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簡介:

姓名:元善見 生卒年:524年—552年 民族:鮮卑 職位:東魏孝靜帝,北齊中山王,北齊太原長公主駙馬

離開時村營,我們回歸正途,繼續前往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天子冢。

因為途中看到高老師發來了元善見之父清河王元亶及其兄元景植墓的定位,所以想一道拜訪了這位天子的父兄。

但因為我說得有點晚,一下子過了最合適拐過去的地方,加上兩日我們還沒有看到我重點關注的高家,所以只得暫時放棄,看一會兒還有沒有機會路過。

回到大道上,很快我們便看到了天子冢的標示。

在丁字路口轉彎後,道路有了大的起伏,而我們也很快注意到了天子冢的所在~

天子冢位於磁縣城南8公里處的講武城鎮申庄鄉前港村東南1000米,其封土高50餘米,直徑120餘米,佔地1.3萬平方米,是東魏北齊陵墓中封土最大,最高的墓冢。

而埋葬在此處的帝王,一生不如意,頂著禪位之憾,死得也無可奈何…

來前,我不曾想過他竟有這麼大的封土…

看來高洋在毒殺這位姐夫後還是在意外界眼光或者姐姐的心情,給了他一點帝王該有的風光。

漸漸接近冢塋,也看到了墓周圍的圍牆。

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靈太后的堂侄孫,北齊神武皇帝的女婿,北齊文襄皇后之兄,也是東魏唯一一位帝王。

河陰之變以來,魏的皇位就像個燙手的山芋,幾年間坐上去的拓跋子孫都死得有些憋屈。

高歡掌權後,本將孝武帝元修推上了皇位,但君臣之隙日生,元修西奔了關中投靠宇文泰。

時高歡令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掌理朝綱,自率大軍追迎帝駕。

回到洛陽時,元亶已經以天子自居。

高歡對此不滿,與百僚商討,以倫序失正,國家所以衰亂為由,不立元亶,而立其世子元善見為帝。

那一年,元善見只有十一歲。

而隨著他登基,在高歡的示意下,他和百官匆忙從洛陽遷往了鄴城…

不自覺想起那句讖語。

「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裡,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 作為孝文子孫的他並非無能之輩,甚至是文武全才之人。

可他的一生,就如讖語中的籠中青雀,在鄴城的牢籠里撲騰著脆弱的翅兒,怎麼也飛不走,飛不高。

或許從他被推上帝位時起,便註定了此生的悲劇,因為他只是那籠中的鳥,而持籠的人始終不曾是他,所以即使他再強壯,也沖不破牢籠…

在冢前停好了車,我們直奔門口的文保碑。

西側的大門緊閉,我們注意到了冢西側的田間立有一個石人,便先行前往了石人跟前。

邊走邊留意著眼前的封土,果然規模宏達。

第一次看到荒野間的北朝石人,不免有些興奮。

他丹鳳眸瞪,眉心緊鎖,留有須髯,肅穆的神態也能看出些許的無奈。

他頭上戴著精緻的武冠,上身著著廣袖長衫,肩上似乎還有兩檔鎧的痕迹。

他雙手交握,劍垂衣間,下身已經陷入了土中,不得樣貌。

雖然時過千年,他身上的袍衫卻仍然飄逸洒脫,帶著鮮卑漢化之氣。

他頭上所帶的冠,開始我覺得有些像平上幘加魏晉的小冠,果果聽後和我說小冠應該比這個小,於是我倆各種查得討論了幾個小時,把自己都搞暈了,但總結下來,一致認為這個應該是平上幘加冠的形式。

冠上殘存的紋理,特別是側面的立體雲紋,可看出工藝與佩戴者的身份。

果果有些懷疑這雲紋是否與鶡冠的羽毛有關,但只是我們的推測。

拓跋鮮卑在服飾方面努力改革,漢化,這帝陵前的守衛衣冠,想來應是遵循禮制,級別也不會低了。

繞到石人之後,可見他華美的衣飾和衣服層次。

他胸後繫繩,腰間系帶,對稱的螺旋浮雕如翅膀一般垂在腰帶之下,下方還有墜玉和開叉的紋樣。

千年來,他默默守護著這個悲慘的主人,始終不曾展露歡顏。

可他主人的死只是一個悲劇的開始,緊隨其後的那些才是噩夢一般的記憶。

一場除舊布新的預言,一句「漢光武何故中興?」的問話,讓元氏慘遭滅門,男子無少長皆斬,所殺三千人,並投漳水…連當初為高氏獻上璽綬之人都沒能從這場屠殺中存活下來…

可就算殺盡了元氏,天下依舊有著他的大勢和定數,而因果往複,最終也讓神武的子孫被宇文斬殺殆盡了…

我有些心疼這個石人,亦如心疼他的主人…

站在他身前,看著風吹拂起我們的裙擺,輕輕打在他的衣裙之上,想靜靜聽他訴說那些哀傷的過往…

那些魏滅的歲月里,他是否惶惶無助過?是否日日悲泣?又是否總有含恨在心頭縈繞呢?…

可風來風去,總是悄無聲息。

短暫的東魏只是存在過,卻不曾留給人多少深刻的記憶…

回到西側的大門處,我們敲了會兒門,但裡面卻無人應答。

透過門上的洞也看不清裡面的全貌,商量了下,我們便決定從外圍繞墓觀賞了。

行到快南側的時候,遠處的大殿從樹後顯現出來。

開始我們以為這大殿與元善見有關,但後來聽孝靜帝陵的工作人員說那邊只是個廟宇,並非孝靜帝陵的殿。

果果一路讀著紅色圍牆上的廣告,說起這裡算姻緣的問題,不免讓我聯想起元善見的姻緣…

其實我一直覺得高皇后和元善見是一對兒本該很幸福的夫妻,雖然高氏沒有宇文皇后那般剛烈的隨夫而死,但在魏禪位後,她為了怕弟弟毒死丈夫,總是親嘗飯菜,在孝靜死後也為了給他報仇報復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楊愔,絕對是個重情義的好妻子。

可惜了這場姻緣,最終在家國之仇的面前成為了悲劇與犧牲,這樣的事情在那個時代里也並非是少數的情況。

若他兩人不是生在帝王家,不是姓元和姓高,而只是普通的夫妻,或許結局也不至於那麼凄慘吧…

在正南的位置,我們發現了天子冢的入口。

和門口的三個大叔一打聽,才知道這裡是需要買票進入的。

可是剛才下車匆忙,身上沒帶現金,景點又不接受電子支付。

於是我們拍了文保碑,準備折回,把車開過來再進去。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