而纵观他的一生,你会发现他还是骨灰级段子手和超级乐天派,甚至有时还挺萌……


苏轼。宋神宗曾评价他说:「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翻译过来就是,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学识却不如苏轼广博。



在宋朝的文坛,苏轼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正如宋神宗所说的那样,无论是诗、词、书、画、散文,他都是一把好手。不仅如此,他还是北宋文坛上的 CP 狂魔。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其实在唐朝的诗人当中也有一个全能型的选手,那就是王维。他这个人:


长相帅比吴彦祖,画画赛过鸟山明。


弹唱不输周杰伦,文才碾压混子哥。



但苏轼能够成为古今中外的超人气偶像,不单单是因为才华,而是因为同样是遭遇挫折,王维



而苏轼依然保持著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一大堆文艺作品,苏轼留给后世的,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他还造了各种梗,堪称骨灰级段子手。



那苏轼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总体来说,苏轼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其中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苏轼自身性格的原因。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年少有为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的父亲叫苏洵,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却是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还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老爹苏洵,还有苏轼、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可以说一家子都是大文豪,合称三苏。


苏轼从小就接受老爹十分严格的教育,有多严格呢?据说,他到老年时,想起这段经历还经常做噩梦。但这也培养了苏轼过人的才华,年纪轻轻就跟著老爹和弟弟一起去开封赶考。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看了苏轼的文章后惊为天人。


欧阳修本想给这张卷子第一名,但是当时的考试采取糊名制,他以为这张卷子是自己的弟子曾巩的,怕人家说闲话,所以就给了个第二名。





于是,苏轼就因为这个意外,得了第二名。但这也让他结交了自己的伯乐:欧阳修。从那之后,他称欧阳修为自己的老师;而欧阳修也很赏识苏轼,曾不止一次地在别人面前夸赞苏轼的才学。



因为欧阳修的造势,苏轼一下子名震宋朝文坛。


如果我们仅看苏轼的出场,你会觉得,他简直是个人生赢家。



不过,他的人生在不久后就迎来了反转。当时的大佬王安石成功地让苏轼的人生轨迹来了一个 180 度大转弯。



二、仕途不顺


我们前文也提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始末,苏轼总体上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不过,苏轼反对的理由和司马光不一样。司马光是全盘反对,而苏轼觉得:王安石变法太急了,应该循序渐进。


不过,无论是司马光还是苏轼,当时都斗不过王安石。于是,看清现实的苏轼申请了外调,跑到杭州做了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副市长。



到了杭州后,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还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在杭州写了很多诗,这也一举奠定了他文坛霸主的地位。


其中,他赞美西湖的诗成为千古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首诗中,他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来表现西湖的美景。


不仅如此,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轼大量作词。相比于其他的词人,苏轼其实是半路出家的。


别的词人是专业填词的。



苏轼这位词坛新人,却是专业搞突破的。



具体有哪些突破,我们接下来会就具体词具体分析。


三年后,苏轼又被安排到密州去做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在密州任职期间,正值西夏入侵大宋。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一起去打猎,他写了一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当时正值西夏入侵大宋,苏轼想表达的意思是,哥打著打著猎,就膨胀了,想带兵去和西夏决战。



写完这首词,苏轼很是满意。于是,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



这里的「呵呵」,不是混子哥编的,而是苏轼自己写的。「呵呵」在苏轼的书信中大规模地出现。


这里的「柳七郎」指柳永。柳永也是词坛的霸主,婉约派的代表。当时文人写完词后,是由歌伎来唱,词风香软。



苏轼觉得他的这首词有别于柳永香软的词,不应该由歌伎来唱,而应该配上笛子和鼓,由壮士边击掌、跺脚,边唱。



所以,你发现没有?


苏轼无形之中扩展了词的边界。这首词一出,在内容上,出现了报国情怀;在词风上,一改过去软绵绵的风格,变得豪放而旷达,更像男子汉。



初来密州的苏轼已经 40 岁,有一天,他梦见了自己的亡妻,也就是他第一任妻子王弗。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苏轼格外怀念她,于是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雕琢,却道尽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由于长期在各地做官,苏轼一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弟弟。一次中秋节,他人在密州,因为特别思念弟弟,他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子由就是苏辙。苏轼在中秋之夜喝得酩酊大醉,写下这首词,但这首词又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思念。


他围绕著「月」展开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


同时苏轼想起这几年仕途的不如意,产生了复杂而且矛盾的情感。但即便如此,在词的最后,他依然表达了要积极乐观地生活的态度。


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以上两首词,一首写给亡妻,一首写给兄弟。在苏轼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词。苏轼拓宽了词的内容,开始表达人伦之情。


苏轼漂泊的官场生涯还在继续。密州之后,他相继在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也就是在此时,苏轼的人生迎来了巨大的转折。


苏轼过去写了很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诗,改革派一直怀恨在心,想借机干掉苏轼。于是,他们编织了罪名,陷害苏轼,这也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半小时漫画宋词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等

读客文化出版社

¥54.90 会员免费

编辑于 2020-06-02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冰澌溶泄冰澌溶泄中文

之前中文系教授跟我们讲过苏轼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故事

相传,有段时间苏轼与佛印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江去拜会佛印谈论禅道。

一天,苏轼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作完这首诗之后,苏轼自己很是喜欢,并命人把诗送给佛印。

佛印看了诗后,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接到回信,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只收到「放屁」二字,就非常生气。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佛印笑著跟他说:「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之前中文系教授跟我们讲过苏轼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故事

相传,有段时间苏轼与佛印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江去拜会佛印谈论禅道。

一天,苏轼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作完这首诗之后,苏轼自己很是喜欢,并命人把诗送给佛印。

佛印看了诗后,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接到回信,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只收到「放屁」二字,就非常生气。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佛印笑著跟他说:「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谢邀~

我是东坡迷一枚,第一次知乎回答问题,可能会有不好的地方望指教啦!推荐B站央视六集纪录片《苏东坡》

以及个人最喜欢的歌曲版本《定风波》,歌手是蝾襄丸~

歌曲另有霍尊《浣溪沙》,配合视频更好。《我亦化身东海去》小坠。《水调歌头》朱桦(不是王菲版的)

关于东坡的歌曲很多,但我个人比较喜欢这四首,其他很多在词方面还可以,但是坏就坏在作曲方面,太过口水歌或者不合情感。这四首我觉得都从不同方面唱出了我想像中的东坡形象。

失意后的东坡最可爱。

他会在刚喝完酒后不顾风雨,「余独不觉」「料峭春风吹酒醒」(嗯然后不久就生病了哈哈)

他会把在当时富人瞧不起、穷人不懂吃(不懂怎么样做才好吃)的猪肉搞成「东坡肉」,并且还为其创作《猪肉颂》: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只抢到了一块羊脊骨,他也会烤来吃,还在寄往弟弟子由的信中说,这样烤有蟹黄的味道~

他会酿酒,还写了诗夸自己的酒香一打开就飘了整座城(But他的友人对此不以为然)他的儿子喝下了的结果就是:「暴下」(拉肚子……)

他会很毒舌,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在他面前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的作品后,想要东坡的评(Kua)价(Jiang)。东坡打了满分十分。正当年轻人得意忘形之时他又说:诵读七分,诗文三分(原句不记得了但就是这个意思2333)

年少得意时他也会在外饮酒作乐,像其他大文豪一样为歌姬作词,却不沾惹半分野花香,他居然可以把一个歌姬(琴操)劝说出家为尼(因为他认为琴操很有佛缘之类的天赋)

关于东坡可爱的事迹其实还有很多,诸如与佛印、贬于黄州岭南时等等。我就挑可能相对而言比较少人知道的吧~

最后:

子瞻最棒!!!男神最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