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聲雷)

【1954年6月29日】65年前的今天,不要命的抗日硬漢,忘恩負義的中原王湯恩伯去世

湯恩伯,1900年9月9日出生於浙江金華市武義縣,原名湯克勤。曾當過小學體育老師,後進入閩浙講武堂,在閩浙軍當排長。閩浙軍戰敗後,他回到家鄉,當了一陣子警察。

1922年(22歲),不甘心的湯恩伯東渡日本,考入日本明治大學。不久,他認識了同樣在日本留學的王錦白,兩人互有好感,暗生戀情。

王錦白的義父是時任浙軍第1師師長的陳儀。陳儀見湯恩伯儀錶堂堂,談吐不俗,非常滿意。1924年,在陳儀保薦和資助下,湯恩伯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8期步兵科。湯恩伯非常感激陳儀的提攜之恩,特意改名為恩伯。

(湯恩伯故居)

1926年(26歲),湯恩伯畢業回國,在陳儀的浙軍第1師里擔任少校參謀,並與王錦白完婚。1928年,湯恩伯進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教官,期間編著了《步兵中隊(連)教練之研究》,贏得了蔣介石的賞識。

此後,短短兩年時間,他就從中校教官升任少將旅長,升遷速度令人瞠目。

(年輕時的湯恩伯)

1934年初(34歲),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爆發,湯恩伯率部攻佔福州,為平定事變立下了頭功。隨後,在對蘇區的「圍剿」中,湯恩伯表現很積極,接連攻佔蘇區多座縣城,並於11月最先進入中華蘇維埃首都——瑞金。

1935年(35歲),湯恩伯升任第13軍軍長,並晉陞為陸軍中將。湯恩伯深得蔣介石信賴,他的軍隊成為中央軍嫡系部隊,和陳誠的土木系、胡宗南系並稱三大派系。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日軍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湯恩伯任前敵總指揮,率部堅守南口(北平城西45公里處)。8月3日,湯恩伯的13軍到達南口。8月4日,日軍在飛機、坦克和重炮支援下,共4萬餘人,向南口、張家口發起了猛攻。

13軍就憑著機槍、步槍和手榴彈,與敵展開殊死搏鬥。與日軍鏖戰20餘天,以傷亡2.7萬人的慘重代價斃傷日軍1.5萬餘人,南口一線始終未被日軍突破。8月25日,張家口失守,13軍腹背受敵,湯恩伯只好下令全軍撤退。

著名的《大公報》記者范長江在文章中寫道:「湯恩伯將軍因為日夜辛勞的結果,瘦得不成樣子,兩個眼睛深深地凹入,整個身子剩了皮包骨頭……湯恩伯,這個鐵漢子,他不要命了。這確是厲害。十三軍從軍長到勤務兵,他們全不要命了!」

(抗日時期的湯恩伯)

1938年(38歲),湯恩伯任第20軍團長,下轄3個軍,總兵力達7.2萬餘人,裝備精良。他奉命南下,計劃31日拂曉前到達台兒庄,協同孫連仲軍消滅台兒庄之敵。

可是湯恩伯發現日軍21旅團一直在尾隨跟蹤自己,如果徑直南下,勢必陷入日軍夾擊。湯恩伯當機立斷,發動反擊,在棗莊、嶧縣重創日軍21旅團。隨後,他轉兵南下對台兒庄的日軍形成夾擊,迫使日軍倉皇敗退,從而贏得了台兒庄大捷。

這是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場重大勝利。湯恩伯因功獲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湯恩伯獲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6月(38歲),湯恩伯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調到第一戰區,參加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因表現出色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整個河南省駐軍。此時湯恩伯的麾下有5個集團軍,總兵力近40萬人,因此人稱「中原王」。

抗戰期間的河南省連年遭災,再加上黃河決口產生的黃泛區,百姓苦不堪言,卻仍需要擔負全省駐軍的供給。1942年,河南發生了可怕的大饑荒。湯恩伯作為最高指揮官,被百姓稱為「水旱蝗湯」四大害。

(1940年4月,湯恩伯在老河口與各將領合影)

1944年4月(44歲),日軍集結了40萬大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試圖打通華北到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河南首當其衝,湯恩伯陣腳大亂,整個第一戰區的部隊爭相後撤,完全「兵敗如山倒」,第36集團軍司令李家鈺戰死沙場。河南的慘敗令蔣介石大為震怒,當即將湯恩伯撤職。

同年11月,日軍攻入貴州直接威脅重慶,蔣介石重新啟用湯恩伯。他指揮7個軍緊急馳援,在貴州獨山縣,阻止了日軍攻勢,使重慶轉危為安。湯恩伯因此升任第3方面軍司令官,並隨後接連收復廣西數十座城鎮,重新贏得了蔣介石的信任。

1945年9月(45歲),湯恩伯作為上海地區受降主官,率部進駐上海,接受日本駐軍的投降。

1947年3月,湯恩伯任第1兵團司令官,率部進攻山東解放區。在孟良崮戰役中,第1兵團所轄的整編第74師,共3.2萬人遭全殲,師長張靈甫陣亡。湯恩伯無法推卸責任,被撤職查辦。

1948年12月,蔣介石再次啟用湯恩伯任京滬警備總司令,負責指揮長江下游和南京、上海的防禦。

1949年初(49歲),時任浙江省主席的陳儀,認為國民黨大勢已去,親自趕到上海,和湯恩伯商議起義事宜。湯恩伯不顧往日的「恩情」,最終向蔣介石告發。3月中旬,陳儀在上海家中被捕,然後被押解到台灣。

4月20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5月27日解放上海。此時,湯恩伯早已將儲存在上海的美元、黃金、白銀等資產,全部裝船運往台灣,然後率殘部退到廈門,固守金門。

1950年(50歲),湯恩伯退到台灣後,不受重用,賦閑在家。5月19日,陳儀被判決死刑。很多人都罵湯恩伯忘恩負義,不仁不義,妻子王錦白更是氣憤難平,攜子女遠走美國。

1954年6月29日,湯恩伯因患十二指腸腫瘤,赴日治療,手術出現事故而去世,享年54歲。

(湯恩伯的棺木蓋著青天白日旗)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94篇作品,營員「一聲雷」的第19篇作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