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50107.JPG  

到的时候,寺内正敲起了钟。

低沉的咚、咚、咚,按著敲钟人的心之频率,是规律的节奏,受众者的心跳却是随一声缓过一声。钟声传递著一种正气,隐约回绕山之巅森之间,更衬托了这座全台最高佛寺的静谧深远。

 

P1850114.JPG    

庭院里也有一道热切的声音。嗓门不能算大,但此刻太安静,空气太纯净,那位熟龄妇女的一字一句,让在场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不清楚是否只有她只身一人上山,只见她走到山门前再走回来,试著找到最佳收讯状态,来回踱了好几次,终于…对著隐形的对象喊著:「好想让你看到这里的风景,可惜连不上视讯…就祝你新年快乐啊!」

不觉得吵,倒觉得了「爱要及时」的感动。

和诵经一样美妙。

 

尽管略显笨拙,还是比多数人都先进,真正落实了「科技始终来自人性」。

 

 P1850122.JPG  

后来,出游前不太爱做太多功课,抓住重点,将心打开,随兴之所至,快乐反而多过于计划过多。只是还没彻底修练成功,难免会事后懊悔,怎么这里漏掉了、又那个景没拍到!

下了山才开始网搜慈云寺相关资料,不免疑惑起来,这是我去的地方?同一座佛寺,有人赞叹于紫藤、明日叶、一叶兰的美好,有人亲临寺庙的庄严殊胜、洗涤人心。

一夜未眠、撑著走既定行程,一路走来也有一些折腾,只想走到了某个目的地、就好。是自己的心把自己绊住了,所以平常会看的都忘了看。

P1850110.JPG  

可以在海拔二千六上面敲钟,可以走进白墙,亲近弥勒佛、在献纳石槽前祈愿,还有面对醒世语录冥思。没走进去,也就错过了。

就依同行长辈说的:「当作下次再上山的理由。」

 

P1850130.JPG   

慈云寺建于大正8(西元1919),日本曹洞宗管长日置默仙师,因觉阿里山之钟灵毓秀,有如印度之灵鹫山圣地而建造,名阿里山寺。1945年更为现名,日人走后,一度荒芜,民国56年修建重开至今。

「目前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外为铜铸、内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国国王于1918年赠与日本天皇,日皇觉得玉山高于富士山,特转赠安奉于阿里山。」

P1850096.JPG  

天若有情、大树有灵,或许,慈云寺抚慰的不只有人心,也是阿里山巨木群精神上的依靠。

 

P1420449.JPG  

前年八月溽暑,第一次去东京,当然没有错过观光客必到的明治神宫。

1912年(大正元年)12月,至二万平段67.1公里长的铁路完工,阿里山珍贵林木如桧木、云杉,一车车运下山,除了建造台湾各地神社200余座,也搭上钢铁船远渡殖民母国,成就了如伏见桃山陵、橿原神宫、筥崎宫,以及、明治神宫。

 

维基百科:明治神宫于1920111日启用,是供奉明治天皇(于1912年过世)和昭宪皇太后(于1914年过世)灵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 

 

 


忘了从哪里开始,「李素兰」三个字就如影随形,是象鼻木与三代木这里吗?

P1850032.JPG  

久到失了真,仿佛是人们自己在召唤著心中那个李素兰。

 

P1850086.JPG      

来自对岸的大妈,顾不得山里的礼仪,以周星驰《功夫》一片包租婆的河东狮吼找寻同伴,那一声声李素兰,宏亮而微微的急切,这里那里到处奔走,穿透森林缝隙、回荡人心光影,气势完全不输阿里山巨木。

或许、树木与树木之间也正呼唤著彼此,只是自认身为万物之灵但实则五感尚未打开的我们、听不见。

最后一次的狮吼功,结束在「找到啦」,但已经是伫足慈云寺一阵子之后的事了。

 

倒不是真的在耳边呼唤,已经入了心,成了今年头一天的永恒回忆。

 

 

「为使伐木事业顺利进展,日人于一九三五年兴建「树灵塔」祭祀阿里山的树灵,还请道士上山作法。根据传说,从此之后怪事就不再发生了。」

P1850077.JPG  

每一座残留的树头

千年魂魄仍不舍离去

仍牢牢抓住土石

所有的痛,化作动人的生命力

繁衍成二代木、三代木……

蔚成周遭子嗣、依依环抱

--吴晟〈树灵塔〉,二0一三

 

P1850076.JPG    

关于大自然的惊恐、愤怒、控诉、报复以及1935年落成之后的渐渐云淡风轻,导游会怎么介绍?

阿里山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李文华说,当时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区的千年神木,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而死亡,甚至传出用白米煮饭却煮出「红饭」,日人认为是树灵作祟,因此兴建「树灵塔」,祭祀树灵。

 

P1420490.JPG  

因为这座鸟居,让远在东京的我,隐隐动起了再访阿里山的念头。

这座日本最大的木制鸟居旁,一旁告示牌清楚地写著:是台湾丹大山树龄1,500年的扁柏,依大正9年(1920)的形制与寸法重建而成。

 

 

P1420409.JPG   

(「hinoki」日本话意指火之木。台湾常见的神木树种大抵有扁柏、红桧、香杉、台湾杉、红豆杉、台湾五叶松等。全世界的桧木共有7种,台湾就占了红桧与扁柏2种,都属于柏木科的扁柏属成员。)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从下面穿过。喜欢但未必清楚东亚历史的他们,也许不知道台湾曾经是日本国的一部分,岛民须接受皇民化、上南洋打仗以及成为慰安妇,岛屿上的重要物资需要捐输回日本。日本311震灾时,台湾小国寡民,却给了最多的援助。

战争、侵略与反占据,往往是胜败摆中间,正义公理放两旁。被拿走的,可不可能讨得回来?

 

台湾人,是怎么走过那段需要放下的时间洪流?还是只是隐忍未发,或者、从头就认为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值得缅怀?

如果、日本对台湾人来说是异族,对日本可以放下,对自己人...

 

P1420467.JPG   

(也是回到台湾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明治神宫和台湾的渊源。这群同时存在现场的年轻人,会不会知道这段故事?又是什么看法?)

~明治神宫里的小清新~

十二天的关东行,语言的隔阂反而净化了讯息的本质,取而代之的是声音里的情绪。

除了本国人的温言软语,最常听到的就是韩国人的朝气飞扬了。当然,铿锵起伏的华语也算普遍,连新宿大街上定时都传荡著华语广播,呼吁游客遵守注意事项。

只是,这次关东行,放眼望去,绝大多数讲华语的旅人都是来自对岸,包括学生旅行团。

 

尾随对岸年轻漂亮的男孩女孩走出MIDTOWN的,是自信满满,但多少也有趾高气昂。故乡土地上长了北京的雄壮、上海的簇新以及西安的更浩瀚,东京,对他/她们来说,也许是新鲜大过于钦仰,大辣辣地招摇过街。

会是:「家乡也有这样的东西哪,还更大,不稀奇」?

 

 

在明治神宫,遇见另一群人数相对迷你的年轻男孩女孩。

他们低声细语著,泱泱而有礼,知道这发溢自古老建筑与醇厚人文的气味不会说话,要用心细嚼慢咽的了。在穿越百年森林的和煦微风拂照下,很守秩序地买了绘马,沾著轻快愉悦的墨水,一笔一捺、填下了自己的心愿。

语调里透露著我熟悉的故乡,那座太平汪洋中泅泳的岛国,寻找转型出口。

 

于是我轻易分辨了相同面容下、不同的血液…

 

当一个社会里的大多数,都懂得尊重、包括环境和万物,聆听与理解、跟自己或他人,多少也就离理想的文明层次越靠近。

 


这两棵巨木像是在守护著树灵塔般的,矗立在树灵塔的周边。

P1850060.JPG  

一棵是千岁桧,树龄2000年,树高35公尺,盖因树形看似高举双手喊万岁(日本表示欢呼之意),民国65年,副总统谢东闵予以改名。另一棵树龄2300年,萌芽期间大约是在汉朝光武帝年间,故名「光武桧」,树高45公尺。

 

 

P1850193.JPG  

(当阿里山神木于876月以自然放倒方式终结传奇的一生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巨木群栈道。第一期栈道以千岁桧为起点,至神木遗址处为终。综整第二木栈道巨木群,堪称是全台湾密度最高、也是最奢华的森林步道。)

「日本殖民台湾初期,一八九九年时日本人小池三九郎最早发现阿里山的黑森林,而后由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琴山河合前来勘查,决定进行砍伐,并为此规划兴建阿里山森林铁路。铁路于一九一二年正式全线通车,从此日本人加快了阿里山资源的开发。」

 

P1850157.JPG  

决定从神木车站坐车回阿里山车站,所以从第一巨木群栈道下山。全长约600公尺,香林国小拱桥是起点。

 

P1850169.JPG  

栈道小径穿过福德万古树洞,一路在浓荫蔽天的茂林中迂回下降,来到香林吊桥,越往深处,更令人惊艳的才开始...

 

P1850193.JPG  

应该不是第一次造访,却是一路惊叹如初次梦游。绿荫飒爽,芬多精浓郁,阳光穿透而下,静听,山林间可能还有画眉和山雀之类啁啾,很不真实,若不是小径一路有人,将人拉回现实...

时光重回1899年,那时候的黑森林又是什么光景?

 

P1850189.JPG  

第一栈道巨木为1~20号,高耸入云的你,是几号呢?还是,你只存在于我的梦中?

 

P1850211.JPG   

(神木车站是一折返式车站,附岛式月台,是阿里山森林铁道登山方式的最佳观察车站。整条铁道在过了屏遮那车站之后,便采用「之」字形方式爬坡,当火车从二万平爬坡到神木车站后,会碰到轨道停止的地方,也就是俗称「阿里山火车碰壁」;当碰壁后,再往回走,就转换至上阿里山车站方向。)

「日本人伐木后会进行植木计划,以确保木材使用不殆尽」,但维基百科没说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铺设铁道、兴建工厂,需材孔急,于是放弃原则,开始毫不疼惜地肆意滥伐台湾林木」。

 

P1850223.JPG  

从第一巨木群木栈道穿出来,刚好听见森铁列车要进站。其实还没逛完,但这个11:30班次没搭上,下一班次就两小时后了,两面为难哪。

人神交战最后,还是依同行长辈决定,以最后的旅客身分,赶紧跳上车。

 

P1850197.JPG  

「直至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归还台湾但是阿里山大森林的珍贵林木红桧、扁柏等几乎已被砍伐殆尽,我们现今所看到的『永结同心』、『象鼻木』皆是当初砍伐后所留下的痕迹。」

(部分文字摘录自「阿里山全方位旅游」网站)

 


 神木,经历3000个四季,曾经突出在阿里山铁道旁、鲜活在某一代人以上记忆里,民国86年7月,不堪风吹雨蚀而倒下,顺理成章地,卸下担任阿里山精神指标的重责大任。

P1850228.JPG  

见证过这座岛屿的自然演替、历史兴衰,以及同伴在日人森林杀戮中一一倒下,虽然不能目睹两岸交流,但仍然是对岸观光客口中念念有词的「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似乎,所有的恩怨隔阂,此刻,都渐渐放下。

将近20年过去,尘归尘土归土,化作春泥更护花,新绿植被已经覆了上来,鲜嫩枝桠从身体冒出头,快和大地合而为一。不特意寻找,还真不知道它此刻倾卧何处。

 

P1850205.JPG  

下到神木车站前,做一次回眸。

不圆满不等同遗憾,就将来不及完成的旅行,列入再访的理由吧!或许,下次改搭神木线下山,从神怡桥接第二巨木群木栈道往上,到受镇宫转往姊妹潭,再好好逛逛沼平车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