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第六章从众和服从

4 人赞了文章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第六章从众和服从

(羊群效应带来的安全感、安全感、洗脑术、中国文化、羊群效应)

从众:个人被群体改变。

从众实验:谢里夫和阿施实验无外部压力下人们都有明显从众反应。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权威可以让人服从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从众的易发情境:问题个人难以应付;群体人数越多,一致性越强,凝聚力越强、集体主义、社会地位,公开场合

从众的原因:羊群效应

从众的易发人群:集体主义文化;缺乏安全感

从众的抵抗:人类进化出来的本能就是适者生存,羊群效应难以避免,只能提高社会群众的安全感、价值的多元才有可能出现真实的个人独立。

一、从众的定义和三种方式

1、从众: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2、从众的三种方式:顺从、服从、接纳。

(1)顺从:迫于压力,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跟随他人的行为。

(2)服从:外部明确命令引发的跟随他人的行为(多发于军队,威权体制)。

(3)接纳:发自内心的从众。

二、从众的实验研究

(一)、谢里夫规范形成研究:(面对模糊的现实,群体给出统一意见)

群体规范,群体会通过相互影响,形成一致观念。(目的最终也是指向了趋同,归属集体,羊群效应带来的安全感)

1、个体易受暗示性。(错误观点的暗示和植入;咳嗽;打哈欠)

(1)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有可能掺杂了各种植入和暗示及主观解读在内。(房地产永远涨价在所有媒体的不断暗示和植入)

(2)别人打哈欠你也跟著犯困,背景笑声让你更容易笑,愉悦的环境你的心情更容易保持愉快,这就是心境链接。

2、变色龙效应:人们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频率和情绪。(目的也是为了趋同,融入集体)

(1)群体妄想症。(经济学里常提到的人们的非理性会互相传染然后自我实现、自我强化)

(二)、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面对确定的现实,群体给出错误答案,个体是否会跟随)

谢里夫实验、阿施实验,在没有明显的外部压力下(没有奖励、惩罚、权威命令),人们就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典型的羊群效应,一只牧羊犬就可以驱赶和管理一群羊)

(三)、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1、对权威的服从可以战胜道德。权威可以导致大多数人们的服从,甚至是产生违背道德的行为。

2、影响服从的条件:

(1)受害者的情感距离:将行为引发的同理心斩断,或者实施者佩戴面具,自我面谱化,或者把对方佩戴头套、视觉隔离等。

(2)权威的接近性和正当性:参与实验和正当名义。

(3)机构的权威性:

(4)不服从的同伴参与者的释放效应

3、服从的心理学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联系

(1)外界环境力量超过内在力量,行为将由外部影响决定。

(2)行为的登门槛现象,驯化是从小开始,逐步提高。

(3)行为又将影响态度;顺从久了就会发生接纳。(在内部合理化的机制下)

(4)人们伤害自己不喜欢的人,人们不喜欢自己伤害的人,丑化他,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5)任何习惯都是一步步的强化出来的

4、服从的心理学解释:情境的力量

(1)20世纪社会心理学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决定人们行为的因素中,个体自身特点往往没有自我感知到的情境重要。大家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大的自主性,被动而不自知,随波逐流还自以为是。

(2)道德或者社会行为规范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有约束力。大家都存在道德伪善现象,知行合一不容易。

(3)社会可怕的大的暴行都是从小的暴力事件逐步升级演变出来的。大家各司其职的时候,个人仅仅是恶行链条的一环,同理心和责任感更加的淡化,恶行更加容易进行。(中国制度性的不负责的成因)

(4)在邪恶力量支配下,普通人也会堕落,他们会对不道德行为进行合理化归因。因此普通士兵会听命令屠杀平民,雇员会听命生产伪劣,团队成员也会听命折磨新成员。(每个小单位都是一个孤岛,自成封闭系统,内部文化很容易同化新成员,洗脑术、情境的同化力量,登门槛的逐步驯化、行为改变态度、自我合理化)

(5)行为和态度可以互相强化。

三、何时从众?

1、问题越难,靠个人越难应付,从众就越容易发生。例如房地产,需要理性思维,普通人根本不具备,从众就不可避免。

2、群体特征:人数越多越容易发生;群体凝聚力高越容易发生;

(1)群体规模越大,从众越厉害,超过五个人从众比例趋向于稳定。

(2)一致性,有人破坏了群体一致性,就会降低从众。刺头让领导讨厌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的反抗是很艰难的,同伴的支持给你勇气。

有人持有异议,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增加个体的独立性。

(3)凝聚力,群体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就越大。越集体主义文化,越容易从众。

(4)地位,地位越低的人越习惯于服从命令,从众。这也是中国房地产的一个现实,有钱人当消费被满足之后,多余的钱只能追逐资产进行增值保值,地位低的人也学习,往往没认识到,你买的只是自住,根本就不是投资,两者做的事情本质不同,一个是消费品,一个是投资品。

(5)公众场合,越是公开场合越是容易产生从众。抢房大战,雇佣群众演员参与。

四、从众的原因

安全感不足,个人评价严重依赖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改变个人自我评价。靠羊群效应带来的安全感,外部越恶劣,安全感越不足,羊群效应就越强。

五、从众的个体差异

1、人格:适应也是从众(进化两个本能之一,学习和适应)

2、文化:集体主义国家更容易从众;工人阶层更容易从众、白领更愿意独立。

3、社会角色:角色有巨大影响,我们倾向于内化角色,适应角色要求,合理化自然做到要求。

六、抵制从众压力

1、保持适当独特性

2、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是很难完全摆脱社会影响,这是现实。认识到独立的有限性,并接纳。独立和特色并不是值得追求,向自己向往的地方前行即可,是不是独立和特色不重要,他人是否理解也不重要。

3、社会价值观包容、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安全感;

由本章引发的思考:

一、安全感:

1、安全感:身体健康、物质保障、有归属

2、逃避自由: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由于自由的增大,使得现代人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日益减少,个人的责任日益增大。现代人日益缺乏归属感,经常体验到孤独和不安全。这一体验的最终结果是,许多的个体为了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把自己的权利和命运交给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

自由只有靠制度保障才会发生,人的本能是有强烈的羊群效应的,本能的就想加入集体获得安全感。

3、安全感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基石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对于具有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马斯洛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1)缺乏安全感的人

对外界不安全解读,疑心重,不相信自己和他人,永远不满足,自我中心

(2)有安全感的人

对外界安全解读,信心足,接纳自己,相信他人,知足,善意,自我中心很淡。

4、生活启示:

(1)正视自己 你不用对生活负全责(不要负担自己负担不了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接纳自己的有限性)

没有安全感的人总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或必须要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中,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所以首先要学会承认一个事实:人生本来就不安全,不因为你多一分担心就会少一些变数。你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和能耐去改变世界的运行规律。不要神话你的「主观能动性」,你的焦虑应急状态不会因它而改变。

(2)正视失去 你本来就不拥有什么(看淡得失,出世心态看入世问题,把自己的立足点拉高看待一生,一切都是小事情)

缺乏安全感其实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负担放大,把后果的痛苦放大,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失去」看得格外沉重。赶快从牛角尖里出来吧,没有什么是固定属于谁的,财富、地位、权势和情感无一例外。唯一属于我们的是自己的感知和经验,或许可以说「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对人生不安全感的充分体验」。

(3)生活在别处 安稳在心中(摆脱社会束缚,做自在自己)

我们的不安全感恰恰来自从小到大对安全的认知。长辈总告诫我们什么样的工作安全,什么样的男性安全,什么样的处事方式安全,于是我们便朝著这些方向去导觅,结果发现事与愿违。其实一开始我们就错了,错把目光放在了「外部」而不是「内部」,放在了现象而不是觉悟。安全感别人给不了,必须自备若干。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据著社会上最稳固的资源,但一定占据了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什么都不是了也无所谓。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二、洗脑术反思

存在两种洗脑术:

1、一种是封闭的,直接灌输观点,然后用行为去强化观点,引发内心的自我合理化,行为和态度互相强化;然后叠加惩罚(惩罚不配合的刺头,保持群体一致性)和奖励,进行强化;让后用榜样人物去具象化,加速强化。高强度的洗脑,见效快,常用于传销和邪教。

(2)还有一种是大众洗脑术:人数过于庞大很难用第一种方式,短时间集中灌输观点的方式,只能用另外的一种,就是暗示和植入,在媒体上反复植入观点,不断的暗示和植入观念,这就是所谓的代言人的作用。房价神话,大部分观念都是靠这个暗示和植入造成的,然后形成群体性共识,大家互相感染形成群体狂欢。

然后靠现实的多次强化,不计代价的拉抬房价,不断强化这个观念,买对了发财,踏空了亏钱,理性思考不赚钱,没脑子非理性发财,鼓励大家无脑买房,植入城镇化神话、学区房神话、户口神话、中国特色神话、最后政府无耻神话,各种神话强拉房子价值。

另外行为改变态度,大家越买房,脑子里就更加容易合理化这个行为,然后变成看涨一族。这就是为啥有时候观点就在于你有房还是没房,没房子容易看空,有房子本能看多。

然后大家越买越涨,越涨越看涨,越涨越惜售,供需就失衡,价格上涨,自我实现,自我强化。

三、中国文化反思

最大的情境就是文化,对于文化的反思,文化自带思维模式的反思。中国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平等(西方在宗教改革、文化复兴里最大的成果就是把这个人人平等带入人间,让大家接受),有了这个平等才会有规则和契约,才会逐步开始遵守规则而不是人人厚黑,制度上才有博弈和妥协,经济上才有市场和价格。敬畏规则和契约才会诞生对理论框架的尊重,有了理论框架才有了理性思维的基础。

四、深入基因本能的羊群效应

1、在长期进化中,群体归属才有安全感,被群体抛弃意味著死亡,人有归属集体的本能。从众就是建立与此,因此从众几乎是必然难以避免的。

2、长期进化中,人类的两种能力,学习和适应,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从众,学习他人进而适应这个集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