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离杭赴密后,由于生活环境差异之大,心中不免升起老病之伤感。然而面对弟弟时,一方面怀有身为兄长的责任感,认为要以身做则,给弟弟一个好榜样;另外也是借此提振自己萎靡不振之情绪,鼓励自己不让心为形役。

 

孤馆镫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是东坡赶路之际提笔一挥之作。由于一个人早起赶路,心中不禁有些落寞,想起过往美好的种种,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然而东坡即将和久违的弟弟重逢,想起过去他们出仕时曾立下大志之约,此时此刻怎能继续消沉呢?因此下片直抒胸怀大器之情怀,除了鼓舞弟弟之外,也是提醒自己不可以沉浸在老病之思中,须于有生之年有一番作为才是。此词寓兄弟之情以理,收尾志气满满,不忘初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东坡很有名的作品,藉花好月圆之时,直抒人生之观。东坡独自一人时难免想起自身经历之困,负面情绪高低起伏。然而人间的温暖情谊,是支持东坡勇敢面对人生困境的力量之一。只要身旁有好友陪伴,再低靡的情绪也会因此缓和。中秋之夜有三五朋友共饮同欢,人间因而有情,所以东坡才会于欲乘风归去之际,意识到天上冷清不如人间温馨吧!毕竟月之圆亏本身并无对错,是人们心中跌宕之情将它赋予意义,世间万物皆周而复始,花开仍有花落,花落还会花开,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因此何不把握当下,和所爱的人一起共赏这明月呢?纵使弟弟不在身边,也可以和自己一起享受月圆之美,这明月就是人间温情之承载体。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中秋作〉也是看到月圆有感的作品,继〈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之后,东坡再度感叹人世之无常。由此篇词作可看出,东坡尤重人情,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抱负,因而奔波在外,什么时候才能和弟弟重逢?依然只能藉著天上明月,此时此地共照著自己和弟弟了吧。

 

(水调歌头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余去岁在东武〉是应和弟弟之作。弟弟认为此去一为别,带来更多伤愁,相见不如不见好,更有怀才不遇之感。然而东坡身为兄长,看到弟弟之低沉,便写了这阙词回应。与〈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不同的是,原本东坡志在一展抱负,此词却表达了知所进退之思。东坡一路走下来,看多了人间冷暖,意识到只有好好把握身边所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种情怀有点类似陶渊明所言:「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东坡以谢安典故提醒弟弟,追求理想的同时,不要好高鹜远,反而被制约了。达成目标又如何?可能与自己之期待有所差异,一生沦为汲汲营营。不如就安心把握当下,回到故乡与所爱的人们一起及时行乐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