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間:

最理想的是孩子有一個自己的房間, 裡面放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傢具。

如果不能給孩子自己的房間, 我們可以在房間里隔一個空間, 孩子就會覺得他是獨立性的個體, 和他的母親是分開的兩個人, 同時他在家庭里也有自己的空間, 就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使用這個房間。 有了他們自己的生理環境也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自己心理層面的環境, 因為生理層面的環境會對心理層面的環境造成影響。

二、光線:

盡量充分地利用自然光。

三、空氣循環、溫度與濕度:

通過空氣循環有新鮮的空氣, 但是如果是很冷的時候, 溫度相對於空氣循環可能會更重要一點, 但是當孩子移到另一個房間時我們可以把之前的房間通下風。 溫度對於新生兒尤其重要,他們出生後的2,3周無法自己調節自己的體溫, 所以溫度要相對要高一點(25攝氏度), 之後可以再低一點像是(18-20度)。 還要考慮濕度, 如果環境很乾燥我們需要提高濕度, 因為孩子有一些粘膜體表, 當空氣過於乾燥時會裂開, 這樣微生物容易侵入。也許孩子出生最初需要生活在比較人造的環境, 但是一點點我們將孩子引入真實的生活環境。

四、顏色:

顏色必須讓環境看上去非常和諧。要是淺色的,牆上的顏色可以是柔和的, 但是教具的顏色需要是明亮的來吸引孩子。 不能經常改變環境, 因為孩子需要建立參照點,這樣才會產生安全感。

?

五、傢具、教具以及環境里的其他物體:

所有物體都要符合實際的, 具有良好功能的, 每一樣物體都要有自己的功能在那裡, 每樣都要乾淨, 完整, 不要有零部件缺失, 還要有秩序擺放, 所有的東西都要始終很完美, 沒有任何東西是多餘的, 要是被需要的, 並不是因為你喜歡才放那裡, 而是孩子需要這件東西來充分發展自己, 也意味著每樣東西都要有智能目的(INTELLIGENT PURPOSE) ,也就是說每樣東西都能幫助孩子發展某項技能, 具有相同功能的教具我們通常只需要放一個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