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論,似乎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拍過了,那麼,接下來,又該選誰呢?


把《戰國鬼才傳》拍真人版

原著漫畫比大河劇還大河劇!

以古田重然為視角講述信長、秀吉、家康三代領導集體,中間穿插明智光秀、松永久秀、荒木村重、伊達政宗、蒲生氏鄉、北條氏直、毛利輝元、加藤清正、黑田如水、福島正則、小西行長、真田幸村、大久保忠鄰、豐臣秀賴、石田三成等大名。

還有千利休、宗二、本阿彌光銳、小堀遠州、上田重安、狩野永德、巖佐又兵衛等文化人。甚至出現了沈惟敬、李舜臣、李如松。講述了一個時代,涉及日本、朝鮮、大明、琉球、歐洲。

整部漫畫看下來,表面講的是茶道,實際講的是一個時代的人與事:

松永久秀的叛逆、不服輸

荒木村重的貪與癡

織田信長的「有來有往的愛」

豐臣秀吉的「樂」

德川家康的「秩序」

明智光秀的「一片潔白」

石田三成的「格」

石田信澄的「自然」

沈惟敬、小西行長、大久保忠鄰的「商人世界」

蒲生氏鄉、伊達政宗的「追尋信長」

以茶道為切入點來看一個時代的風貌,利休、山下宗二、古田、本阿彌光銳、小堀遠州、巖佐又兵衛,這些人的精神構成了後世日本的美學,而巖佐又兵衛成為浮世繪的鼻祖,浮世繪啟迪了梵高,梵高成為現代藝術之父,文化的交融與傳承,利休、古田的死並非白死。


公家與天皇啊

大河劇裏一個公家主角、天皇主角的都沒有…

源賴朝開創了武家的時代,拯救了日本的歷史電視劇……

大河劇真的是太喜歡拍武家與幕末的事了,奈良平安這麼多鬥爭,有題材可拍啊

這些題材的歷史小說不少,可以找一個來電視化,持統女帝的《朱鳥の陵》、元正女帝的《美貌の女帝》、橘嘉智子的《檀林皇后私譜》、藤原道長的《この世をば》、藤原定子的《悲愁中宮》等等

有過這樣的想法,大河劇拍攝了很多不同武將為主角的戰國,不知能不能拍一個公家主角的戰國,以公家的角度來看戰國,又是一種別樣的感覺


毛利輝元,他的一生是罕見的「空有才能而無勇氣」的體現,如果能拍出來,我們將會看到大河劇歷史上給人觀感最惡劣的主角,但也是最有藝術性的主角之一。

言歸正傳,雖然nhk大河劇年年在出,然而直到《真田丸》之前,大河劇對於織豐德政權權力結構的演變與推移都沒有超過本鄉和人教授出的那種只值得擦鼻涕的文庫本的水平,但安桃時代的劇仍然是定番,這樣nhk的領導們看起來是穩當,但是對於收視率而言只是慢性毒藥。依我來看,未如藉助2020年《麒麟來了》口碑收視率雙雙爆炸的機會(不用我毒奶,這差不多是必然情況),徹底遠離安桃劇三四年,拍一拍應仁和室町的劇情,也非壞事。大內政弘和山名宗全的革命友♂情,又有什麼拍不得的呢?

大河劇的頹勢,依愚見,不是一兩部精品電視劇就能救回來的。必須是從裡到外的大革新,才能對大河劇品牌作出一定拯救。當初nhk大河劇獨霸天下的時候,它獨霸了日本的定番歷史劇這個生態位,又沒有當今形形色色的網路媒體、acg等的競爭,自然是混得如魚得水。而大河劇如今想要再振雄風,一味重複老路絕不可行。如今的歷史愛好者,並不是隻有一種方法獲得審美體驗,而如果nhk大河劇不能帶給當今人以獨特的審美體驗,那麼怎麼取材也只是白費心機。


剛回答完宇喜多家的問題,覺得這一家子有太多故事可以拍了。可以來個《宇喜多三代記》,挽救挽救大河劇的頹勢。因為按照他們家不靠譜軍記物語來拍,前期是各種毒殺、暗殺、槍殺,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套路。後期畫風一轉變成於正的電視劇,秀家獨得秀吉「大豬蹄子」恩寵,火箭式串升。加上家臣團內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也不用愁角色同質化的問題。

但拍到關原之戰結束後,就不知道怎麼處理了…旁白殺?


……回頭想了想,讓秀家被「旁白殺」簡直暴殄天物。早年的榮光對比八丈島的苦難,時光流逝,「恩家」與「仇人」相繼凋零。人生的最後,秀家的感悟理應當如下: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可以弄個古河公方記,講講一代窮折騰愛好者足利成氏的故事。從永享之亂他爹作死被幕府超度開始拍,再捎帶點結城合戰內容。等鎌倉複位正式登場。接下來殺死上杉憲忠,和幕府決裂,遷都古河,和堀越公方兩上杉撕逼,到最後搞得關東大亂後讓位給兒子結束。後來關東拿得出手點的大名佐助裏見千葉真裏谷太田成田長野基本不是跟成氏混過就是跟成氏打過,一個人開啟關東近百年的混戰。比遠江性別都有爭議的小小國人眾的情感生活和小田原初陣故事基本靠編的某太閣馬回眾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憲忠首級 孤單佇立在窗口我在門後 假裝把他爹也帶走。

舊地如重遊 月圓更寂寞

管領府邸的大火不忍苛責我一壺漂泊 浪跡近畿難入喉爹走之後 酒暖回憶思念瘦利根川向東流 時間怎麼偷造反就一次成熟 我沒錯過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鎌倉破歲月在古河剝落 看見小時候猶記得享德那年我還很年幼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申訴幕府沒聽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關東破

首級將八州染色 結局我看透八幡宮外的古道爹牽著我走過遍地公方的年頭 就連源義政都沉默。

遠遠談不上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拍過了,倒是不太重要的歷史人物拍了一大堆。

就以最熱門的戰國題材為例,至今以戰國前期為題材的,只有一部視角十分奇怪的《花之亂》。

我覺得,細川、山名、大內、畠山諸氏的故事不說也就算了,但三好家的崛起和覆滅過程都沒拍過,以致許多人整天拿信長公的事蹟吹逼,卻連他揮師上洛的歷史背景都不瞭解,豈不尷尬?

還有幾部,本身拉出來的人物未見得不重要,只是詳略安排令我不滿。

你拍山內一豐,卻不詳寫這傢伙在秀次事件中的作為,拍井伊家,卻不把重點放在桃山時期的縱橫捭闔,整天男歡女愛熬雞湯的,那要這個戰國背景幹嘛?

談戀愛在現代不方便多了,非去費勁搞個古裝作甚。

話說這年代,信息渠道太過發達,大河劇要兼顧大眾口味,又要從歷史中取材,處境已經很尷尬,悲觀估計,將來方向不會朝著歷史愛好者期望的那一頭髮展。

假大空偉光正的雞湯式三觀不改的話,沒轍。


北條早雲/伊勢長氏/伊勢盛時

按照通說88歲的版本來寫(編)劇情

因為早雲活得久,時間跨度大——足以橫跨室町幕府中期到戰國前期——可以從嘉吉之亂一直講到北條攻取相模紮根關東為止

前期劇情可以講到嘉吉之亂、享德之亂,特別可以以早雲的視角描述下應仁之亂(早雲曾經的老大足利義視是應仁之亂的當事人之一)

後期劇情可以講早雲在東國的創業,可以描述下戰國前期的東國局勢,順便可以講到今川義忠/今川氏親父子和武田信昌/武田信繩/武田信虎祖孫三代,讓我們看看今川義元和武田信玄的爺爺爸爸是什麼樣的

PS我知道新的研究表明北條早雲也就活了六十多歲,前期很多生平是虛構的(攤手)


不知道最上義光有沒有拍過

反正這老爺子的一生也是挺刺激的

最上家的命運也是令人唏噓


紫式部。她本人生平經歷比較平淡,但她所在的平安中期很有意思,是充滿政治陰謀的時代。藤原道長可以作為全劇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他比明智光秀還要難以洗白,不適合當主角)。宮鬥和華麗的服裝也可以吸引大量女性觀眾。平安時代(除了後期平氏、源氏題材)很少拍影視劇,可能因為當時的天皇被藤原攝關家控制,拍出來有損皇室尊嚴。


三好三代記(元長、長慶、義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