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10日陳雲逝世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陳雲逝世24週年。

1961年1月,陳雲同志同毛澤東、劉少奇同志交談。

抗日戰爭時期,陳雲同志在延安。

他的一生,是光輝的戰鬥的一生。他在70餘年的革命活動中,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勳。

下面是《人民日報》1995年5月29日刊登的長篇通訊《陳雲同志最後的321天》的片段:

陳雲同志是去年5月25日因肺炎住進北京醫院的,到今年4月10日去世,他在醫院裏度過了一生最後的321天。

江澤民向陳雲夫人于若木表示慰問。

1983年8月4日,陳雲同志爲少先隊

夏令營活動點燃火炬。

陳雲同志在工作之餘,或者同疾病鬥爭之時,能夠靜下心來得到休息,就是得益於聽評彈。評彈是流行於江南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陳雲同志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聽評彈,後來由於從事革命活動,聽評彈就中斷了。1959年,他患心臟病休養期間,開始重新聽評彈。在這之後的30多年中,他聽的評彈書目之多,在全國恐怕是獨一無二的,評彈界尊稱他爲“老聽客”。陳雲同志還廣泛接觸過各種流派的評彈藝人,同他們一道研究發展評彈藝術的問題。他鼓勵評彈界要“出人、出書、走正路”。

1958年7月15日,陳雲同志視察無錫國棉二廠。

陳雲同志一生淡泊名利。他曾經書寫過這樣一個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陳雲同志非常謙虛,歷來不願意宣傳自己。

陳雲同志到外地,從來不準當地領導幹部到機場迎接或者送別。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請不到”是陳雲同志會客的一條規定,即使春節老朋友來拜年也不例外。他說,電話拜年最好,既省時又省力。如果都來登門拜年,大家都受不了。

1954年夏,陳雲同志同朱德、林伯渠、

鄧小平、羅瑞卿等同志視察官廳水庫。

黨和國家領導人送別陳雲。

關於陳雲同志的後事,早在50年代他就交代過。1959年2月10日,他曾經專門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前幾年有一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上自願簽名死後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會議所以沒有簽字。我是贊成火葬的,特補此信,作爲我的補簽字。” 1991年,中央作出了關於喪事從簡的決定以後,陳雲同志非常擁護,多次交代,他死後一定要照此辦理。

1986年10月30日,陳雲同志同鄧小平、

李先念同志在一起。

陳雲同志與世長辭了,他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只有不到2的稿費。他臨終前的月工資是1336.0元,各項目補貼約250。每月上交所得稅31.05元。按照國家規定,他從5月份起就不發工資和補貼了,但可以領到10個月工資的撫卹金,共計13360.0。這就是陳雲同志一生的全部積餘。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無價之寶

1957年4月17日,陳雲同志在北京同蘇聯

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握手。

1981年6月29日,陳雲同志同葉劍英同志交談。

1960年4月,陳雲同志同宋慶齡、

李維漢同志在一起。

1992年11月16日,陳雲同志同江澤民同志交談。

一九八六年二月九日,陳雲同志同李鵬同志交談。

1986年5月18日,陳雲同志視察上海寶山鋼鐵公司。

右二爲陳國棟同志,右一爲黎明同志。

陳雲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充分表現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氣魄、膽略和高超政治智慧,形成的崇高思想、品德和風格,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

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綜合:人民日報、新浪微博

編輯:潘仕花

校對:農相燁

大家都在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