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意義重大。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1.進入小學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幼兒所適應的以遊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以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另外,學習以口頭語言為主改為學習以文字或符號寫成的教科書。

2.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像力,初步具備熱愛集體等道德品質。

二、幼兒入學準備的具體措施

1.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兒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自己的學慣用品,懂得自我保護。我們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來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

2.增強文明禮貌要求幼兒會用日常禮貌用語;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3.講究個人衛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會正確使用手帕;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

4.改變作息制度和環境布置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可延長時間,適當增加課時,並逐步減少睡眠時間;另外,在環境布置上,可按小學桌椅的形式排列課桌,並設立黑板。

5.帶領幼兒參觀小學讓幼兒熟悉小學和激發幼兒入學的願望,還可與小學生聯歡,搞「大手拉小手」活動,使幼兒從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學準備。

6.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小學生課間和課餘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這就要求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逐漸養活成人的直接照顧。

7.搞好幼小的知識銜接幼兒園大班教師應適時參加培訓,了解小學的知識體系及學習內容,對於一些知識的傳授能與小學銜接,並適當增加一些漢語拼音和執筆姿勢及書寫習慣的教學。

做好幼小銜接,小學和幼兒園都要改革,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攏,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另外,還可以開展知識講座,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總之,搞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源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