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2202.jpg

  陈耀昌  著  

就算是我这种对历史人文有兴趣的人,也很少看所谓的"历史小说"
会知道这本《福尔摩沙三族记》是因为国小老师的推荐,他看我常常在FB上分享一些关于原住民和台湾早期人文轶事的动态,就借了这本书给我。
 

这本《福尔摩沙三族记》,呈现了我们从来不曾接触过的台湾、当年的福尔摩沙,刚开始看本书时,里面的场景及风土民情就像是在浏览别的国家一般,如此陌生又新奇,让人忍不住想一页一页地翻下去,一把将荷治时期、平埔族风情、汉人移垦文化融混而成的台湾开拓史,完整而慎重地呈现给大家。

「为台湾留下历史,为历史记下台湾。」

这是让我对其作者陈医生肃然起敬的写作初衷。

 

大家都知道,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占领台湾,建造了有名的热兰遮城,然后郑成功来了,把荷兰人从福尔摩沙驱逐,END
这就是我在国中课本中学到的,台湾史的起源。
现在想想,以前都不会想说荷兰人来以前的台湾是什么面貌?
荷兰人为什么要占领福尔摩沙?郑成功为什么要跑到台湾来打荷兰人?
他又是怎么打得荷兰人?
那时候的航海强国荷兰,郑成功怎么就打得那么轻而易举?

被考试至上、填鸭式教导的我们,
完全无法靠自己去发现这些课本上的矛盾错漏之处。

 

在许多新闻平台上,只要是台湾能跃上国际舞台或是国际排名的讯息总是会被大肆渲染及报导,让许多国人们与有荣焉。
台湾,其实是很特别的地方!
台湾,其实是很重要的地方!
台湾,其实是一点都不会输给其他国家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爱台湾。

可我常常感觉,这种爱,只是虚荣感膨胀后的产物、掩盖自卑的挡风板。(常常要跟对岸比较的心理压力)
我们都没有真正地认识过台湾的从古至今,回头想想,我们以前读过的台湾史是如何地简明浅薄,篇幅也小到一次段考就可以解决,但是从来就没有人觉得哪里奇怪,大家的眼光都放在下一次段考--那又臭又长的中国史、扑朔迷离的世界史。
而我自己也不否认,我是在看了电影《赛德克巴莱》之后,才认知到原住民的文化其实渊远流长不输中国,跟大自然的相处与崇敬之心、对待神祉与传说起源的道理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宗教,从那时开始,我才试著不用同情、未开化或是弱势族群的眼光来看待原住民文化。

这次的机会很凑巧,也很幸运得到这本书,让历史为原住民平反,让福尔摩沙为荷兰人留下勋章、让台湾为郑成功见证传奇。

台湾,福尔摩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
开拓史是由三个种族彼此交融开创的地方。
荷兰人的制度、平埔(南岛语族)族人的包容、汉人的勤奋,共同将这个已经被神所眷顾的小岛开垦成当时的移民天堂。


一位跟著牧师父亲来到"蛮荒之地"的荷兰少女玛利娅,跟初恋情人分隔两地,怀著不安与期待的心情来到人们口中的美丽之岛;西拉雅部落的第一美女乌玛,跟著她的「牵手」是第一批接受荷兰教育、受洗为基督教的平埔族人;而海峡对岸,满人入关,大明王朝岌岌可危,郑成功与父亲决裂,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对抗清兵,原本在穿梭于东亚各国的商人陈泽,心怀忠义,决心投靠郑成功,成为郑营大将。
面对瞬息万变的航海时代,战争的无情杀戮、亲人挚友的永别。
玛利娅、乌玛与陈泽一同卷入这场历史动荡,三人的生命交织成一段惊心动魄的大时代故事。


本书刚开始时,我就对一段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意是说:
「福尔摩沙人虽然有猎人头的习俗,但他们并不是食人族,也不凶暴。
他们太好命了,整个福尔摩沙的大草原上都是梅花鹿,他们并不愁吃,福尔摩沙人很聪明,他们有计划地猎捕梅花鹿,人跟鹿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岛上有各种美丽的鸟类,却没有老虎、狮子等凶猛的动物,会伤人的顶多只有一些野猪,听说在高山上有熊,还有体型比较小一点的豹。
也就是这样舒适的环境,导致福尔摩沙人迄今没有进入农业社会,因为他们不需要,取得食物太方便了,根本不需要辛苦耕种。部落里的男人要证明自己是勇士中的勇士,就去猎山猪,而部落之间难免有冲突,一冲突就有械斗,于是割取对方人头就成了勇士的象征。」


寥寥数句就生动体现了原住民的生活法则,以及荷兰人观察他们后的感悟,这种感悟,也是我们现在正在看书的这些现代人会有的冲击......与憧憬。
原来以前的台湾是如此丰饶美丽、平埔族人生活地是如此简单适宜,看著看著就不免有些心酸,为逝去的福尔摩沙感到心痛,因为现在已经是台湾了...回不去了....(嗯?

本书的前半部主要是在描述荷兰人与平埔族的相处,南岛语族的单纯大气让他们很快地接受了常常拿新奇东西、教导他们卫生等新概念的荷籍牧师们,虽然他们对于有些做法还是会不满(例如不让他们猎人头,不让女巫治病等),但是牧师还是会秉持著善良通达的态度在某些程度上尊重平埔族人的文化,毕竟荷兰还不是把福尔摩沙当成殖民地,只是做为与东亚交易的贸易转运站而已,所以其实直到荷兰人离开之前,他们的势力顶多往南到高雄(楠梓一带)、往北只到嘉义一带而已。

当时反而是汉人跟荷兰人的矛盾比较严重,因为中国正处改朝换代(明到清)、战乱动荡的年代,许多沿海一带的泉、漳州难民都会移民到澳门、印尼、大员(台湾台南),因为汉人太多了,加上他们善于耕种,是荷兰人最得力的粮仓,可人多势众,有些比较不公平的税收日积月累就会引起汉人们的不满,认为荷兰人因为要传教就比较偏袒福尔摩沙人,福尔摩沙人也不满汉人一直以耕种为由占领他们的猎场、捕杀或驱赶梅花鹿,没有鹿就没有食物,这样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三个种族环绕在福尔摩沙这小岛上,因为立场不同、利益争夺而导致的矛盾就这样愈来愈深......

而后半部,让我蛮意外地是,郑成功。
其实郑成功,全台湾,或是说整个大中华圈,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战功彪炳被后人传为神话、他的治军严明暴虐易怒却也让他有暴君之名,甚至因为他在乱世中治理地方,名不正言不顺,认为他就是一占地为王的海盗的也大有人在。但仔细想想,我们似乎没有用一种贴近完整的角度来看待过他,用历史事件的演变走向看待他的决策,从他的身世个性进而探讨他下命令时的道德依凭、观念想法、治理手段。看看近代军阀大家的蒋中正,探讨他生平各方面的书籍层出不穷,反观这位被称作开台始祖、军威赫赫的郑成功却几乎没有。

看完本书,真的会对郑成功有更深、更全面、也更不同的见解,他不再是历史课本上两三页一带而过的海上枭雄,而是为了反清复明、移孝作忠地带著舍弃自己父弟于不顾也要替君主成就大业的沉重负荷挣扎于乱世的悲剧英雄。书中的郑成功,有血有泪,有挫败有失误,有悔恨有自卑,退下庙里香火的烟雾围绕,他就只是个穷尽一生只为找个安身立命所在、却不得如愿的普通人而已。

郑成功的崛起,也将荷汉对立拉到最紧张的局面,也为接下来决定台湾命运的安平海战揭开序幕。

我其实很感动,看到描述如此完整且深入浅出的郑荷大战,两军交战的时候不得不说真的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不偏颇不带立场地把双方战事描绘地栩栩如生!再一次证明了「所有战争都是起源于一场误会」的说法,也是我常说的,很多事情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历史,也许是冷的。但小说可以赋予历史一股新的生命,像是时光机一样,将久远的人事物带到读者眼前,感同身受。
这本小说对于珍惜台湾的朋友来说,绝对是一部必读的佳作,我这篇观后感纵然是爆字数了,但我总觉得我传达出去的感动还是远远不及本书的一半。

有人说,台湾人的血统基因库应该是全世界数一数二复杂的,我们有欧洲白人种、南岛语族种、日本种、汉人种,可说是大半个地球的血统都融合在这个3.6万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是实质上的「有容乃大」,但看看现在的社会环境,煽动族群对立的言论还是说得天花乱坠,在我看来,应该说看完本书以后觉得,从一六二四年为分界,台湾就只有福尔摩沙人跟台湾人两种而已,福尔摩沙人是原本就住在岛上的主人,而后来移民的各色人种,都是台湾人,前者千万年来都守护著这个丰饶的岛屿;后者则是赋予岛屿新的体验与定义,让它不会被世界所遗忘。

虽然台湾不会再变成福尔摩沙,但它还是值得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去珍惜。
看完本书,绝对会让你产生珍惜台湾的使命感!

 

 

相关文章