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朝思暮想的「大阅兵」来了!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1日向记者表示,准备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期间将展示包括坦克和第五代战机在内的一系列武器装备。特朗普曾于2017年7月现场观摩法国国庆日阅兵,此后他就希望在美国搞一场类似的大阅兵活动。原本这场阅兵式有望在去年11月举行,但后来由于花费超过白宫预估的3倍而取消。那么特朗普为何如此坚持要搞阅兵式,美式阅兵又有过怎样的有趣看点?本期《出鞘》就来谈美国阅兵。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在国庆日等重大节日举办盛大阅兵式,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人们印象中却似乎很少举办类似的大型活动,那么美国为何「不热衷」阅兵呢?这首先要归因于美国特殊的体制,美国建国之初虽然表面上各州都归中央管治,但实际上彼此之间的独立性颇强,组织全国性的大阅兵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大多以各地区邀请部队参加小规模游行活动为主。这样的庆祝活动更像一场聚会,参加游行的士兵虽然要保持著整齐队列,但不需要踢正步,只需不断向沿途的民众挥手微笑即可,气氛比较轻松。

其次则要归因于美国的历史传统了。在美国成立早期,虽然大规模成制度的阅兵式并不常见,但总统作为三军统帅其实也还是会找其他各种机会来检阅军队的,尤其是在每年的「美国独立日」当天。据考证,这种特殊阅兵式一直延续到了美国第11任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的任内,但到他的继任者扎卡里·泰勒上任后,这个传统却中断了。扎卡里·泰勒没有举办阅兵式,一方面可能与当时支持他上位的辉格党反对美墨战争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跟泰勒本身就是当时美国军队中有名的战争英雄有关。

虽然定期阅兵的传统中断了,但在历史上一些重要时期,美国还是会举行不定期的大型阅兵式,以庆祝战争的结束或振奋民心。比如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林肯突遭暗杀。为了改变林肯遇刺后的沉闷悲痛氛围,并庆祝内战的结束,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选择在宣布内战结束的同时,在华盛顿举办了一次大阅兵。当时参与受阅的共有三支联邦军主力军团——由乔治·戈登·米德率领的波托马克军团、由威廉·谢尔曼率领的乔治亚军团和田纳西军团,共14万5000名军人。

结果这场原本为振奋人心的大阅兵演变成了米德和谢尔曼之间的荣誉之战。首先登场的是波托马克军团,5月23日米德率领他的8万官兵,从华盛顿国会山出发,沿著宾尼法尼亚大街行进,整个队伍绵延了7英里长。隔天乔治亚军团和田纳西军团也开始接受检阅。相对于波托马克军团,谢尔曼的部队在军容、军纪方面明显相形见绌,不仅军人们又瘦又黑、衣衫褴褛,军团最后还跟著成群结队的黑人、劳工和牛马。尽管如此,谢尔曼还是非常激动,他后来回忆说这是「一生中最幸福和最满意的时刻」。

美军早期的不少将领都是满脑子古典军人传统的人,除了谢尔曼外,还有一个便是巴顿,据说他在西点军校时就非常喜欢阅兵。但在1943年西西里岛战役时,巴顿却碰上了同样视荣誉如生命的将领——蒙哥马利,这在两者之间意外引发了一场入城式竞赛。为了阻挠巴顿抢先进入墨西拿,蒙哥马利使计让巴顿绕远路去打巴勒莫,而自己则抄近道直扑墨西拿。但巴顿却将计就计抢先杀出一条血路,提前进入墨西拿。后来当蒙哥马利率领英军入城时,巴顿早已率领美军在城内办完了入城阅兵式。

在巴勒莫之后,巴顿参加过的另一场阅兵式便是发生在1945年9月四大战胜国在柏林举行的联合胜利阅兵式了。由于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已生嫌隙,这场联合阅兵式没有一丝「联合」的味道,例如原本参加阅兵的应该是四国军方的最高代表,但只有苏军老老实实地派出了朱可夫,美国则由巴顿代表艾森豪威尔,而英国方面的蒙哥马利干脆不出场,只搬出了一个不出名的少将来顶替。或许是出于对西方盟国的不满,苏军最后在联合阅兵式上亮出了IS-3重型坦克,在气势上要压倒美军接受检阅的M24霞飞坦克不少。

为了夺回气势,1946年1月12日美国又在纽约重新举行大规模陆上胜利阅兵。与先前柏林盟军联合阅兵不同,美国为这次阅兵投入的资源十分可观,例如第82空降师在柏林阅兵中只出动一小部分,而在纽约阅兵时,不仅提前被从西柏林的守卫任务中调换出来集训,还几乎倾巢而出。而在装备方面,美军这次不仅出动了在二战中立下辉煌战功的「谢尔曼」坦克以及其他装甲战车和榴弹炮,还专门组织了由C-47运输机构成的空中阵营。阅兵式上的暗自较劲,后来也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先兆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无疑是需要用阅兵这种形式来向苏联展示自己的国力的。例如在1957年艾森豪威尔的就职庆典上,美军就抢先展示了改进自德国V2导弹的「红石」火箭、当时最先进的「蛇鲨」导弹和「斗牛士」导弹等先进武器。此外1958年刚列装部队的F-104战斗机也被搬到了彩车上进行展示。此次游行最后据统计共有73个乐队和59辆彩车参加,这也使这场游行整整持续了4小时32分钟,成为历届美国总统就职庆典游行中最长的一次。

在艾森豪威尔的这次阅兵之后,美国大型阅兵式出现了一个新传统——新总统就职典礼取代「美国独立日」成为举行大型阅兵式的主要场合。当然,这也给了部分政客以作秀的机会。例如在1961年肯尼迪的就职庆典中,除了美军参与游行的军人方阵和先进武器外,其中一辆彩车上还拉著肯尼迪在二战对日作战时服役过的鱼雷艇,以褒扬总统勇猛抗敌、身受重伤的英雄之举。不过这艘鱼雷艇实际上只是仿制品而已,因为真正的那艘早就被日本人打沉在了太平洋里。

在肯尼迪之后,美国国家级的大阅兵开始寿终正寝。这主要与当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有关,因为越战不仅让美国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还让美军在美国普通民众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加上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战和厌战情绪高涨,以及美国在同苏联的军事对抗中逐步转入战略防御阶段,这些都让当时的美军高层对举办类似大规模阅兵式慎之又慎。而这一停,便停到了1991年6月8日。

当时美军通过海湾战争已经完全洗刷了越战的阴影,为了显示功绩,老布希便在华盛顿举办了名为「国家胜利」的大阅兵。这次阅兵由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上将担任阅兵总指挥,在各军种步兵方队方面,由海湾战争期间指挥驻中东地区美军海军陆战队的沃尔特·布默中将走在前列,参加过海湾战争的其他多国军队方队则举著本国国旗紧跟其后,之后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也相继登场。

老布希之后,美国再也没有举行过如此大规模的国家级阅兵式,特别是在陷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之后,美军更愿意采用一些更加软性的公关活动,来给军队挣得形象分,这一方面尽到了军队的义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国会老爷们面前争取军费。我们常说国会老爷们是美军的「第一天敌」,这一点在阅兵式上同样明显。例如美国举办一次阅兵,不仅需要国会和所在地州议会的投票通过,其所需的费用和资源也都需要国会内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才能得到,这些无疑降低了美国在举办阅兵式上的可操作性。

此外限制美国举办大型阅兵式的因素,还有美国社会传统中对庞大战备力量的戒心。以前在美国还孤立于美洲大陆的年代,美军「连给好莱坞拍战争戏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抽出精力来频繁组织大阅兵了。而等到美国强大到有资格做「世界警察」的时候,持实用主义哲学的普通美国人,又会把阅兵看成是缺乏实际意义的形式主义。加上频繁的战争又毁掉了美军在普通民众中的形象,单纯举办为了展示实力或显示战绩的大型阅兵式,会进一步挑动全球的反美神经,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除了美国国民的性格之外,美军不常搞大型阅兵式还与场地因素有关。因为美国搞国家级阅兵式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首都华盛顿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场地来容纳步兵队列和武器装备。虽然美国白宫外就有一片很大的草地,而且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之间也有一块很大的空地,但这里既不与交通干线连通,路面也不够厚实到可以承受重型坦克碾过。所以美国的阅兵式大多会选在华盛顿的大街上举行,而且重装备展示也多会以花车的形式来展出。

有了这些「不利因素」,特朗普的阅兵式还有搞头吗?其实客观地说,特朗普的这场阅兵式的确是美国现在急需的。因为虽然美国目前仍然是现存的唯一超级大国,但由于中俄等国军事实力的急剧增强,和其本身尚未脱离多个战争泥潭,美国社会现在普遍弥漫著一股焦虑的气氛。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显然是需要一场大型阅兵式,来展示美军的强大军力的,这一方面有助于给国内民众打气,安抚种种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威慑潜在的对手国。

此外随著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军频繁爆发各种非战斗事故,美军也需要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来提振美军士气和修复美军形象。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特朗普本身的需要也是促成这次阅兵成行的条件之一。因为举办阅兵式,一方面有助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展示对军队的强大领导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特朗普借助这场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集体活动,将普通美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对其个人的选票支持,这在接下来的连任竞选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