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廣西玉林發生一起悲劇,一名年僅6歲的男孩在家吃花生時不慎噎住窒息。

在送往醫院的路上,男孩母親幾乎嘗試了所有她能想到的方法。遺憾的是,小男孩送到醫院後沒有搶救成功,而該小區距醫院不過十分鐘的路程。

這是讓人痛心的悲劇,男孩母親搶救孩子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大大的標題寫著「母親用錯急救方法,眼看6歲兒子因一粒花生米窒息而亡」。

可是這位母親一定是最痛苦的,最絕望的,怎麼也沒有想到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邊。而這,就是意外,就是在措手不及時砸向我們。

數據統計,我國每年近3000名兒童因窒息死亡。

不禁想問自己,當意外發生,我們知道怎樣救自己的孩子么?知道怎樣救身邊的人么?知道怎樣救自己么?

海姆立克急救法

急性呼吸道異物阻塞導致窒息發生的時間非常短,往往五六分鐘就有致命風險。因此,及時、準確地進行搶救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soogif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在患者有意識的情況下,應立即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01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

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這樣就會使患者的胸腔壓力驟然增加。

由於胸腔是密閉的,只有氣管一個開口,故胸腔內的氣體就會在壓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湧向氣管,從而就可能將異物排出,恢復氣道的通暢。

簡單點來說,我們可以將人的肺部設想成一個氣球,氣管就是氣球的氣嘴兒,假如氣嘴兒被異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擠氣球,氣球受壓球內空氣上移,從而將阻塞氣嘴兒的異物衝出。

這個急救原理是我們需要記住的,這樣在情急之下自然就知道怎麼發力,而不至於在慌亂中出現錯誤而耽誤搶救。

02

海姆立克急救法應用

  • 有意識的成人及一歲以上兒童

  1. 跪或站在患者身後,雙手環抱患者, 放在患者身前
  2. 一手握拳,拇指端朝向患者腹部,置於臍部略上方胸骨下
  3. 另一手緊握前一手,快速給予向內向上衝擊
  4. 連續給予腹部快速衝擊直到異物排出

圖片來源:ServiSegur
  • 自救

  1. 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
  2. 稍稍彎下腰去,以物體的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衝擊
  3. 重複之,直到將異物排除

圖片來源:wikiHow

其他特殊人群搶救

  • 有意識的孕婦

孕婦不適合做腹部衝擊,尤其是懷孕末期的孕期,可以採用胸部擠壓法替代腹部衝擊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同樣站在她身後,不過握拳頂住的部位不是在上腹部,而是胸骨的下半部分。通過後上方的衝擊,也是在擠壓她的胸腔,看異物能否噴出來。

圖片來源:keywordbasket

  • 有意識的一歲以下孩子

  1. 先拍背五次:寶寶頭朝下,一隻手支撐寶寶頭頸部,另一隻手掌根放在背部兩肩之間,進行拍背或按壓
圖片來源:Child health associates

2. 按壓胸部五次

圖片來源:HealthLink BC

3. 若異物仍未排除,重複上述步驟直到救援到達

  • 無意識患者

無意識患者因無法進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建議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先按壓,再進行人工呼吸,直至異物排出。

(下一期我們將專門做一篇內容,給大家普及心肺復甦急救知識。)

最後,給大家做個總結:

  • 一歲以上,有嚴重的氣道異物梗阻患者:海姆立克急救法
  • 一歲以下,有意識的嚴重氣道異物梗阻患者:5次背部叩擊+5次胸部按壓發法拍後背+按前胸
  • 有意識的孕婦:胸部擠壓法替代腹部衝擊法
  • 失去意識的氣道異物梗阻患者:心肺復甦

意外,永遠都在意料之外。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掌握一些簡單的急救知識,能在意外發生之時,救我們身邊人一命,甚至有時候,也包括救我們自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