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同样双方在航空领域也争的不可开交,而苏联的航天技术曾经也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继承的航天技术也迅速陨落。当然说到美苏两国争霸航天领域,就不的不提到苏联的超级航天工程——暴风雪计划。令人可惜的这个价值200亿卢布的超级计划,只成功进行了一次便迅速陨落。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为了在航天领域占得先机,所以开始着手打造可重复使用的"太空梭"航天飞机,其目的是就是想通过研发出一款更加经济适用的航天轨道运输工具,来取代当时造价极其高昂的载人宇宙飞船和重型运载火箭。但是身处冷战漩涡中的苏联已经失去了理智,他们认为这是美国想要研发出未来搭载核武器的航天运载器。因此,苏联当局于1976年决定开展类似的航天飞行器项目以应对美国这种"战略核威胁",于是苏联航天史上最后一个超级工程"暴风雪"计划正式启动。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和美国的波音737客机大小相近,都是同样采用三角翼布局,全身机长约37米、整体机高约17米。该航天飞机起飞的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05吨、飞行返回后的着陆重量也达到了82吨。除此之外"暴风雪号"的机背上有一个巨型的货舱,可以搭载30吨的货物进入近地轨道飞行,同样该"暴风雪号"还可以将重达20吨货物随机带回。对比同时期的美国航天飞机,美国的航天飞机只能将25吨的货物送入近地轨道,并将15吨货物带回。

苏联方面为了能够多次使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设计人员将其使用寿命提升到了100次重复使用的级别。而"暴风雪号"高达70立方米的乘员舱可以较为从容的容纳10名航天人员,但是美国的航天飞机却只能搭载7名航天人员。由此可见"暴风雪号"航天的性能各处都要优于同时期的美国航天飞机。

而"暴风雪号"的首次试飞还是使用遥控方式进行无人测试飞行方式,全程实现无人驾驶飞行,而暴风雪号在环绕地球飞行2圈,耗时3小时25分钟后成功返回地面。将时间调回到1988年11月15日凌晨3点,苏联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搭载能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2号发射台成功发射升空,飞船顺利发射并成功进入近地点247公里,远地点256公里的近地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采用了航天领域极其罕见的水平运输、到点起竖调试发射的模式。所以苏联方面为了实现这一发射方式,专门在安-124大型运输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从而推出了安-225"梦幻"超大型运输机。安-225"梦幻"超大型运输机时至今日仍然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雄厚的国力以及丰富的技术储备。

而"暴风雪"计划也是苏联太空探索史上最大规模、最昂贵的计划,苏联方面为了加速完成这一航天计划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方面直接投入的经费金额高达200亿卢布。这样庞大的经济支出也是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暴风雪"计划先后成功建成两架完整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和小鸟号。但随着苏联解体,昔日争霸宇宙的航天计划不得不被俄罗斯当局放弃,这一苏联航天历史上乃至人类航天历史上的宏伟计划也被迫戛然而止。(利刃/皮皮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