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西城那当时,这段国华街,不过是往返住处和爸妈家的一个过渡空间。因为这摊肉圆,开始停下脚步,细细品尝一条街的美好,然后,拨开停滞的嘉义时光,慢慢拼凑它的故事。

P1440987.JPG      

台北友人前年年底再次来嘉义访我,连续两个夜晚,带他来品尝这间肉圆,却屡吃闭门羹,他回去那晚,还没十点半,我再去,遭遇同样。不死心,隔夜九点左右就去了,赶巧赶上最后两颗肉圆,自然是全包了。

 

问了老板,才知道他身体状况不太好,都提早收摊。 

 


木材业工人不再出现,这段国华街荣景不再,木光之城的风韵却还一直在这里盘桓。

 

P1560040.JPG  

星期日午后三点的店内,犹仅我一个顾客。平常日更罕见客人了,十次经过有七次空无一人,这种传统理发店,时髦年轻人不爱来,中老年人需求也不大。

我从阳光下走进屋内,阿伯坐在店面与内屋的穿堂里。似乎在发呆。

 

P1870696.JPG     

酒过三巡?不,是电动剪粗略理过一回,我开始向阿伯的记忆资料库里寻宝,于是,原来北港车头要循铁支路旁的路过去,这里原名埤仔头,古早时候附近有座防洪用的大池塘,北社尾、台斗坑、后湖甚至民雄居民,进出嘉义都经过国华街,还有下午会有牛车在这条路上来往运桧木,以前的热闹仅次于二通…

突然发现,阿伯细瘦如鸡爪的手已经花了。

他的眼神不只炯炯有神,当下仿佛还亮著光。

 

「二通当年因为改单行道,就开始没落了」,这条国华街后来也殊途同归,因为新辟地下道接通了更宽的文化路,铁路平交道封掉了,只供两轮车和行人穿越。

殊不知,当木业离开了嘉义,新的马路开通了,国华街就注定了今天的命运。

我的文章:〈【嘉义这不是之4】等著毕业的风景

 

P1670432.JPG    

(紧闭著大门的嘉祥西服店,曾经有多少男士们到此,量身订做一辈子唯一一套、只在人生大事才穿上身的体面?)

上次来,阿伯说他也不知道这店会开到甚么时候。没人接手艺,他不能做了,店、也就熄灯了。

 

四川安仁是座古镇,又名「博物馆小镇」,镇上大大小小共27座博物馆。

他是华发艺术家,也是历史见证人。可不可以让这里也成为生活博物馆?

 

我的文章:〈【嘉义不思议之5】具时代感的朴拙身影

 

P1870701.JPG  

趁这两天风和日暖,再来找铁头店阿伯整理门面、除旧布新。

「新年快乐啊!」

没隔几分钟,他悠悠接了话,大意是现在的过年前不像以前热闹了,「农业时代,这时阵拢马已经开始拚扫厝内,查某郎志炊粿…」。

 

P1870704.JPG  

(比邻而居的柳内儿科、好生珍所还在开门营业,充满时间感的店招与陈设,迟滞的暖阳,总能让人暂时忘掉现实,回到过去、那个无忧无虑只怕挨针的童年。)

在青少年阿伯的回忆里,国华街,不只是嘉义经埤仔头进出北社尾、民雄的要道,地利之便,躬逢木材城市盛世而风光一时,城开不夜…

 

「过博爱路桥后改作文化路,系因为地下道打通,哪无,伊前国华街系嘉义最长的街路,自溶剂厂一直通到牛稠溪桥…」,阿伯就像是埤仔头时光导游,边挥洒著一辈子琢磨但即将失传的手艺,边复习也是一辈子囤积的青春记忆。

 

 P1870711.JPG  

去年六月,经由铁头店(男士理发店)阿伯口头牵线,第一次踏进陈家古井所在的奇妙场域。趁过年前,二月初去了趟铁头店,也顺道绕过去拜早年。约莫知晓门路,这次改走后巷羊肠小径。同样是灿朗午后,古井就在阳光下静默依然,时隔半年有余,倒多了些文字的无声喧哗,古井,仿佛也有了生命,而不再只是凭吊历史的遗迹。

 

P1870715.JPG  

为什么有座古井藏在街区之内,旁边却是幼稚园式屋宅?为何要做彩绘,画的是嘉义风景?第一次造访时只觉有趣,对来龙去脉浑然不知。

「嘉义市北荣里陈家古厝原转经营幼稚园,去年受到少子化冲击而走入历史,家族成员不愿古厝闲置,化身为社区艺文广场,百年古井借由社区营造整修重现江湖,位于巷弄的艺文广场吸引『巷仔内』民众参观。」

 

「彩绘图案目标迈向100幅」,第8代子孙陈敏宗爱画图,累计已画了60多幅作品,近来更在其上题字。并非吟风咏月、无病呻吟,绘画结合史迹故事有如滔滔江浪、个人或里民心声与期望殷殷,就你一个人欣赏画作,浸淫在空寂的南部乡间风光,却犹如深入榕树下农闲聚会,好不澎湃热闹。

 

P1870742.JPG   

这座倾颓的木屋沐浴在午后暖阳之中,曾经,它可能变身为「砲仔窑史料馆

」,参加绿美化竞赛?得奖最好,但社区营造更可贵于居民共识、齐心协力,相对也是最困难艰辛。

「唯一美中不足,古井右前方,里民众盼古井『美又美』,无奈点石不成金…」

 

P1870753.JPG  

透过社区营造,老社区重生,在地居民生活得有品质,彩绘不见得是唯一与最好,找到观光客、为游客带来新奇快乐,更是附加价值。

在文物保存刻不容缓、居民社区意识尚未成形之阶段,跟在地风土连结,让居民共同参与的彩绘,具体行动,立竿见影,短期内凝聚成就感,或许是一帖必要的良方。

 

阿伯也姓陈,莫非…

 

 


失去繁华之神眷顾的国华街,原本就门前车马稀,清晨更是寥落,混和著朝气,却另有迷人况味。明明就在市区内,却仿佛来到乡间小村落。

 

P1510040.JPG  

这一道让熟客没齿难忘的隐藏版早餐美味,连在地人如我还不见得知道,该怎么跟朋友报路呢?「若从市区过来,穿过国华街铁支路、那市区内唯一还在的平交道,再一百多公尺,就看到了」。

 

既没招牌,也没有价目表或菜单,老板手里眼里忙著就只有煎粿和荷包蛋。印象中,似乎舒国治老师说过,他很爱这种只有简单一两样的无名小吃,专注,不贪多,熟能生巧,巧中求精,美味就容易诞生。

 

P1510046.JPG  

于是,朋友来嘉义一游的某个清晨7点钟,我们便出现在现场。第一次尝试,一人各一份奢侈的「套餐」,煎粿加荷包蛋、甜不辣鱼丸油豆腐汤。虽说奢侈,记得付出去的也不过是一张一百元和几个十元铜板。

佐以不疾不徐的恬淡时光,真的物超所值。

 

遍尝嘉义小吃的部落客啦小勒不爱煎粿,却还是把它列为第一名。「首先是粿身的Q弹口感让人欣喜,再搭著煎得酥香却不过油的表皮,恰到好处。粿本身的香气佐著店家沾酱,滋味也是美好。」

酱料分蒜泥和辣椒两种,虽说酱料可以决定一道料理的生死,我还是只吃原味,始终如一。

 

进入讲求快速的现代,尽管中西混合式早餐店席卷台湾,在嘉义,传统小吃市场还是极大。早年,不管是对农业社会的庄稼汉,或是木材业兴盛时期的搬运工,用劳力换取生存,不挑剔吃得好不好,吃得饱才是大事。

 

P1510048.JPG   

(因陋就简,门前轻便摆起了早餐摊位,却反而演变成更亲切的人间滋味。公妈桌就在周遭,宛若回到乡下亲戚家度假。)

时至今日,古早的味道,反而更为热门。透过不刻意修饰的临场感,朴实食物的咀嚼,人们暂时解了怀旧的渴。

 

地址:嘉义市国华街378

营业时间:06:00~11:30

 

P1450644.JPG   

那栋三层楼高的独栋红瓦屋顶建筑,矗立在国华街一片灰黑老朽的屋舍之上,醒目突出,总是能轻易攫住来往路人的目光,「要进城了」、「要出城了」,即便和后来新盖的钢筋水泥楼房相较,也并未逊色。或者说,它维持著一贯抬头挺胸的姿态,楼房的主人,不小心地,睥睨了这台铁纵贯线以西的天下。

是用信誉、财富和「赶上了时代」堆叠起来的姿态。

嘉义制陶最盛时期,曾有三家窑场在国华街上比邻而立。它是其中一间。

 

P1870674.JPG  

来自沙鹿、以手拉坯见长的金福兴,将制陶业带来嘉义埤仔头,成为始祖。技艺开枝散叶,师傅或员工另立门户,金义兴、金义成、源合成等六、七家陶瓷工厂陆续登场,金义荣是其中之一。斗大的招牌,昭示自己后来的努力,也述说了台湾经济共荣之发展史。

 

繁华已经过去,现今诺大深邃的店面,以不怕渗水的花钵或装饰陶器为主力产品。

 

P1870690.JPG  

这栋造型相近的楼房,该是那三家窑场之一。不过,也终年铁门深锁。

 

P1910502.JPG   

肉圆店出现新的顾摊面孔,中年人,一男一女。

原来的店老板还在,和老顾客对上话,聊了一会儿。「年岁大啊,要退休啊啦…阮仔喔?伊无爱做这一途…」

老顾客取了肉圆走了。店内又静了,剩下无声的勤奋,络绎还有顾客上门。

所以,生意即将转手他人。

一手扶持大的街角美食风景,有了接班人,虽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

老板一下用大汤匙搅了汤锅、看个汤水,一下到水龙头边洗抹布,从外人如我的角度,看出了某种放不下而瞎忙之感。原本严肃的脸,现下依旧没有太多表情,线条却柔软了很多。仿佛是微笑著的,却透露著引人不得不往那边去遐想的怅然。

后来人整个消失在店头。

 

P1910504.JPG  

(隔壁是汽水伯,摊位前面有时候也会大排长龙,兴许是冲著「手工」二字而来。)

从对面便利商店望过去,接班人不怕繁琐,努力地学著经营之道,这个数十年不变的街景,想来还会维持一段时光。

 


这段国华街宛如一位老人,静静的走进生命的余晖,看著明天款款朝自己走来。

 

P1920336.JPG  

年华,是它最宝贵的资产,是活生生的生活博物馆。期望人文的嘉义,尽快找到方向,延续、传承,开展新的一页,别让这难得保留至今的吉光片羽白白流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