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论,似乎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拍过了,那么,接下来,又该选谁呢?


把《战国鬼才传》拍真人版

原著漫画比大河剧还大河剧!

以古田重然为视角讲述信长、秀吉、家康三代领导集体,中间穿插明智光秀、松永久秀、荒木村重、伊达政宗、蒲生氏乡、北条氏直、毛利辉元、加藤清正、黑田如水、福岛正则、小西行长、真田幸村、大久保忠邻、丰臣秀赖、石田三成等大名。

还有千利休、宗二、本阿弥光锐、小堀远州、上田重安、狩野永德、岩佐又兵卫等文化人。甚至出现了沈惟敬、李舜臣、李如松。讲述了一个时代,涉及日本、朝鲜、大明、琉球、欧洲。

整部漫画看下来,表面讲的是茶道,实际讲的是一个时代的人与事:

松永久秀的叛逆、不服输

荒木村重的贪与痴

织田信长的「有来有往的爱」

丰臣秀吉的「乐」

德川家康的「秩序」

明智光秀的「一片洁白」

石田三成的「格」

石田信澄的「自然」

沈惟敬、小西行长、大久保忠邻的「商人世界」

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的「追寻信长」

以茶道为切入点来看一个时代的风貌,利休、山下宗二、古田、本阿弥光锐、小堀远州、岩佐又兵卫,这些人的精神构成了后世日本的美学,而岩佐又兵卫成为浮世绘的鼻祖,浮世绘启迪了梵高,梵高成为现代艺术之父,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利休、古田的死并非白死。


公家与天皇啊

大河剧里一个公家主角、天皇主角的都没有…

源赖朝开创了武家的时代,拯救了日本的历史电视剧……

大河剧真的是太喜欢拍武家与幕末的事了,奈良平安这么多斗争,有题材可拍啊

这些题材的历史小说不少,可以找一个来电视化,持统女帝的《朱鸟の陵》、元正女帝的《美貌の女帝》、橘嘉智子的《檀林皇后私谱》、藤原道长的《この世をば》、藤原定子的《悲愁中宫》等等

有过这样的想法,大河剧拍摄了很多不同武将为主角的战国,不知能不能拍一个公家主角的战国,以公家的角度来看战国,又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毛利辉元,他的一生是罕见的「空有才能而无勇气」的体现,如果能拍出来,我们将会看到大河剧历史上给人观感最恶劣的主角,但也是最有艺术性的主角之一。

言归正传,虽然nhk大河剧年年在出,然而直到《真田丸》之前,大河剧对于织丰德政权权力结构的演变与推移都没有超过本乡和人教授出的那种只值得擦鼻涕的文库本的水平,但安桃时代的剧仍然是定番,这样nhk的领导们看起来是稳当,但是对于收视率而言只是慢性毒药。依我来看,未如借助2020年《麒麟来了》口碑收视率双双爆炸的机会(不用我毒奶,这差不多是必然情况),彻底远离安桃剧三四年,拍一拍应仁和室町的剧情,也非坏事。大内政弘和山名宗全的革命友♂情,又有什么拍不得的呢?

大河剧的颓势,依愚见,不是一两部精品电视剧就能救回来的。必须是从里到外的大革新,才能对大河剧品牌作出一定拯救。当初nhk大河剧独霸天下的时候,它独霸了日本的定番历史剧这个生态位,又没有当今形形色色的网路媒体、acg等的竞争,自然是混得如鱼得水。而大河剧如今想要再振雄风,一味重复老路绝不可行。如今的历史爱好者,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获得审美体验,而如果nhk大河剧不能带给当今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那么怎么取材也只是白费心机。


刚回答完宇喜多家的问题,觉得这一家子有太多故事可以拍了。可以来个《宇喜多三代记》,挽救挽救大河剧的颓势。因为按照他们家不靠谱军记物语来拍,前期是各种毒杀、暗杀、枪杀,完全是好莱坞大片的套路。后期画风一转变成于正的电视剧,秀家独得秀吉「大猪蹄子」恩宠,火箭式串升。加上家臣团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不用愁角色同质化的问题。

但拍到关原之战结束后,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旁白杀?


……回头想了想,让秀家被「旁白杀」简直暴殄天物。早年的荣光对比八丈岛的苦难,时光流逝,「恩家」与「仇人」相继凋零。人生的最后,秀家的感悟理应当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以弄个古河公方记,讲讲一代穷折腾爱好者足利成氏的故事。从永享之乱他爹作死被幕府超度开始拍,再捎带点结城合战内容。等镰仓复位正式登场。接下来杀死上杉宪忠,和幕府决裂,迁都古河,和堀越公方两上杉撕逼,到最后搞得关东大乱后让位给儿子结束。后来关东拿得出手点的大名佐助里见千叶真里谷太田成田长野基本不是跟成氏混过就是跟成氏打过,一个人开启关东近百年的混战。比远江性别都有争议的小小国人众的情感生活和小田原初阵故事基本靠编的某太阁马回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宪忠首级 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 假装把他爹也带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管领府邸的大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 浪迹近畿难入喉爹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利根川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造反就一次成熟 我没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镰仓破岁月在古河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享德那年我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申诉幕府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关东破

首级将八州染色 结局我看透八幡宫外的古道爹牵著我走过遍地公方的年头 就连源义政都沉默。

远远谈不上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拍过了,倒是不太重要的历史人物拍了一大堆。

就以最热门的战国题材为例,至今以战国前期为题材的,只有一部视角十分奇怪的《花之乱》。

我觉得,细川、山名、大内、畠山诸氏的故事不说也就算了,但三好家的崛起和覆灭过程都没拍过,以致许多人整天拿信长公的事迹吹逼,却连他挥师上洛的历史背景都不了解,岂不尴尬?

还有几部,本身拉出来的人物未见得不重要,只是详略安排令我不满。

你拍山内一丰,却不详写这家伙在秀次事件中的作为,拍井伊家,却不把重点放在桃山时期的纵横捭阖,整天男欢女爱熬鸡汤的,那要这个战国背景干嘛?

谈恋爱在现代不方便多了,非去费劲搞个古装作甚。

话说这年代,信息渠道太过发达,大河剧要兼顾大众口味,又要从历史中取材,处境已经很尴尬,悲观估计,将来方向不会朝著历史爱好者期望的那一头发展。

假大空伟光正的鸡汤式三观不改的话,没辙。


北条早云/伊势长氏/伊势盛时

按照通说88岁的版本来写(编)剧情

因为早云活得久,时间跨度大——足以横跨室町幕府中期到战国前期——可以从嘉吉之乱一直讲到北条攻取相模扎根关东为止

前期剧情可以讲到嘉吉之乱、享德之乱,特别可以以早云的视角描述下应仁之乱(早云曾经的老大足利义视是应仁之乱的当事人之一)

后期剧情可以讲早云在东国的创业,可以描述下战国前期的东国局势,顺便可以讲到今川义忠/今川氏亲父子和武田信昌/武田信绳/武田信虎祖孙三代,让我们看看今川义元和武田信玄的爷爷爸爸是什么样的

PS我知道新的研究表明北条早云也就活了六十多岁,前期很多生平是虚构的(摊手)


不知道最上义光有没有拍过

反正这老爷子的一生也是挺刺激的

最上家的命运也是令人唏嘘


紫式部。她本人生平经历比较平淡,但她所在的平安中期很有意思,是充满政治阴谋的时代。藤原道长可以作为全剧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他比明智光秀还要难以洗白,不适合当主角)。宫斗和华丽的服装也可以吸引大量女性观众。平安时代(除了后期平氏、源氏题材)很少拍影视剧,可能因为当时的天皇被藤原摄关家控制,拍出来有损皇室尊严。


三好三代记(元长、长庆、义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