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很简单,拿来压秤的……

好吧,这是玩笑的说法,当然其实确实是用来增加舯部重量的,佩里级在重量分配上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两头沉,中间轻,首部的MK13多用途发射架加上40枚备弹,尾部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等设施都是非常吃重量的,而作为主力的两台LM2500-30燃气轮机又比传统的柴油机或蒸汽轮机系统轻很多,导致佩里级全舰配重呈中间轻,两头沉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航行中穿浪时,往往导致舯部结构受力过大,容易在航行一段时间后造成舰体舯拱,会严重影响舰体寿命,所以在设计时,佩里级把主炮放在舯部上层建筑上方,希望能用主炮平衡配重,然而问题是……佩里级的配重不均衡实在太严重,一门主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早期生产的佩里级在航行一段时间后不同程度出现了舯拱……所以在后期亚型上,采用了加厚舯部钢板和结构骨架的措施(例如湾湾的成功级就采取了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舯部重量,一方面加强舯部结构,而较早建造的各舰,在入坞大修改造之前,就只能临时在舯部增加100多吨压仓铁来压秤了。

有人好像根本没搞明白,船舶设计中稳性配平和应力配平是两个概念好么?稳性配平做好了不等于应力配平就做好了,一条船可以看成是若干个由结构骨架固定连接起来的分段,每个分段都同时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作用,对于整条船来说,所受重力和浮力是相等的,但是对于分段来说,所受重力是自身重量决定的,所受浮力是本分段排开水的体积决定的,这两者未必相等,所以所受浮力大于重力的分段就要分担重力大于浮力分段的受力差,而这个差值就是由连接分段的舰体结构来承担。我们可以把舰体分段简化为艏舯艉三个大段,从简单的受力分析就能看出,两头轻中间沉和两头沉中间轻的状态,重心都是可以落在舰体中部,也就是说不会对纵向稳性平衡造成影响,但是在舰体应力方面,如果我们把舰体看成一个扁担,那么两头重力大于浮力,中间浮力大于重力的状态,简化受力之后就相当于一个人挑著两桶水的状态,两桶水就相当于首尾重力和浮力之差,这个差值越大,扁担中部也就是舰体舯部受到向上的应力越大,这个受力超过了舰体结构承受能力,就产生了舯拱变形,如果两头太轻中间太沉,那么就相当于两个人抬著一桶水,这桶水就是舯部浮力和重力的差值,这个差值越大,舯部受到向下的应力越大,如果超过结构承受范围,就会产生舯垂,而且在船舶设计和配载时,不但要考虑到在静水中的船体所受应力不能超标,还要考虑到船舶在风浪中航行时,穿浪过程带来的应力变化。再回来说佩里级,佩里级采用了铝合金上层建筑和燃气轮机,大大减轻了重量,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些减重都发生在舯部分段,虽然对于稳性平衡甚至有好处,但是却严重影响了应力配平,导致产生了舯拱的危险,所以佩里级设计时有意识的把主炮放在了舯部上层建筑的位置,试图以主炮的重量改善应力配平,但是这个设计并不成功,或者说只是勉强在静水条件下达成了应力不超标,佩里级早期批次各舰在航行一段时间后,不同程度的产生了舯拱现象,严重危及舰体寿命和航行安全,所以美国海军紧急修改了后续批次设计,增加舯部舰体钢板厚度和结构件重量强度,一方面给舯部增重以减小应力,一方面加强结构强度以提高承力,而已经服役的舰,则临时在舯部增加压仓铁来配平应力,等到入坞维修再更换钢板和结构件。

舯垂(1)和舯拱(2)示意图,对船体来说,舯垂变形超过设计标准会表现为舰底开裂,对于舰船更加危险,舯拱变形超标主要表现为船体上部或者上层建筑(比如佩里级这种大长度连续的上层建筑)开裂,1982年FFG10邓肯号在大风浪中上层建筑发生开裂,就是相当典型的舯部跨浪时舯拱变形超标,此后佩里级针对舯拱问题进行了改进。


佩里是低成本的防空反潜护卫舰,舰舯上是门奥托·梅莱拉授权美国生产的Mk.75 76mm舰炮。放在那儿是因为佩里级舰首A炮位装了MK.13发射架,加上舰首补给区已经放不了B炮位,而且保证射界互不影响,舰尾又有直升机起降平台,所以才会放在那儿。

同样是为了保证MK.13和主炮的射界,日本的旗风级也很麻烦,旗风级把MK.13发射架尽量往前挪,挪到A炮位还往前,为了保证主炮的射界,把B炮位抬高两米。


佩里级在重量分配上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两头沉,中间轻,首部的MK13多用途发射架加上40枚备弹,尾部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等设施都是非常吃重量的,而作为主力的两台LM2500-30燃气轮机又比传统的柴油机或蒸汽轮机系统轻很多,导致佩里级全舰配重呈中间轻,两头沉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航行中穿浪时,往往导致舯部结构受力过大,容易在航行一段时间后造成舰体舯拱,会严重影响舰体寿命,所以在设计时,佩里级把主炮放在舯部上层建筑上方,希望能用主炮平衡配重,然而问题是……佩里级的配重不均衡实在太严重,一门主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早期生产的佩里级在航行一段时间后不同程度出现了舯拱……所以在后期亚型上,采用了加厚舯部钢板和结构骨架的措施(例如湾湾的成功级就采取了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舯部重量,一方面加强舯部结构,而较早建造的各舰,在入坞大修改造之前,就只能临时在舯部增加100多吨压仓铁来压秤了。


据说 佩里级护卫舰,设计建造过程中被断增加长度,后来军舰舰艏和舰尾的重量中,中部出现断裂的风险,因为龙骨不满足增加长度和后的性能需求。所以将舰炮装在军舰中部。另外佩里级主要是反潜。摇臂式防空系统,具备面防空能力。


据说 佩里级护卫舰,设计建造过程中被断增加长度,后来军舰舰艏和舰尾的重量中,中部出现断裂的风险,因为龙骨不满足增加长度和后的性能需求。所以将舰炮装在军舰中部。另外佩里级主要是反潜。摇臂式防空系统,具备面防空能力


主要是为了达到舰体的一个重量平衡。


佩里是低成本的防空防潜护卫舰,舰首有发射架,舰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为保证射界互不受影响,所以76毫米主炮设在军舰中部。


从二战到现在经过几次战争,军舰舰炮安装在中间位置能让炮弹打的更准更高效。


在中间除了美观,更主要的是机动性更好

敌人前方相遇的机会更大

开炮了也会更容易打击到地方


现代军舰的主要进攻手段是发射导弹,把主舰炮放在中间位置有充分利用空间的意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