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将军即开始在吉林、辽宁一带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到1936年,杨靖宇将军率领的游击队已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6000余人,是南满地区最大的抗日武装。

杨靖宇将军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将军和北满的抗日名将赵尚志并称「南杨北赵」。

日本关东军在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作战中屡屡受挫,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作战策略:专打抗联,不打「土匪」;遇上杨靖宇部队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部队。

同时,日军采取「归大屯」、建「集团部落」等方式,割断了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杨靖宇将军的抗联第一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给养补给十分困难,出高价钱都买不到吃的用的。

更糟糕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内部,叛徒不断出现,一步一步将部队拖入绝境。最先叛变的,是:

一、抗联一军军需部长胡国臣

二、抗联一军政治部主任安光勋

胡国臣和安光勋都是杨靖宇将军的老部下,他两个叛变,是因为过不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另外就是经受不住日军的诱惑。

这两个人叛变后,开始为日本关东军消灭杨靖宇的抗日联军第一军出谋划策,他们进言:要消灭杨靖宇的抗日联军第一军,必先消灭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要消灭一师,必先制服一师师长程斌。

三、抗联一军一师师长程斌

因此,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成为抗日联军第一军中危害最大的叛徒。

程斌是个孝子,知道程斌底细的胡国臣就带著日本人抓了程斌的母亲和哥哥,逼迫程斌投降。

程斌非常能打仗,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选择了「尽孝」。

程斌投降日本人后,因他熟悉杨靖宇将军的行踪和战术,日本人让程斌组织由叛徒组成的挺进队专门对付杨靖宇的部队。

抗联第一军用来存放粮食和弹药的70多个秘密营地,被程斌带挺进队全部破坏。

以前,白天是日本关东军的天下,晚上,就是抗联的天下,日本关东军在晚上根本不敢进老林子追击抗联部队,但程斌叛变后,却带挺进队死死咬住抗联第一军不放,抗联第一军陷入了既没有补给又无法修整的境地。

1940年初,面对日军的重兵围剿,杨靖宇将军命令主力北上躲避,而自己则带领100多人的小部队,与日军在山林中周旋。

四、抗联一军团参谋丁守龙

1月21日,杨靖宇部队的团参谋丁守龙被日军抓获,叛变投降,杨靖宇将军的行动路线被日军完全掌握。此时,杨靖宇将军身边,只剩下一个60多人的特卫排。

五、抗联一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

特卫排排长张秀峰,15岁即跟随杨靖宇将军出生入死,而在危急关头,却带著绝密文件、手枪、子弹、及部队的九千大洋经费,投降了日军。

六、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伪牌长赵廷喜

1940年2月23日,数日滴米未进的杨靖宇将军,衣衫褴褛,在三道崴子,遇上了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伪牌长赵廷喜和三个上山砍柴的村民。

他们都知道,此人就是日本人要捉拿的杨靖宇,并劝杨靖宇归顺皇军。杨靖宇将军给了他们钱,希望他们能给他买些食物和一双棉鞋。

结果,他们拿著钱,分拨回了村。而赵廷喜,回到村里,即向保安村伪警察分所告了密。

七、抗联一军「铁三角」战斗小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

1940年2月23日中午,驻蒙江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去捉拿杨靖宇将军。

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也是抗联叛徒,还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当时正在县城养伤。

杨靖宇将军被日伪军包围,但拒不投降,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将军身中数弹,倒在了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

杨靖宇将军,身高一米九二,战斗力、韧性极强,非常善于游击作战,如果没有那么多叛徒,日本关东军,根本不可能消灭杨靖宇将军。

("战场档案"还原最真实的战争现场,探讨人与天、人与地、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规律。情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战场、人生如战场,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andangan,长按可复制)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