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和网友交谈。

网友:

王兄,请问一下,你的那个地产经验视频要在哪里学习呢?

小露露:

公众号窗口的链接;你要去地产?不做设计了?

网友:

早就没做啦!现在有个XX甲方的设计部门副职,我很感兴趣,看看有没有机会。

小露露:

可以的;有机会去个不错的地产,我觉得还是对纯设计的朋友很有好处。

网友:

说是会把项目的设计部分,包括建筑喝水暖电以及装修,都会交给我负责,我对这点非常感兴趣,已经表态可以降薪入职(不过,薪水真心有点低)。

小露露:

这机会,忒好了;熬出来,就是一次很大的成长。降薪都值得,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网友:

是的,老哥,有点小紧张,竞争比较厉害,年龄比我大的也在一起竞争~~

小露露:

这个,交给老天吧,自己发挥好就行。相信自己~~

一边高兴的鼓励别人,一边也是真心的羡慕,这么年轻,就遇到这么好的机会。

记得在33岁的时候,自己非常主动而正经的告诉HR,帮我留意设计经理的岗位,我真的,真的能做好。

HR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说,呵呵,好的,就挂断了电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直至以结构岗位身份,阶段性走完了这一段地产生涯。

有些事情,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更是求之而不可得!

过了两天,我想他应该也面试完了,便问了下。

网友:

估计要凉了(哭脸.gif)。

第一个问题就是灵魂拷问-问你一个项目现在要做方案,你主要关注哪些点?(哭脸.gif)我一搞结构的,能知道个毛线啊?

见势不妙,我也就假装忙碌,玩消失了。

不想又过了两天,这位兄弟又发消息来了。

网友:

王兄,跟你汇报来了。

那个甲方希望我能过去,但是他们认为我暂时并不适合直接做设计部的管理岗位,因此只给了一个结构设计经理,但说是会给机会成长,并且罗列了一堆升职空间。

但是!给的薪水比我现在少了1/3,才30多的年薪,虽然说已经是同等岗位最高薪酬了,但也实在过低了些;而且就算后面能成为设计部副经理,薪酬也比我现在高不了多少。

理想很丰满,现实还得养家啊,我现在确实比较犹豫。

小露露:

1,没有甲方经历直接上部门管理岗位,确实来得陡了一点,这是客观事实,对公司对你自己而言,一步一步来都是有好处的,这点其实完全可以接受,不必放在心上;而领导的那些承诺,可以当真也可以不当真,这要看你是否能和平台同时成长,相互成就。

2,从纯设计直接给经理职位,这是挺好的事情,对方一定是很急,否则一般很难遇到,换其他设计院的朋友,可能早心动了,你信不信?:)

3,关于薪酬的事情,建议看时薪,看综合收益:结构经理时薪肯定比大多数做结构设计的高不少,总收入下降,那意味著你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你可以休息,思考,或学习,这非常宝贵;以后,如果真能成部门经理,这获得的成长不是这点钱能衡量的-只盯著钱真不是好主意

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机遇 ,去这里是很OK 的。供谨慎参考哈。

祝你好运。

纯设计直接上部门管理岗,那是极小概率事件。

但对比自己「冗长」的职级提升之路:结构设计师,结构设计主管,结构设计经理,高级结构设计经理,这兄弟运气算很不错了,也算是弯道超车的一种。

虽然没有拿到最心仪的部门经理岗位,但是直接上结构经理,也算是稳扎稳打的一步棋,结果挺好的。

而站稳了结构设计管理岗后,再找机会向上跳,也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下面这位朋友。

同是结构出身,这位朋友已经是一家中小地产的设计部门负责人。对大多数结构同仁而言,这是一座不易逾越的高峰,他成功的迈了过去。

但越过山丘,还是遇到一系列困扰。

由于内容不便公开,提问只做简单转述。

尽管是部门负责人,但迫于压力,目前焦虑和纠结著下面三个选择:

一是:去大中型房开,从结构设计经理做起(最近有猎头找过,但大中型房企对设计经理一般要求建筑出身);

二是:换本地的小房开,争取继续从事设计经理(待遇会略高);

三是:呆在现在的公司继续熬,也许五年后有上升机会。

小露露

朋友你好,最近有点小忙,才回复,不好意思。

我的建议如下,请您谨慎参考。

1,没有理由选择第一条路;

从结构转到了部门负责人,一方面是你的努力,但恐怕还有很大程度是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

我意思是,你再一次转去大中房企做结构经理(哪怕是结构总监),都很难想像还有这种机遇会出现,即使出现,更难保证能抓得住。

部门负责人和专业岗经理,是层次完全不同的两个岗位,这一点你肯定体会很深。

所以,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2,不做风险远大于受益的事;

如果同样是小开发商,同样的岗位,就只是多了点收入,那这个受益和风险是不匹配的,你对现在平台的情况是非常清楚且可以掌控,而对新单位是摸不准的,那你何必去冒这样的险呢?

目前情况是「稳定、远期有上升空间、领导较信任」,对很多人来说,有这样几条优势,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工作了。

风险和受益一定要匹配,所以,个人觉得第三条路更优。

3,关于管理的庞杂

「工作内容还在扩充」,说明这是一个扩展的系统,机会应该是越来越多。

「管理感觉都浮在表面」,但换个角度,这也是个磨练管理能力的好机会-在自己的手里头,把混沌塑造为有序,这是管理者的大成效。

在反过来想,直接空降到一个管理有序的系统,按部就班的做事情,那我们的价值如何体现呢?

「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你必须想办法解决,德鲁克说,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的时间,就是说的这个事。

4,关于待遇不高

一方面,把事情做在前面,在做合适的向上沟通,自己尽力去争取一下,成不成都能坦然接受。

另外一方面,可以转换下思路

不管是基层,还是部门领导,或是更高的高管,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薪酬过高,再高都希望更高。

而顺著房企,哪怕以后再一步步往上爬,终会有上不去的地方-彼得原理,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真正能一路能到顶的,那是极小概率事件。

同时,即使岗位再高一点,一直打工的话,收入多少都是能很快算的出来的,多一点少一点,都无法靠这个发财,更不用说财富自由了。

而更为现实的是,随著年龄的增加,竞争的趋紧,打工模式注定会越走越窄收入的性价比和稳定性都会逐步降低,不可长久持续。

所以,兢兢业业把工作捋顺,保证有一份稳定和体面的收入的同时,相当部分人不能指望靠升迁来获取更多财富,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步考虑和规划个人的其他商业模式,提前找好全身而退之路。

谋划这件事,越早越好,最迟,得从35岁开始吧。

祝你好运。

上面几个问题,让我们看到结构人的一条典型的职场之路:

设计院做结构设计-地产做结构设计管理-地产做部门经理。

然后呢?

就是更高,更巍峨的一种山峰-名叫,华丽丽的瓶颈。

后面怎么走?

小露露的星球,其实就是扯的这些蛋。

欢迎加入,一起讨论,一起践行突破之旅。

- END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你喜欢朝露的文章

请关注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